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toPie-beta使用体验

偶然发现了一款最近发布的原型制作应用:ProtoPie。

虽然不能理解是什么含义,看了下面这张图我就理解了,哈。

ProtoPie-beta使用体验_第1张图片

现在市面上的原型工具层出不穷,frame,pixate,flint,principle,墨刀,mockup,justinmind,azure......

那么这款工具产品有什么亮点的地方值得去一试呢?

我在官网上看到了这样的介绍(http://protopie.cn):

ProtoPie-beta使用体验_第2张图片

于是饶有兴致的去下载了试试。(目前只有Mac的测试版)

ProtoPie-beta使用体验_第3张图片
(第一眼看上去,像是个披萨?)

进入正题吧,启动的过程并不算友好,没有引导过程,直接就进入工作界面,我既没办法查看到与产品相关的信息,也不了解如何去开始一个工作或查看过往文件,这对新用户来说,真的很让人一脸蒙逼,其它产品都会有一个短暂的过渡,例如:

ProtoPie-beta使用体验_第4张图片
(pixate)
ProtoPie-beta使用体验_第5张图片
(flinto)
ProtoPie-beta使用体验_第6张图片
(experience design)
ProtoPie-beta使用体验_第7张图片
(sketch)

一个有意义的过渡页,能够帮助我更快的学习了解这一款工具的特性,这关系最终会有多少用户学会并继续使用你的产品。

在这里还是有先介绍下ProtoPie的交互机制吧,ProtoPie就是利用将对象(Object)、触发动作(Trigger)、反应动作(Response)组合成交互的原理,制作出一个个完整的交互原型。

ProtoPie-beta使用体验_第8张图片

回到启动后的工作界面。

ProtoPie-beta使用体验_第9张图片

视觉上中规中矩,和Pixate和Ps(dark)的选色较为接近,布局上由顶部的操作栏和图层,工作区,交互设置区,属性区四个分屏组成。狭小的工作区让感受起来有些压抑。

顶部从左至右分别是建立新图层(图片,方形,原型,空白对象)

ProtoPie-beta使用体验_第10张图片

选择设计设备尺寸(为移动端而设计)

第三个就比较尴尬了:

ProtoPie-beta使用体验_第11张图片

选择场景,但是并不能够直观的去选择,通过命名来查找切换,如果做起连续的交互应该会麻烦挺多,因为我不得不去查看参数才能知道跳转的前后逻辑。

接下来是让人兴奋的一部分,添加交互效果,这应该是我目前尝试过内置的功能最为强大的工具,让我们来看看:

ProtoPie-beta使用体验_第12张图片
ProtoPie-beta使用体验_第13张图片
ProtoPie-beta使用体验_第14张图片

包含了3D touch,Sound,Tile,Compass这样更高级的交互内容,功能强大,操作起来更加真实。

ProtoPie-beta使用体验_第15张图片

再右边的两个是连接设备和开始演示(那个play只是文字提示),也是现在比较主流的方式,与移动设备上的app联动,通过扫码或者是USB连接演示,这里有一个细节是,需要两个手指轻点两次,会弹出一个退出/重新开始/和调节速度的dialog。在桌面上点击运行后,手机会有“叮呤”一响声。

ProtoPie-beta使用体验_第16张图片

图层面板能够进行拖拽排序,更改命名,显示/隐藏这样的基础功能。

然后是添加交互的主要工作,选中图层,添加触发方式,选择响应动作,编辑参数。(当然也能过先编辑触发方式和响应动作再连接上图层)

为了让效果更加丰富,一个触发方式能够关联上多个响应动作。

ProtoPie-beta使用体验_第17张图片

但是我试着去拖动右边时间轴上的滑块,很遗憾这里不能进行编辑,仅是一个提示作用,时间还得去参数内编辑,或许在接下来的版本会得到改进。

在这里才能完成对时间的编辑

ProtoPie-beta使用体验_第18张图片

尝试了之后,一些其它工具没有的交互效果用起来也是很不错的,像重力和方向的交互模拟,对其它工具来说还是有不小的难度,而在这款工具上却可以用的这么自然。

最后还是想要吐槽一下这个尴尬的四屏界面,让我感觉有些呼吸困难,我为什么非得在这么一个狭小的画布上去进行编辑操作呢?比如说把时间轴放在屏幕下方,交互动作放在现在的属性栏,参数调整作为选中后的浮动窗口呈现,这样我的空间就大了很多,我可以去通过缩放查看整个交互之间的逻辑,不是很棒吗?

也许下一个正式版会带来更强大的体验。

你可能感兴趣的:(ProtoPie-beta使用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