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创网:不久之前,小创创作了一篇关于小米科技的综合性商业分析全文——《全球最具价值独角兽第三名,估值超3100亿——小米:守得云开见月明!》。非常出乎意料,该文在各大资讯门户商业和科技频道,受到了读者的热烈欢迎。那么作为从小米科技2010年创立之初就开始关注,亲眼见证一家优秀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用户由百而千、千而万、万而亿的商业观察平台,小米科技带给企创网的震撼,是远非BAT这些兴起于差不多二十年前的企业所能媲美的。商业的无穷魅力,或许也就在于每一代人,都有陪伴他们成长的企业和品牌,记录了他们的无悔青春和美好回忆。那么以此契机,企创网计划推出一个专题——那些终将改变我们生活方式的优秀公司。本文是该系列的第一篇,观察的视角方向,瞄向小米和他的小米之家。
一、小米为什么要开设小米之家
1.品牌形象的需要(小米,不是廉价代表)
小米之家的实体店设计风格,在整体上与苹果相近。但是相比苹果努力营造的“性冷淡”科技风,小米之家显然无论从布局还是用色上,都体现了平易近人的理念。
在小米纯线上的电商时代,由于坚持性价比这一战术,所以一度小米的形象总是难以和“高端”、“高科技”联系起来。因为国有品牌,尤其是定价还不高的国有品牌,多数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品质不太好。而由于高性价比带来的产品长期供不应求状况,更是让那些买不到心仪产品的消费者,无法对产品获得直观、真实的判断。
小米想要进一步发展壮大,那么就是会从前期的产品形象塑造阶段,逐渐过渡到品牌形象塑造阶段。企业的品牌形象,就像是人的外貌和气质。一旦市场对于一个品牌产生了刻板偏见的认识,那么再想要改变消费者的惯性思维是极其艰难的。小米之家存在的第一重意义,就是要让消费者通过亲身体验,逐渐摆脱平价就等同于劣质的固有印象。
2.粉丝运营的需要(因为米粉,所以小米)
进入生态链高速发展阶段的小米科技,新产品的上线频率和数量都今非昔比。作为消费者,甚至哪怕是小米产品的粉丝,也不能保证自己对于小米科技的每一款新品,都能仅仅通过一场发布会和网上的一些图片视频就了如指掌。
定价较低的产品,可以直接买来试试,反正有小米的品牌做背书,再差想必也差不到哪里去。但是如果是定价较高的产品呢?比如像电视这样的大尺寸、高价格产品,而且涉及装修适配和安装调试,如果没有一处能够看得见摸到着产品的地方,显然是非常被动的。
另外,互联网时代下,企业与粉丝的关系早已不是一个高高在上,一个远在天边,而是分散于各个社群,交流与沟通每日都很频繁的状态。一个好的社群,需要定期的活动组织来增进感情,拉近关系。而这一点,单凭线上的聊天室,是完全不能够解决的。
3.渠道下沉的需要(华为、蓝绿阵营针锋相对)
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不是完全能够按照自己意愿进行发展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对于企业也同样适用。很多商业设想初衷本意都很好,但是被数量庞大的同业竞争一搞,很可能就通通变了味道。
就像小米的互联网思维玩法,传统的华为和蓝绿阵营(OPPO/VIVO)不可能不染指一样,小米同样不可能永远固守线上,不去下沉渠道,扩大自己在线下渠道层面的影响力。另外,多少年来饱受消费者异议的黄牛党问题,很大程度上也和小米科技先前很长一段时间一直没有官方的线下销售渠道,导致消费者选购方式极其有限有关。
在商业竞争中,防守可能意味着越来越边缘化,而进攻,未必每一次都是最好的防守。但多数时候,进攻都比防守有效得多。年轻人很难理解为什么很多小城市或上了年纪的人不喜欢今日下单,明天送货的便捷电商购物模式。就像对方同样不理解,根本没有亲自试用,便直接在网上付款购物一样。中国很大,城市很多,不是所有城市,都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生活在那里的人,习惯也喜欢从实体店购物。
4.电商瓶颈的需要(线上流量成本并不低)
如果你了解淘宝的发展史,就会明白一个道理,现在的淘宝,十家店里能够真正意义上赚到钱的,平均只有一家。剩下的九家中,有一月到头基本见不到一个客户的;有好不容易参与淘宝活动卖了一批商品,到头算算入不敷出的。为什么?因为曾经粥多僧少的线上电商,如今早已变成了僧多粥少。同样的一碗粥,一个人能够吃饱,两个人就得忍饥,三个人就得挨饿了。现在则是十几个人一起抢,而且还要互相算计,有多艰难可想而知。
写这篇文章时,正好是6月18号,最初的京东店庆促销节,如今也和天猫的双十一一样,变成了全体线上电商的“年中狂欢节”。试想,电商平台由原来一年一度的促销狂欢就能赚的盆满钵满,到了如今月月促销,周周打折,尚且不过微利的境地,归根结底不就是因为如今的线上流量成本之高,早已不逊色线下太多了吗?
