传统需求侧难推动经济增长 创新引领中国经济前行

中国经济告别了过去30多年的高速增长,从年均增长9.8%下降到7%以内,2015年的增速为6.9%,2016年预计增速在6.7%,2017年在6.5%左右。

传统需求侧难推动经济增长 创新引领中国经济前行_第1张图片

自2015年11月以来,中央高层提出“供给侧改革”,我们正在进入一个中国式创新的新阶段,传统的需求侧三驾马车已经难以推动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此外,投资资金来源不足,中央财政收支趋紧,地方财政压力增大、偿债规模滚动扩大,土地收入、融资平台等传统政府资金渠道受到抑制,真正意义上的PPP(公共私营合作制)模式实质性进展远远低于预期,中央可调用的引导性建设资金规模相对有限,这些因素都将影响基建投资增长。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显现

传统需求侧难推动经济增长 创新引领中国经济前行_第2张图片

从进出口来看,2015年,我国进出口总值39586亿美元,同比下降8.0%,为2009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2016年以来,世界经济增速继续放缓,外部需求依然相对疲软,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预期效应会带来一定的贸易转移,贸易保护主义始终存在。

与此同时,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政策措施、“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以及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贬值等因素,有助于稳定外贸增长,但外贸形势并不乐观。

目前,只有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显现。2011~2014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54.8%,高于投资贡献率7.8个百分点。我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2015年突破30万亿元大关。

提高人口素质与创新并行

传统需求侧难推动经济增长 创新引领中国经济前行_第3张图片

从供给侧改革来看,2016年1月底,中央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明确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根据刘易斯的经济发展理论,劳动力无限供给的发展中国家会经历一个漫长的“二元经济”过程。在其初期,传统部门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并且劳动力的边际生产力很低,甚至为负。

根据中国的性别比和存活率,中国生育率更替水平高于2.2,即每个家庭平均需生育至少2.2个孩子才能最终避免人口的持续衰减。中国人口红利日渐减弱,这是不争的事实。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中国2016年为全球经济增长贡献了1.2个百分点,而美国只贡献了0.3个百分点,欧洲贡献了0.2个百分点。中国经济对全球的贡献,超过了所有发达国家之和。

边创新边治理

传统需求侧难推动经济增长 创新引领中国经济前行_第4张图片

中国政府如何顺势而为并进行治理创新?以流通业为例,最近两年间,这方面的新政策频繁出台,平均每个月出台至少两项与流通有关的政策。

政府决策部门的“尴尬”地位则体现在:

政府从过去的信息优势地位逐步转变为劣势地位,海量、碎片化的数据被平台数据公司所控制,有的平台公司甚至利用数据垄断进行新一轮垄断经营,破坏公平的市场经营秩序;政府调控流通的手段,由过去的高度集权、集中有效逐步变成分散、低效,目前政府调控流通的手段比较有限,如何提高流通的调控效率就显得更为重要。

中国式创新体现目前工作的方方面面,政府治理的创新日益紧迫,政府有关部门“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而在“有所为”方面,如何作为、何时作为、何处作为,这些都需要在创新中进行治理,边创新边治理。

这是一个创新的时代,我们应当为所处的时代庆幸,应当庆幸我们所处的国度,我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当下的创新者。

你可能感兴趣的:(传统需求侧难推动经济增长 创新引领中国经济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