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从兰州到敦煌,火车隆隆行驶了十二个小时。
这趟作为旅游专线的Y667次列车,从车身外观到车厢内的壁画,地毯,窗帘等装潢布置,无不充满敦煌元素。车厢18节均为卧铺,设有2节餐厅,1节24小时酒吧,供应咖啡和鸡尾酒,晚上还有美貌的列车员姑娘们为乘客表演敦煌舞蹈。
此行早早订了软卧车票,也是特意为了体验。
当然理想中的画面很美好,所以火车上的饭贵而难吃这种煞风景的事我就不再提了。
列车一路西行,一个四人卧铺间,三口人,厢门一锁,吃零食刷手机聊些日常,仿佛缩小版的家。新鲜不同的是车轮滚滚,窗外忽明忽暗,风景流转,眼看着暮色降临然后又夜色沉寂。
老王和小王玩够闹够陆续进入梦乡。我趴在上铺打开阅读灯读芥川龙之介。读到《地狱变》,诡异凄惨又艳丽的文字画面让人脊背发凉,尤其在这深夜列车上,不由地有几分毛骨悚然,于是合上书睡去。
迷糊中感觉车停了一站又停了一站。大约将近十二点钟的时候,车到张掖,我们的房间又进来一名乘客,一位大约七十岁左右的老先生。也听到外面其他乘客上车,人声窸窣,断断续续。我再也难以入睡,下床到过道里遛了一遭,车窗外是无边黑暗,夜风穿堂而过,呼啸声声,让人清醒几分。远远的有位妹子坐在窗边低头看手机,屏幕微弱的白光映着她的脸。
过了些时间,终于困意又上来,上床迷糊到五点左右,然后睁眼一直到列车停靠终点敦煌。
二
列车抵达敦煌也就是清晨六点零几分的样子,在我们那里,这个季节的这个时间早已天光大亮,但是走出车站,我便被这里黎明前深蓝的夜空吸引并打动了。
薄凉的空气中,启明高挂,猎户低悬,苍凉的旷野气息扑面而来。只有车站前一排等待载客的出租车车灯和司机师傅拉客的吆喝让人感受到一些旅游城市的热闹。
眨眼的功夫,天空变得明澄起来,刚才的深蓝色被微露的晨曦冲淡,重重云层后面渐渐现出太阳矜持的脸。
预订的酒店前一天就打来电话确定订单和行程,并且约好了前来接站。上车后才知道接站来的是旅行社的车,他们和酒店合作,提供酒店客人的免费接站服务,正好可以向客人推销他们的旅游项目。于是顺理成章地跟他们定下了下午《又见敦煌》的演出门票,和第二天前往莫高窟和鸣沙山的包车。这些项目的价格在敦煌各个旅行社大都相同,明码标价。
三
到达敦煌饭店,还不到七点钟,被告知预定的房间还没有腾出来。于是放下行李,大街上去找早餐吃顺便遛个弯。
因为日出时间晚,这里的人们仿佛起床也晚,很多商店九点才开门营业。街道尚冷清,城市尚未苏醒。正好,可以安静地打量一下这个一直存在于想象中的地方。
从行政上来讲,敦煌是一个人口不足20万的县级小城市。从地理上来讲,敦煌位于河西走廊最西端,是丝绸之路上的节点,沙漠中的绿洲。
有人做过一个比喻,说敦煌好比一个鸡蛋,最外面的蛋壳是沙漠,中间一层的蛋清是茫茫戈壁滩,最中心的蛋黄便是绿洲。这比喻可能不够准确,但还挺生动。
买了当地著名的饮品杏皮水,继续在安静的敦煌街头漫步,看到了反弹琵琶的地标雕像,也遇到了著名的沙洲夜市,只不过此时还未开市,气氛与夜晚的喧嚣大相径庭。
敦煌市区真的不大,往东走了一路,又沿街道往西一直走,路上经过一个早市,买了也不知什么品种的李子和小苹果,我拎着塑料袋面露难色说这不洗怎么吃?
王先生抄起一个小苹果在手里搓搓然后咔吧咬一口说,一看你小时候就没钻树林偷过果子。
水果们看上去个头不大,样子也比我们超市里那些精品水果差得远,但是滋味却很足,果然是阳光青睐的风水宝地。这些天吃惯了敦煌的瓜果,真觉得我们家乡的水果们都是营养不良的温室花朵啊。
在党河边找个地方坐下来休憩,和风习习,微波荡漾,遥遥地望见沙漠酷酷的身影。想着在这干涸荒凉的大漠边上,能有这清澈潺潺的河水,该是多么珍贵的大自然恩赐。
四
十点钟左右,房间终于可以办理入住。敦煌饭店是比较老式的三星级酒店,有暗红色雕花地毯和镂空铁艺的旋转楼梯,酒店服务不错,但是房间里各种设施就陈旧了一些,卫生也一般。
在房间里美美地睡了个午觉,来补足火车上缺失的睡眠。醒来后收拾停当,旅行社的车便来接我们去看《又见敦煌》的演出。
演出场地就在莫高窟数字中心旁的剧场,这个剧场专为《又见敦煌》的演出而建,烈烈长空下,绿莹莹的玻璃建筑十分惹眼,观看演出的人们从入口一路蜿蜒向下,到达剧场。
来敦煌必看的著名演出有三场,此其一,另外还有《丝路花雨》和《敦煌盛典》,各有其经典和亮眼之处,时间关系,行程也不宽松,我们只看了这一场。
《又见敦煌》以历史为主题,演出开幕,敦煌历史上和传说里出现过的人物悉数登场,与现代的我们隔空对话,惊叹,问责,怀疑,叹息,原谅,怀念,观众在剧情中行走并且思索,仿佛一场时空穿越。
超大型联动舞台机械装置,3D影像装置,移动巨幕装置,28台升降机同时工作。光影交叠,在观众面前编织出如梦如幻的史诗画面,令人仰望赞叹。
在历史的长河中,一个朝代兴亡都只不过是一瞬,顷刻之间沧海桑田,就连莫高窟都可能会在很久很久的以后化作一片黄沙,如此想来,一个人的一生又算得上什么?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