5.售后服务的需要(数亿消费者的售后维系)
如今的小米,早已不是创业初期,每轮只能在线发售几万台手机的公司了。动辄数千万的销量,还仅仅只是小米手机一项业务的成绩。而比小米手机销量更惊人的,显然就是小米的整个生态链系统。电子消费品不同于衣服,旧了破了直接扔掉换新。消费者遇到了产品使用上的问题,需要有专业人员进行指导和维修。
如果说电商从成立到现如今依旧没有非常完美解决的一大问题的话,依旧还是在售后服务这一领域上。由于专业的企业和非专业的消费者,只能通过网络和电话进行沟通,导致一旦出现产品需要售后的情况,效率就变得极端低下。如果想要提高效率,貌似只有通过快速退换货来解决,但是这无论对于生产企业还是销售平台,都将导致成本的明显上升。在各大品牌的售后网点,每天都上演着非常初阶的使用疑问,只需要工作人员接触产品,不消几分钟就能够解决。但如果没有线下网点,这可能最后都要演变成需要把产品寄来寄去的游戏。
如今的小米,完全有这个实力把实体体验店+售后网点开到全国各个城市,而小米的用户们,也的确非常需要这样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
二、小米、米家和小米之家未来的关系定位
在小创实地探访过小米之家无锡万象城店后,发现整个空间里,小米手机依旧是绝对当之无愧的主角,其他小米的生态链产品,则被因地制宜分类摆放在体验中心的各个位置。和小创同行的朋友提出的一个观点很有意思,小米体验店中的商品相比米家商城中还是太少,小米体验店中手机的占地面积是不是太多了些?
老实讲,这两个问题,恰巧直接击中了小米之家的核心问题:小米之家,和小米、米家之间的关系,究竟该怎样定位?小米,广义上的意义就是大家理解的那样;而狭义上的小米,其实是指除小米生态链产品外的小米自主研发产品,包括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视、盒子、路由器这些产品。这些产品是小米科技的核心,也是MIUI系统的深度定制化产品。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掌握移动互联网的入口端。路由器是网络的入口,而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视通通都是消费者连接网络的终端设备,通过屏幕这一载体完成。在互联网时代,最上游的企业,无疑就是掌握消费者进入网络道路的人,流量,也是从这里开始被进行第一次分配的。
而除上述小米自主设计、生产的产品外,其他小米商城在售的商品,基本上都是小米生态链的企业产品。在纯线上电商平台阶段,由于小米的生态链企业经营类目各不相同,小米平台给予的流量入口扶持力度也多半一视同仁,所以销量的高低,基本上只取决于消费者对该品类产品的感兴趣程度。但是在小米之家这样的实体门店呢?要知道,实体店不同于电商平台,永远不存在绝对意义的平均展示对待可能。就像超市一样,哪怕同一个货架,上中下三层陈列的商品,对消费者的吸引力都截然不同,就更不要说分布在各个不同位置里的各家生态链产品了。
另外,超市可以向入驻的厂家收取进场费,就像沃尔玛乐购,电商平台也可以向入驻商家收取流量费,就像淘宝京东。但是小米呢?小米和米家的关系,不是单纯的平台和入驻商家这么简单的关系,而是生态链这种高度相关联的关系。入驻小米之家,显然也不能采取竞价排名这么低端粗暴的方式,这样只会对生态链产生明显的负面冲击。
但是依照小米生态链目前的扩张速度,小米之家无论如何短期内也绝无可能展示小米生态链的所有产品。实体店不是在线商城,上线产品只须程序员在后台加下SUK这么简单。参考万达的一代、二代、三代、四代,实体门店的进化,就是这么缓慢。而且,哪怕有了四代万达,一代万达也不是就被直接轰毁重建的,因为这成本显然有些高。
这样一来,小米之家的展示部分,除了随着米家生态链的迅速成长,展示面积也一同升级换代外,在短期内可以执行的方法,可能就是参考博物馆,设置长期展厅和临时展厅。小米产品和热门生态链产品自然是陈列于长期展厅,而其他各家米家生态链产品,则根据实际情况轮流展示。另外,小米生态链产品自借助小米品牌完成创立初期阶段后,自主建立子生态系统,比如线上的入驻各家电商平台旗舰店,线下的产品对应原传统渠道的进入,都可以弥补自己在小米之家体验店中无法完整展示的缺憾。
三、体验店,究竟能获得怎样的体验
当我们对于小米之家与小米、米家关系有了一定了解后,我们再回过头来一起看看小米之家这家体验店,究竟可以体验些什么东西呢?
