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本质 过好一生

五一劳动节,我在飞机上读《好好学习》。一直以来,对学习这件事就有很多困惑。学海无涯,到底应该怎么学习各种知识?对海量的信息如何筛选?怎么才能提高读书的效率?我从没有看过关于知识管理和如何学习的书籍,这次是在网络上看到多个地方提到此书,正好我打算下阶段加强自己的学习能力,所以一气呵成,读完了。

作者成甲,是目前知识管理的网红人物,是《罗辑思维》节目中《成甲说书》的说书人。当前这些知识管理的网红,最让我钦佩的是他们的高效率, 他们的主业都不是做音频栏目,但都能每天把这件事做好。而且这件事需要大量的准备,既需要他们每天不停地读书,还要给大家分享出有质量的内容,尤其分享的频率是每天,我实在很好奇他们是怎么利用时间的。看了这本书,有了比较多的体会。其实任何事情成功之时,起点都不是零了。他能有今天的高效率,都是几年前在类似的事情上开始积累经验和不断摸索方法,今天才能做得比较游刃有余。

这本书中有一些他自创的专业词汇,比如“临界知识”等,我没有刻意去追随和记忆,感觉理解了他想说的意思就行了。严格意义上说,这本书还是不够系统化专业化,语言文字和例证方面,都有些逊色,但即便如此,我还是学到了很多以前不曾领悟的东西。

改变命运的是认知深度

“听过了无数大道理,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这应该是大多数人的写照吧。平时的我们被灌了太多的鸡汤,但执行起来,依然发现困难重重,找不到方向。看了这书,我最深刻的体会是深度思考的力量。改变命运的是深度认知,而不是看起来很勤奋。当遇到问题和各种事情的时候,应该多思考这个问题的实质是什么。而多数人恰恰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这也让我想到思考的快与慢。 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总是在逼迫我们在最快的时间内做出反应,这些快的反应,是以我们的本能和以前的经验做出的反应,并不一定正确或最佳。但深度思考需要放慢速度,才能事半功倍。而我们在工作生活中常常因为时间和任务的紧迫,只顾着找到解决方法,而忽略了事物的本质以及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所以生活和工作总是很忙,但忙的都是流程和表面,而没想明白实质和事物的根本规律。只有想清楚这些,我们才能在根本上提高效率,并且避免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明确自己的方向。

学习是改变我们假设的过程

人和人之间的差异本质上是认知差异。我们通常说的三观就是认知差异的一种表现。这使得我们虽然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中,却活在在不同的平行线上。我们每个人的思维方式即是各种假设。当发生不同的问题,这些假设不由自主地被我们所应用。而这些假设是否正确呢?学习其实就是个自我修正这些假设的过程。如何可以实现自我修正呢?看完这本书,对我来说,可以有以下几个方法:

1. 增加基础知识的学习,建立正确的世界观。这个世界最底层的规律是物理、化学、数学这些基础科学。而我们很多人在离开学校后,就停止了学习这些基础知识,并把学校学习的忘得一干二净。而这些基础科学恰恰是世界运行的根本规律。我们总在花时间理解各种事件,却从没真正掌握过那些本源,真的是舍本逐末了。同时,各学科之间是相关联系的,当把这些知识构建了联系,形成了模型,我们才建立了我们的知识体系。基础知识的学习也同样有快与慢的问题,相对于了解热点话题,这些知识的学习不会那么容易和迅速,但一旦掌握了,我们才可以对各种事件分析其本质问题。

2. 学会反思,并刻意练习。每天每件事的发生都是我们学习的最好机会。如果每天可以抽出时间进行反思,思考每个决策是在什么假设下做出的,又产生了什么样的效果,从而校正我们的假设和行为,我们就可以提高自己的能力。作者提出的方法是记反思日记。我觉得不必事事记录,每天选择一两件重要的事件进行分析记录,并体会从中得到的收获,应该是非常可行的方法。思维就如同肌肉一样,可以加以训练和练习,这种练习多了,自然而然我们的思维方式就被训练出来了。比如积极正面的思维方式,完全可以通过这个方法进行强化,随后行成自己的思维模式。

这本书还提到其他一些非常有用的方法,比如在生活中运用复利的思维方式,做事情A,会导致结果B, 而结果B又会加强A,不断循环。这样的做事方法可以让我们获得事半功倍。还有二八定律,这个在销售和互联网很多领域都常用到的规律。所以我们要用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争取达到头部的20%,才能获得更大收益和效果。再比如为大概率坚持,为小概率备份,也是非常实用的方法。还有“你在哪儿比你干什么重要。位置比努力重要。”这个我想大多数人都懂,实践中却经常忘记了“在风口上的猪”。

看完此书,想做的事更加坚定了,投资个人的学习、自我成长、提升能力将是我的奋斗目标。

你可能感兴趣的:(抓住本质 过好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