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毛毛
笑着笑着就把钱赚了,
开心麻花估值达到51亿,
话剧改编电影是否一片光明
“马冬什么?”
“什么冬梅?”
“马什么梅?”
2015年,
一部由开心麻花同名话剧改编《夏洛特烦恼》席卷了影院,
收获了14.4亿票房的好成绩。
2016年,
同是由话剧改编的《驴得水》以小博大,
创下了1000万成本,
1.73亿票房加口碑双丰收。
今年,
开心麻花将推出第三部电影作品《羞羞的铁拳》,
并宣布将于今年9月30日国庆档上映。
与此同时,日前开心麻花发布IPO招股书,拟发行不超过4000.0001万股,募集资金7亿元,用于戏剧项目、电影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进行融资后,开心麻花估值已经达到51亿。开心麻花和话剧改编电影的市场看起来一片光明。
话剧改编电影,电影反哺话剧
话剧起源于古希腊,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来到中国。
电影诞生于1891年,中国第一部电影诞生于1905年。
话剧和电影进入中国的时间都差不多,但发展却呈现两个分支。
话剧的重要要素在于临场感,是象征性,是交流感,而电影的重要要素在于镜头,是推拉摇移动,是取景布光,是蒙太奇。 而为什么有大量资金争先涌入电影,相较之下话剧显得就有些冷清呢?和话剧相比,电影虽然前期投入大,但后续播放的成本较低,受时间地点等制约更少。话剧受制因素较多,演员排练、地点协调、演出场次等等,加之一个剧团同时也只能在一个地方出演,造成了成本回收周期的漫长。 再者说,电影的类型更多,尝试成本更低,覆盖的人群年龄段广,可以说大部分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电影。而话剧类型相比电影更单一,尝试成本也更高,注定了话剧是比电影更小众的艺术表现形式。
但话剧和电影也具有相似性,时长都是两个小时左右,改编的过程基本是1:1的呈现。商业电影一般都是按开端、转折、危机、结局四段式布局,话剧最经典的也是四幕戏,所以两者的节奏也非常相似,比较容易实现转化。 话剧和电影的相结合对于话剧也是有帮助的,因为话剧的成本回收没有电影的回收快,因此通过戏剧之外的渠道,也就是电影,来回收戏剧制作的成本,这样话剧团队就可以有更大的空间来进行戏剧投资和制作。
话剧改编电影,优质IP大池塘
话剧改编电影的例子很多,有很多经典之作都是话剧改编的电影,像《茶馆》、《暗恋桃花源》。
但也有些不那么叫好的电影比如《华丽上班族》、《恶棍与天使》、《分手大师》。
而开心麻花团队的《夏洛特烦恼》和《驴得水》是怎么取得相对成功的票房和口碑的呢,大致有这几点因素:
密集新颖的笑点和“梗”
作为喜剧,《夏》中的笑点非常密集,同时很新颖。有的电影中,笑点尽是借鉴已经烂大街的网络段子,生搬硬套,令观者十分尴尬。
而《夏》的笑点则在舞台上已经经历过上百次的磨砺,哪里有点好笑,哪里非常好笑,哪里观众没有笑,都已经了然于胸。
“中国编剧力量不足,而舞台剧是集体创作,在排练厅里磨出来的故事,一定比坐着干写要有血有肉。”上海锦辉艺术传播有限公司的制作人戴责伦这样说道。
演员功底
现在很多的电影请的演员都是一些年轻好看,但是其实演技有待提升的演员。
这类型的演员自带流量,颜值高看起来赏心悦目,加之粉丝加持,有大把的人愿意投资。
那电影拍出来以后的效果呢,谁在乎呢。
但从话剧转型的演员呢,往往科班出身,擅长操控表情与肢体动作,经过舞台剧的千锤百炼,对细节的思考更是缜密。
常年剧场的表演经验运用到大银幕上更能凸显出角色特征,更为擅长通过面部表情来表达情绪。
国家一级演员雷恪生老师曾说过:拍电影、拍电视剧就像是一个往外掏的过程,存货会越掏越空。而演话剧就像一个积累和学习的过程,能让人沉下来,慢慢地填充自己。
口碑积累
话剧经过长时间的磨砺,演员之间的默契会越来越好,演员与观众们的互动也会越来越好。
演员们可以根据观众的反应调整台词、动作和节奏,打磨出越来越受欢迎的作品。好的话剧作品被改编成电影时,自然也是令人期待的。
开心麻花的《夏洛特烦恼》,从2012年与观众见面以来,常年在北京上演,如今已经演到了第33轮,同时还在全国多个城市巡演,总共演出了上千场。
这样打磨出来的作品,可以部分弥补现在电影剧本撰写时间过短,过于粗糙的问题。
本身就有口碑的积累,电影到了电影上映的时候,也自然能造成一部分的票房冲击。
话剧改编电影,这块蛋糕谁都咽得下去吗
开心麻花的《夏洛特烦恼》和《驴得水》票房和口碑都有着不错的成绩。
即便是评价不那么好的《分手大师》和《恶棍天使》,也都超过了6亿的票房。
眼下开心麻花团队的第三部电话剧改编电影作品也准备上映,见话剧改编电影这边风生水起,话剧被视为电影的潜在优质IP大池塘,想必有不少人也开始按捺不住。
但是必须重视的是,开心麻花目前的成功未必是可以复制的,这个团队有着它独到的优势和时间的沉淀。
电影《夏洛特烦恼》从编剧、导演到演员均来自开心麻花团队,每一个团队成员的成长是需要时间的。
同时开心麻花已经有着大量相对成熟的话剧作品,这些话剧的演出为开心麻花积累了大量的观众,也为话剧改编电影累计了一定的基础。
尤其是在IP大热的前提之下,对于一个IP越多的认知度才能带来更多的观影人群。
不可忽略的是,开心麻花众多股东中,还有着背景豪华的一位: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
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为国家级文化产业基金,带有政府背景,同时吸收社会资本,由财政部、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及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有限公司等联合发起,总规模200亿元。
有这样一位强硬的股东撑腰,开心麻花的路自然顺畅许多。
实际上,话剧改编电影需要面对的问题依然不少,如何去针对电影观众对剧本和台词做出更符合电影趣味的改编,减少“话剧感”带来的不适应是首要需要解决的问题。
同时话剧导演如果依然希望去指导电影,就应该更多的打破保持了多年的惯性思维,用更加电影的方式去呈现故事,毕竟观众坐在电影院里想看的还是电影而非话剧。
再有就是进入了从话剧市场跨入电影市场,有着各种新的规则,如何去应对,也是一条必经之路。
最后,用我个人很喜欢的电影《驴得水》里面的一句台词作为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