1.产品体验:能够把小米科技最新上市的产品拿在手里把玩和尝试,并且在发现一些新惊喜后分享给身边的小伙伴,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酷的事情。什么叫成功的体验店,就是两个人一起去一家体验店,其中一个兴高采烈的向另一个人讲解着某个产品的亮点在哪里,而工作人员只需要微笑和做补充。什么叫失败的体验店,就是两个人一起去一家体验店,工作人员唾沫横飞对着两个呆若木鸡的消费者一通猛喷,但是最后两人窃窃私语几句,默默离开了。
2.设计体验:我们不难想象,小米之家陈列的产品种类,一定会越来越丰富,终而成为像宜家家居那样的综合性体验中心。小米全系产品的设计理念,如果你用心去看,基本上能够发现其一以贯之的理念:简洁、干净、易用。这样一来,随着时间发展,购买小米产品就绝对不会是单个单个购买,而是成套成套购买。就像你现在买了新房,装修时会到宜家参观其搭配方案,一站式选购家具一样。如果你想要让你的新家更智能,那么到小米之家来,就可以获得完整的一套智能家居设计方案。至此,科技让生活更美好,变得绝不仅仅是一句空话那么简单。
3.文化体验:就像设计师到小米之家可以学习海报设计和工业设计,创业者到小米之家可以学习商业模式和创业思维一样,未来的小米之家,会是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式的存在。这时我们到小米之家体验的是什么?可以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也可以说我们是在寻找一种文化和价值观的认同。就像MUJI和宜家的粉丝群体,一定在性格和气质上有诸多相似点一样。未来的小米之家,聚集的也一定是一群充满活力、创新和理想的年轻人。小米之于这些年轻人而言,不仅仅只是一家零售门店这么简单,它更是一种创业精神的符号。
四、成年后的小米,老师或许更多是自己
对于人类而言,由出生到成年,一般需要十六到十八年。之所以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国家把成年的标准设定在这个范畴,是综合了人类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一系列资料,所做出的综合评判。
但不同于人类或其他动物、植物可以较为明了的设定一个成年标准,作为人类商业史上迄今为止最伟大的发明公司,没有任何一个评判其成年与否的标准。企业作为人类发明和创造的产物,同样具备和人类完全一致的发展轨迹——起承转合。即由无及微,由微及盛,由盛及衰,由衰及亡。但不同于生物的是,由于可以商业的概念太过广阔,能够影响一家企业命运的因素太多。最终导致一些公司成就了百年老字号,另一些公司却未及成年变早早夭折。
中国参考西方引进公司制商业模式,时日尚短,如果一定要做一个发展阶段的评定的话,现阶段的中国公司制度,只能说刚刚度过了草莽阶段,开始向着逐渐正规化发展了。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的小微企业平均寿命不足三年,短到作为商业观察者,甚至凑不足足够的材料对其死亡进行一次综合和完整分析的程度。
而中国的互联网产业,又不同于其他一些传统行业动辄数百年的历史,只有短短的二十多年发展史。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是中国互联网多数企业信奉的准则;过去二十年间少数质疑和反对该准则的中国互联网企业,基本上都早已泯然众人矣。那么在这个行业里,成年的标准只会比其他任何行业都要更低,以百度、阿里、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时代这个标准大约是十年,而到了以滴滴、小米、头条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个标准恐怕起码要缩短到五年。
但不同于中国绝大多数的轻模式互联网公司,小米是为数不多的重模式。产品自主研发设计、自主生产销售,而且还开创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中的生态链模式。这样一来,小米成年所需要的时间,显然要比其他移动互联网公司慢上一些。但是市场和消费者是不会被动等待,留给一家企业太多的耐心和时间的。所以对于小米而言,十年,也是它必须成年的最长时限。
