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美尔战时文件》——我最喜欢的二战军事天才

说来也是缘分,中学时学校小图书馆的金庸小说很抢手总是借不到,无奈之下借了本都快落灰了的英吉利空战,觉得很有意思,就把整个系列都看了。记得还有偷袭珍珠港、保卫斯大林格勒...当时同学都笑我是战争狂,但从此喜欢上战争书籍。后来接触到《隆美尔战时文件》才真正认识这位二战名将,这本书根据隆美尔的日记书信整理而得,看时就好像坐在他的指挥车里一般。之后又看了一些有关他的纪录片和资料,抛开政治立场和正义与否不谈,他是二战期间我最喜欢的将领,对于我这样一个取向正常的男人都能深深感受到隆美尔的魅力。

丘吉尔这样评价他:“尽管我们在战争浩劫中相互厮杀,请准许我说,他是一位伟大的将军。”在法国,他的装甲师被敌人称作“魔鬼之师” 。在北非,他们送给他“沙漠之狐”的美誉;但他又是敌人最怕的对手,以至于听见他的名字,没人敢跟他对阵。

对比来看,不得不说,给予值得尊重的对手以应得的尊重,是我们中华文化中所缺失的。

隆美尔幼年时,父亲认为最能发挥儿子潜力的是军事,于是对军事毫无兴趣的隆美尔被毫不情愿地送进了军事学院。这让我想起泰国电影《美丽拳王》,原本最厌恶暴力血腥的男主角,为了生活和梦想,不得不走上拳台,最后竟然在格斗中展示出过人的天赋,成为一代拳王。

同样,隆美尔也很快崭露头角。一战中还只是连长的隆美尔,就以一个连的兵力俘虏意军八千人。

二战时在法国战役中,他率领第7装甲师该师横穿法国,直抵瑟堡,其攻击速度之快,挺进距离之远,使该师赢得了“魔鬼之师”的称号。

1941年1月,当意大利在北非的基业即将崩溃时,希特勒挑选隆美尔担任德国非洲军中将军长。他到达北非后,不到两个月内就扭转了北非战局,占领了除托卜鲁克外的整个希兰尼加地区,在沙漠上扬起了隆美尔式的旋风。

在此表达一个个人军事观点:北非虽然是第二战场,但我不赞成北非不重要之说,如果不重要,大英帝国为何要把几乎所有的主力都投入到了这里?

隆美尔是个战术大师,同时也是一个战略大师,他一直敦促最高统帅部加强对北非的投入,他在文中也阐述了他的战略构想:他想通过对北非英军的打击,占领苏伊士,之后占领中东获得石油,并以此为跳板进攻苏联。他的构想无疑说是大胆的,李德哈特也对隆美尔的战略素养有很高的评价。

我认为,能否占领苏联不一定,但夺取石油却是重中之重。在二战中后期,因为石油的匮乏正是导致德国闪电战失灵的主要原因。《货币战争》作者宋鸿兵在《鸿观》节目中提到:在莫斯科城下,因为极度缺油,德国坦克部队丧失了机动能力。在与苏军的交战中变成了步兵对步兵,再加上严寒,才被朱可夫反突击了100多公里。这期间德国不得不用骆驼往前线送油,因为用卡车送本身就很耗油。

还有后来,德军在偷袭安德卫普途中,在击败美军后却耗尽了油料,坦克不得不停在半路,所有坦克兵徒步走回基地。

除此之外,隆美尔也是一个正直的人,他对部下爱护有加,他对别人的评价客观而公正,他善待战俘,尊重有色人种,尊重不同宗教,拒绝执行处死政治犯的命令……

他还有我最喜欢的品质——主动性和骄傲。

在法国他不顾个人安危,冲在最前面,而其指挥的大部队常常落在后面,以致不得不返回头去寻找这些部队。在他出版的《步兵攻击》一书中,记述他个人在一战中的战斗经历,书中贯穿了德国军事理论的进攻精神,提出“进攻,进攻,进攻!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

他不在意周围的人,不是自己在乎的人,对于他就是空气。在自己顺风顺水的时候,他可以不需要别人,事实上他觉得最好能一切都自己掌握,他有这样的自信可以得到成功。但凡事都是双刃剑,一旦事情开始走下坡路,当他需要配合,需要援助时,由于平时对人的漠视,又由于他骨子里的骄傲,导致他不可能发出请求。自然,更不可能有人会自己来帮助他,最后变成被围观的局面。

他还是最忠诚的丈夫,无论炮火多么飞扬,他每天总是给家中的妻子写信,他在信里称她为“最亲爱的露”,这无疑是每个女孩最渴望的。甚至当盟军诺曼底登录时,他还在给妻子庆祝生日。

之所以喜欢隆美尔,还不仅是因为他的军事天才和人格魅力,更多原因是他带给我的一些启示和改变。

以前的我总喜欢把事情准备得八九不离十了再做,为此错过了很多机会……

在非洲,隆美尔利用英军调防的有利时机,不等部队、装备集结完毕,以手头仅有的一点兵力,向英军发动猛攻。他巧妙地将坦克蒙皮套在卡车上,混在为数不多的真坦克纵队里。数百辆假坦克把隆美尔的攻势扩大了几倍,措手不及的英军被击退了450英里。

每个人在工作生活中总是会受制于一些规矩、他人的束缚……

还是在北非,隆美尔不顾意大利最高统帅部的阻止,不给立足未稳的英军任何喘息机会,连续猛攻,把英军逐出整个希兰尼加地区,不到2个月时间扭转北非战局。

后来也正是因为他总是不听德国统帅部命令,导致早就破译了德军密码的英军屡屡对隆美尔的行为判断失误。

最后,他还很有运气:

在法国时由于行军过快,前后军之间出现巨大缺口,险些被英军拦腰截断。

在阿拉曼,不顾希特勒的就地死守命令,冒着上军事法庭的风险,率领7万多人穿越数千英里沙漠大撤退,因为蒙哥马利的谨慎保守,成功逃出生天。

但幸运女神不可能每次都会眷顾他。

撤回国后,希特勒让他守西线,他说我相信一定可以击退敌人。在盟军快登陆时他才发现诺曼底需要加强,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盟军成功开辟第二战场,加速了纳粹德国的灭亡。后来想想,即使隆美尔当时挡住了盟军,希特勒也难逃失败的命运,毕竟决定整场战争最终胜负的从来不是指挥官的军事才能。

一个伟大的将军随着服下希特勒送来的毒药,生命定格在了52岁。他这一生辉煌过,落寞过;传奇过,失意过;偷袭过别人,被别人偷袭过;骗过人,被人骗过。

“繁华瞬间如梦幻一场,世上人有几番空忙;春去秋来叹世事沧桑,算人生成败相当;几番起落雨暴风狂,转眼间鬓已成霜。”——《远情》

你可能感兴趣的:(《隆美尔战时文件》——我最喜欢的二战军事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