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染病分类、处置、报告—(常识)

      根据其传播方式、速度及其对人类危害程度的不同,分为甲、乙、丙三类,实行分类管理。

(一)甲类传染病 也称为强制管理传染病,    2种:   

    鼠疫、霍乱。

(二)乙类传染病 也称为严格管理传染病,26种:

      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菌病、炭疽、流行性乙型脑炎、肺结核、血吸虫病、疟疾、登革热、甲型H1N1流感。

(三)丙类传染病 也称为监测管理传染病,11种:

      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以及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处置一般措施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病原体是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

    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的条件,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       

    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故: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及处置三原则就是同步进行: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传染病报告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管理规范》《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技术指南》制定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报告时限

    甲类传染病:2小时上报;

    乙类、丙类传染病:24小时上报。    (乙类中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按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报告时限为2小时,其余24小时上报)

报告内容

    常规疫情报告(法定传染病报告);

    特殊疫情报告(暴发疫情、重大疫情、灾区疫情、新发现的传染病、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

  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报告。


疫情报告责任人: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卫生检疫机构、学校、托幼机构、农场、林场、煤矿、劳教及其所有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医学检验人员、卫生检疫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人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疫情责任报告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国传染病分类、处置、报告—(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