站在小米科技第七年的这个时间节点,小米的成长履历,绝对堪称耀眼。但是即使是耀眼如小米,也绝对一帆风顺,而是屡历危机的。最为众人所知的一次危机,恰恰就是刚刚过去的小米科技第五年、第六年这个阶段,小米科技的核心产品小米手机,无论在出货量还是市场占有率上,都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滑。一众媒体更是甚嚣尘上,极尽唱衰之能事,一如小米科技如日中天时唱红之势。
事实上,这一危机发生的根源,在于移动互联网经过几年的高速发展后,终于和互联网时代一样出现了瓶颈和疲态。再加之中国商业市场向来喜欢但见荤腥,便是一窝蜂杀入,并迅速把市场做烂。那么在2015年~2016年,中国的智能手机市场,才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混乱,无论是参与品牌之多,还是品控和价控之烂,都达到了阶段性的最高水平,小米作为行业一员,自然也是在劫难逃。
但站在2017年我们再进行回顾时,我们发现这次的风波,恰恰成为了小米的成人礼。就像腾讯和360进行过那次众所周知的大战后,开始反思和全面走向开放,最终才有了后来的腾讯全新时代一样。小米科技也借由此次风波,从三个方面重塑了小米科技的筋骨。
重塑分为三个方面,其一是对于核心产品小米手机。千元机的做烂,使小米原本想要通过手机产品低利润或干脆不盈利保持超高性价比,从而构建生态链的打法被市场玩坏。如果继续这样下去,手机销量和市场份额将持续下滑,没有产量规模的优势,一来小米手机无法保持性价比,二来生态链成长速度也会大大受损。此时,小米科技打出了两张出色的组合牌:自主研发的澎湃S1处理器、惊艳的全面屏小米MIX。通过硬件技术和工业设计,使得小米系列手机形象大大得到提升,完成了在小米NOTE身上未能完成的计划。这样一来,低价位的红米系列,中价位的小米系列,以及高价位的小米NOTE和MIX系列,都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为小米手机在三个消费层面的市场地位,都进行了较大稳固。
其二是米家,也就是小米生态链。在小米科技的前五年,小米的重心绝对是在小米手机,而生态链方面的布局,仅仅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如平板、电视、盒子、路由器、移动电源等领域。这一时期的米家还尚在试水阶段,探索和磨合小米生态链的合作方式和战术配合。所以到了小米生态链的近两年时间,终于迎来爆发,发展速度完全是几何级别的裂变增长,这点我们从小米商城目前的产品品类和数量不难看出来。几乎没过几天,就会有新的小米生态链产品上线。
其三就是小米之家,也正是本文重点分析的对象。上文中小创也已经从品牌形象的需要、粉丝运营的需要、渠道下沉的需要、电商瓶颈的需要、售后服务的需要五个方面详细解读了小米之家之于小米公司的价值,这里就不再累述。
雷军曾经在不少公开场合,表达过自己对于美国超市品牌Costco(好市多)商业理念的推崇。并且的确在小米的全生态链产品上,做到了物美价廉。但是走过了企业的初期阶段,在逐渐走上成年的道路上,小米不可能永远都以某个品牌为师。以人为师至多可以由普通到优秀,但从优秀到卓越的路上,却必须依靠独特的方式去完成,这样才可能让消费者牢牢记住你、认同你。
五、相比对中国商业模式的启迪,小米本身的成败或许真的只是次要的
这句话听起来听起来有些别扭,似乎不像是好话。小米作为一家优秀的创业公司,为消费者创造了一系列饱受欢迎的产品,从这个角度上讲,小米已经是一家颇为成功的企业了。
但是小创这里想说的是,小米科技的存在价值,其实远非一家“成功”的企业这么简单。在中国,衡量一家企业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就是是否赚钱。判断是大成功还是小成功,则看卖的是不是够多,赚的是不是够狠。要是能再做到上市,那显然就是增光耀祖、闪耀门庭了。
但小米科技基于移动互联网下的生态链商业模式,其价值远超过年销售额是数百亿还是过千亿这个巨额数字。相反,如此庞当的销售额,其实最大的意义是小米科技以实践证明了小米的生态链商业模式是可行的,而且完全是有可能获得巨大商业成功的。这对于整个商业世界,就像是推开一扇新窗子的行为。
在此之前,中国的互联网行业,在模式上的上一次创新,还是“免费模式”的阶段。创业公司在初期阶段,通过免费赠送产品和服务的方式迅速获取用户量,等到用户量积累到足够数量时,再进行收费从而盈利。为了配合这一战略战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互联网企业谈融资就绝对绕不开一个词——烧钱。在资本烈焰下烧了一轮又一轮的中国互联网,终究是烧掉了投资人的信心,烧掉了消费者的信任,更是大大透支了互联网产业的未来潜力。
