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27读书有感

《父母的觉醒》第238—240

我们在孩子的行为当中有没有发挥作用?

重点:孩子反叛不守规矩,是因为他们总是得到豁免并习以为常。

例如:五岁的孩子闹脾气,我们应该立即制止他们,告诉他们更好的方法对付心里的感觉。六岁的孩子冲我们吐舌头,我们必须严厉的看着他,告诉他这是绝对不允许的行为。七岁的孩子同我们讨价还价,我们就要设置底线,不许他们反过来操纵我们。八岁的孩子对我们摔门,我们可以安静的走进卧室,告诉他们不得无礼。九岁的孩子做功课不专心,我们可以早晚一直陪着,直到她静下心来认真对待自己的功课,但绝不能替孩子做功课,只有他确实无法独立完成时,才能伸出援手。十岁的孩子假装没听见我们说话,我们应当场有所反应,告诉他们这样的行为是不能接受的,11岁孩子偷窃和撒谎,我们必须坚决严厉制止。

书上列出的这些方法,真得非常实用而且符合人性。而孩子所表现出的这些行为,可能是父母平时没有意识到,或者是引起重视的。还有一些家庭日常生活的场景,如何做才是最好的,父母应该重点学习一下。

场景一:母亲要求女儿把鞋子放回鞋柜,女儿不理不睬。

应对措施:母亲要为女儿提供一个自我纠正的机会。如果女儿不听,母亲应该就事论事,继续引导给予手把手的示范或口头教育,但不能用情绪化的态度对待女儿,也不要意气用事地解读女儿的行为(比如:乱给孩子贴标签,你不听话,懒散,不是好孩子……)。

措施关键:事情没有解决之前,母亲不要脱身,如果母亲表现的足够亲切真诚,女儿一定会有所回应,因为真正的诚意是有魔力的,如果女儿听从了建议,母亲就应该表扬他,因为他维护了房间的整洁,为其他人的生活提供了方便。

场景二:父亲要求儿子把电视关了去做功课,儿子没有理会。

应对措施:父亲应该告诉儿子“再说一遍,该关电视了”,儿子还是不理睬,父亲可以走进儿子视野,平静的拿起遥控器自己把电视关掉,然后向儿子解释,如果他下一次肯接受建议,就会得到信任与尊重。不管儿子如何哭闹,今晚都不能再打开电视。第二天晚上儿子想看电视,父亲就讲清楚要求再将遥控器给他。如果晚上没有因为电视而发生争执,父亲就应该表扬儿子,因为他的行为有所改进。

感想:诸如以上日常的家庭场景,父母都应该在第一时间给予孩子回应,并且认真对待孩子的行为,让孩子明白底线不容忽视,也不容侵犯,而孩子的行为有所改进时,父母一定要给予孩子表扬,鼓励孩子将正确的行为持续做下去,固化成孩子的行为习惯,这就是养育的过程。而非在孩子出错时去一味的纠正他,只关注结果。

现在我知道,孩子今天出现的一切偏差行为,都是自己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没有给予及时的纠正和制止而形成的。这也让我想到语凡老师关于关系匹配的讲解。父母想让孩子改变,但是父母不改变自己对待孩子的行为方式,孩子就会一直依照父母旧的行为模式与之匹配。就仿佛两个咬合的齿轮,你想让齿轮转得快一些,那么就匹配一个大的齿轮,如果你想要齿轮转得慢一些,就匹配一个小的齿轮。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就有如这两个齿轮。所以说,改变孩子先改变父母,真的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它需要父母认真的思索自己的日常行为模式,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不能只单单掌握术,而要明白其道,才是至关重要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10.27读书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