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感受引发好行为,家长不可不知的育儿圣经《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文 ▏寻迹童玩

“妈妈,不要起床,我还要睡。我要你陪我一起睡!”小迹嚷道。

“妈妈要起床了,再不起床上班可就要迟到了。你可以再睡一会儿,呆会让姥姥帮你起床。”我解释道。

“不行,我不要你起床,我要你抱着我睡觉。”小迹话音里已经有了哭腔。

“小迹是个乖宝宝,你知道的哦,妈妈上班迟到会被扣工资,扣工资就不能给你买好吃的、好玩的哦。”我边说边自顾自地穿衣服。

“不要,我就是不要!”小迹彻底哇哇大哭。

小迹是个睡渣,每天晚睡又早醒,睡觉时但凡有个响动就秒醒。为了让他能多睡会儿,我每天早上都拖到最后一刻才起床,于是就有了上面的一幕,一个急冲冲的妈妈,一个满身起床气的宝宝,一个乱糟糟的早晨,天天如此,让人头疼。

直到上周,我无意中接触到一本育儿书后,我决定试试里面介绍的技巧,解决困扰我已久的起床问题。

于是自本周开始,临睡前我将起床闹钟提早了5分钟。清晨闹钟一响,小迹的声音雷打不动地响起。

小迹:妈妈,我想睡懒觉。我要你陪我一起睡!

我:你想妈妈陪你再睡一会儿啊。

小迹:嗯。

我:妈妈也特别想陪我的小迹睡觉呢,问题是我马上要上班了,只能够陪你一小会儿,2分钟还是5分钟?你自己选择。”

小迹:5分钟。

妈妈:好的。

小迹现在三岁半,对时间有了一定概念,在约定好陪他5分钟后,我拿出手机告诉他,“我开始记录时间啦”。

......

我:5分钟时间到咯。

小迹:妈妈你先起床,等下再帮我起床好吗?

第一天实践大获成功,我告诫自己不要沾沾自喜,孩子有多善变你不是不知道啊。

[if !supportLists]第二天,[endif]孩子依旧是平静地选择了5分钟,只不过要求姥姥给他起床。

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5个工作日居然都安然渡过,让我不禁感叹,“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这个技巧真的很神奇。

铛铛铛!!!

现在我就来推荐这本帮助我的育儿宝典--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共同著作的《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好感受引发好行为,家长不可不知的育儿圣经《如何说孩子才会听》_第1张图片

家长们可能要问,育儿书籍千千万,经典也层出不穷,为什么我首先推荐这本呢?到底好在哪呢?

在我看来,这本书很独特,有创新,最最重要的是,可读性非常高,绝不会让读者有弃读的念头。

【目录重点化】

一般书籍的目录是简明扼要的,比如下图这样的。


好感受引发好行为,家长不可不知的育儿圣经《如何说孩子才会听》_第2张图片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的目录是这样的。


好感受引发好行为,家长不可不知的育儿圣经《如何说孩子才会听》_第3张图片

《如何说》一书将本书传递的精华理念和要点梳理概况,并直接摘录在目录上,太贴心了好吗?!

单看目录,就能有很大的启发和收获。

通读完全书,有做笔记习惯的小伙伴再也不用从厚厚的书里翻重点逐字摘抄,把目录抄一遍就够了。


好感受引发好行为,家长不可不知的育儿圣经《如何说孩子才会听》_第4张图片

【插图生活化】

本书有大量插图,通过技巧实操正反例子的比对,强化家长对技巧运用的理解,提升家长对技巧学习的掌握度。

【技巧实用化】

本书一共7个章节,前6个章节会针对本章节主旨一一提供实操技巧。为了便于家长理解-掌握-内化,这些技巧除了在目录上就有摘录外,还分别用单幅页面额外印制,并提醒家长把技巧抄下来,贴在家里显眼的地方,帮助日常运用。

更赞的是,每章都有常见问题和注意事项,一个一个问题罗列-解答,注意事项也是一条条罗列-举例,特别通俗易懂。

【案例典型化】

文章每章最后部分会附上家长运用技巧的各种亲身体验,通过家长在不同场合理念技巧的应用,进一步开拓我们在实际运用中的思路,给予家长坚持不断实践和探寻的动力。

简言之,本书将“家长需求”与“孩子视角”完美结合,抛开晦涩难懂的理念,通过一个个可实操的技巧和案例把育儿理念精妙地输出,实在值得一读,也难怪全球有20多万个亲子团队将本书以及相关辅导材料作为家长培训教材了。


这样看介绍是不是觉得不过瘾?

我把第一章部分插画场景截取,以供赏读。

1.使用“哦......”“嗯......”“是这样啊......”代替提问和建议来回应他们的感受。


好感受引发好行为,家长不可不知的育儿圣经《如何说孩子才会听》_第5张图片

【反例】

孩子:有人偷了我的新铅笔。

妈妈:你确认不是自己弄丢的?

孩子:没有。我去洗手间的时候,它还在课桌上呢。

妈妈:谁让你乱丢东西的。你怎么总是这样。这不是第一次了。告诉过你多少遍了,东西放在课桌里面。你就是不听。

孩子:别烦我了!

家长:不许你这么说!

【正例】

孩子:有人偷了我的新铅笔。

家长:哦?

孩子:我去洗手间的时候,它还在课桌上呢。

家长:嗯。

孩子:我已经是第三次丢铅笔了。

家长:噢。

孩子:从现在起,我离开座位的时候,把笔放到课桌里面就不会丢了。

家长:是这样啊。

原因差异分析:当孩子被提问、责怪、建议的时候,很难有清晰的思路和积极的态度去想问题;以关心的态度,使用“哦、嗯、是这样啊......”这样简单的话来回应孩子,孩子就能在叙述的过程中,整理自己的思路和感受,从而有可能自己找到解决办法。

2.用说出孩子的感受代替否定孩子的感受


好感受引发好行为,家长不可不知的育儿圣经《如何说孩子才会听》_第6张图片

【反例】

孩子:我的小海龟今天早上死了。

爸爸:别难过,宝贝。

孩子听后嘴角耷拉下来。

爸爸:别哭了。不就是只小海龟吗?

孩子:哇!哇!(大哭)

爸爸:别哭!我再给你买一个。

孩子:我就要这个海龟。

爸爸:你真是无理取闹!

【正例】

孩子:我的小海龟今天早上死了。

爸爸:哦,是吗?真没想到。

孩子:我还教他玩游戏呢。

爸爸:你们在一起挺开心的。

孩子:它是我的好朋友。

爸爸:失去朋友是挺难过的。

孩子:我还每天给它喂食。

爸爸:你真是挺关心那只小海龟的。

书中指出:“奇怪的是,我们越是想让孩子摆脱不好的感受,不管我们的态度多好,孩子只会更难过。

父母通常不会说出孩子的感受,是因为他们担心这样做会让孩子更难过。其实相反,当孩子听过这些话时,心里会感到安慰,会感觉有人能理解他们内心的感受。

所有年龄段的人在情绪低落的时候,都不在乎别人是否同意,需要的只是有人能理解我们正在经历的事情。”

和孩子建立良好沟通的第一步,从接受他们的感受开始。

因为孩子的感受直接决定着他们的行为,好的感受才能引发好的行为!

你可能感兴趣的:(好感受引发好行为,家长不可不知的育儿圣经《如何说孩子才会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