和多数传统行业只要不断钻研技术,提高品质不同,互联网产业从诞生至今,就是顶着“革新者”的帽子横冲直撞的。虽然互联网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造成了不少行业的衰败,但是因为互联网产业崛起得足够迅猛,所以从经济层面,各方面也就暂时忽略了互联网行业的一些负面影响。但是只要互联网产业创新遇到了瓶颈,那么很快就会受到其他行业的巨大冲击和反噬。从这个角度讲,互联网行业之所以现阶段充斥如此多的伪模式创新,也正是因为这个在外界看来貌似最具领先科技的行业,实质的技术创新实力,未见得就比其他传统行业强上多少。一切问题,都隐藏在速度之下。于是,速度决不能慢下来,一慢,很可能就会前功尽弃。
六、小米和雷军的接班人,需要具备怎样的综合素质
雷军是在自己过完四十周岁生日以后,开启了小米这段全新的创业征程的。到今年为止,小米已经七岁,而雷军也已经四十八岁。四十八岁,可能在很多传统的行业,还是正当年,再干十年不成问题。但是在互联网这个圈子里,四十八岁可就绝对算得上是高龄了。比雷军年长五岁的马云,早早的便把CEO的职位让与亲信,自己每天四处演讲,战术层面早已不多费心思,只在大的战略层面把把关。
但是雷军的“劳模”称号圈内人几乎无人不知,哪怕是现在小米已经是近万人的庞然大物,但是根据网上诸多关于雷军的新闻报道和媒体采访,我们都可以发现,雷军依旧保持了许多工作都亲力亲为,一天十几个会都稀松平常的习惯。老实说,企业家的风格有很多种,有天马星空在上的,也有脚踏实地在下的,倒也无可无不可。
但是,小米想要成为一家卓越的公司,单单靠雷军这一代的艰苦创业显然还是远远不够的,年近知天命之年的雷军,在已经悟透了商业的诸多玄机后,下一步工作的重点之一,或许正是选择和培养自己的接班团队。雷军曾不止一次表示小米还远没到上市的时候,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这样坚实的发展节奏,放眼整个中国互联网圈乃至整个企业圈,都是非常少见的。
企创网在之前的《全球最具价值独角兽第三名,估值超3100亿——小米:守得云开见月明!》一文中,曾介绍过小米科技的核心管理团队。没有阿里巴巴的十八罗汉那么多,不算雷军本人,只有七位联合创始人。小创仔细看过这七位的职场经历和在小米科技的工作表现后,发现七人基本都是技术型人才,在各人所负责的领域战术层面也都堪称出色。但是如果说雷军之后,谁能够挑起大梁,将小米如此庞大的一盘棋局从战略层面继承雷军,甚至超越雷军,现阶段还真就想不出谁能有此能力。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的悲剧,小米自然不至于重蹈后主的覆辙,但是我们转头看看联想的柳传志和杨元庆,不禁还是要长吁短叹一把。要知道,当年的联想风头之声,比今日之小米可是有过之而不不及。但杨元庆继任联想总裁的十几年,几乎是全方位体验了联想由盛转衰的整个过程。企业自然有其兴衰起落,但是联想会一步步沦落如今,杨元庆的责任可以说是全联想头一份的。一把好牌,怎么就打到了今天这种烂局?
换个角度,我们不站在联想的层面而站在杨元庆的层面,把一生最美好的时光都奉献给了联想的杨元庆,其实远没有柳传志的两个女儿,柳青、柳甄职场过得风光。二人一个从高盛投资走到滴滴总裁,一个从Uber中国区负责人走进今日头条。而这两家公司,无疑都是互联网时代绝对独角兽中的独角兽。
雷军的子女,至今我们都很少能够在网络上找到些许资料,足可见小米的未来,断然不可能成为雷军的家族企业。而职业经理人,对于小米这样复杂的生态链战略企业,显然也未必能够适应。那么在雷军卸任之前,是否能够像当年成功发现和实践小米全新商业模式一样,成功找到和完成最适合小米科技的管理模式延续和更替呢?
如果你能够耐着性子读完了这篇八千字的长文,那么企创网要在文尾深表谢意。因为坚持到底,对于所有事情而言,都绝对并不简单,从来都只有少数人能够做得到。那么小创这里也为大家准备了一个小彩蛋,在此次的小米之家无锡体验店之行的最后,小创蓦然发现小米摆放在前台的小米工作人员的笔记本和手机——笔记本是联想的,手机则是苹果的,对此,不知道雷总怎么看……革命距离成功,当真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