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什么称霸数据商业时代

在电商行业打混的自己,最近密切接触还是从去年3月份始,从最简单的英文字母online和offline,到了解其发展史及经历这个过程而言,在以前的观念中,线上(online)的商业和线下(offline)的商业就像是两条平行线,没有交汇点,而如今近几年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两者交汇,O2O(online to offline,线上对线下)这个概念便应运而生。

那到底凭什么称霸数据商业时代,实现突围?我想整个项目是否成功就是找对其引爆点:品牌及口碑。如凡客体的缔造者——吴声老师在乐蜂网时提及的一个方法论,大致总结如下:

凭什么称霸数据商业时代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社会话题预埋是指通过捕捉社会化热点,预埋多个话题,通过社会化媒体,如微博、微信等对外进行扩散。然后通过意见领袖大号来对话题形成扩散、评论,并不一定要和品牌信息相关,而是评论热门话题。要知道,意见领袖在微博上动辄有几百万粉丝,他们的一句话能引来大量粉丝的围观、扩散。接着捕捉舆论冲突,即如果发现某个话题引起关注,舆论在发酵,则快速跟进,集中各种媒体资源攻打这个舆论点,这意味着舆论扩散的机会。在口碑引爆点预埋的同时,通过互联网广告、电视广告、地铁广告等制造品牌正向的信息告知,这里也包含正面的新闻报道。换言之,在多数的专家都认为传统媒体已死的情况下,传统媒体,例如写字楼的框架、地铁广告、电视广告还是有着较大的作用的。然后是线上的口碑服务——在正面广告告知、线上舆论捕捉的前提下,大量的用户口碑将被散步在线上,这个时候采用微博、微信的即使沟通、回复和用户形成互动,扩散影响力。

至于做完上述动作,品牌口碑是否引爆,只能听天由命。互联网的海量信息瞬间可以淹没品牌所散发的传播口碑的种子。就如汪峰离婚未能上头条,对章子怡表白又未能上头条,因为有更重要的突发新闻吸引了关注,前者是王菲李亚鹏离婚,后者是恒大亚冠夺冠。但成功的例子也不胜枚举,就比如咋们苦逼的快播庭审乐事躺枪、15年年底大戏万科收购案。

互联网的传播如果要快速引爆口碑需要一些运气,即得具备持续捕获时机的能力,且随时做好准备。如果不考虑快慢的因素,而具有稳定的经营心态,且一个品牌能够持续制造口碑,在大量消费者的共建之下,口碑累积到一定程度最终还是能够引爆,因为口碑在价值品牌时代就是品牌的定性标准,口碑的累积就是品牌资产的累积,这将替代过去所谓的品牌知名度的调研。

与此同时,如果积分已经转化为“他积分”,则价值品牌又将获得一个定量的标准,即品牌价值用口碑定性,用积分定量。比如,一个用户要选择商品,他首先会选择一两个积分最高的品牌,然后查看品牌的口碑,如果积分最高的口碑一直很好,毫无疑问,消费者将选择这款商品。如果积分最高的口碑不好,说明他们只是广告打得凶,产品不怎么样,消费者可能就会选择积分靠后的品牌。这是一个十分公平的结论——因为积分是消费者的价值支付,认为你值多少积分就支付多少积分,即使你标牌价再高,消费者依然可以根据自己的试用情况给予低积分。在淘宝时代,一个顾客的差评会引起店家的紧张,究其本质差评就是价值差评,这会影响其他购买者的决策,只是现在——差评的定性结果被积分定量衡量了。

实际上,从整体而言,实际上上述“品牌口碑论”为其价值生态“六边形”的演变:


凭什么称霸数据商业时代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以人为主导,即一切价值都以人的分享为前提,不论是创新、体验、开放、兴趣、信用、价值观,没有分享都将不成立。而相应的,创意的原则是否简单、意外、具象、可信、情感、故事同样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你口碑的建立。

口碑的建立不是一日而成,更重要的是体验系统的建立与完善,就比如《体验式营销》中提及体验的6个层次和8种体验:

凭什么称霸数据商业时代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情感、感官、视觉是最重要的体验,空间、产品、人员是最关键的体验流程触点。就比如,你去一个餐厅点菜,有的服务员希望你多点菜,而有些餐厅则会提醒你,”菜差不多了,不够再点“,顾客的感受是不一样的,这就是情感的体验设计。为客人的钱包着想,让你下一次愿意再次光顾这个餐厅。又比如员工遇到人事上的疑问咨询,你支支吾吾拐弯抹角和一个立马给出清晰解答的体验效果也是完全不一致的。

也终于明白,为何快餐厅的空间为何一般比较局促,因为它让人的行为动作加快,而咖啡厅、西餐厅如果过去局促,或者座椅不舒服,则让人不适。这就是行动的动作。

同时,快餐厅一般采用较为明快的亮色,让人快速刺激食欲饱腹,但时间过长则感觉兴奋过度而疲倦,所以才是快餐。而西餐厅、咖啡厅则使用较深的颜色,例如咖啡色,但不是黑色,这是因为黑色抑制食欲,咖啡色则刺激食欲,同时有沉静的感觉,不会让人迅速感到疲倦。这就是视觉的体验。

为此,我们看到社会上的种种,实际上基本对应的是上述6个层次和8种体验而衍生的。而我们很多措施和政策的制定都是在不断地试错和微创新,亦步亦趋地寻求发展机会。形象一点比方:政策的风险管理战略得具备“乌龟”和“孙子”心态,试错就是像乌龟爬行一样,一步一个脚印,在微创新项目未能成功之前,就得有装孙子的心态,项目成功了才能做爷爷,例如微信。又比如一个咖啡厅门口黑板上,用粉笔写着这样的话:here don’t offer WiFi service,Please chat each other(这里不提供WiFi服务,请聊天),这个提醒的告知牌被拍照在微信上疯狂传播。为什么?这是一个典型的逆向传播创意,是对每个咖啡厅提供WiFi服务的反感而导致的行为,因为互联网让人之间产生隔阂,彼此之间的聊天少了,人际社交少了,而这个小咖啡厅告诉大家,这里是一个人际社交的场所。不试试未必知道不成功,而这就是在一个敢于试错和微创新的典型案例。

相应的,在延伸到个人行为,我们个体和市面上流通的产品大多一致,如何从众多产品脱颖而出,一是需清楚认识自己的能力,提升自我的价值。二是积极打造自我职业品牌,为自己添加一个个耀眼的标签,你的标签多了,价值也相应增加。

你可能感兴趣的:(凭什么称霸数据商业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