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西米亚狂想曲》与《登月第一人》

每年这个时候,都正逢北美颁奖季,我也会对过去一年看过的电影作品进行一下梳理和回顾。2017年我最爱的两部影片是《银翼杀手2049》与《敦刻尔克》,2016年我最爱的是《海边的曼彻斯特》与《爱乐之城》。(就不再往前回顾了)2018年,国内的《我不是药神》《无名之辈》《无双》、国外的《小偷家族》《头号玩家》《绿皮书》都不错,但说实话,没有一部能比肩前两年那四部电影在我心中的位置。

如果要选一部2018年我最喜欢的电影,那可能是《波西米亚狂想曲》吧。本文的题目是“《波西米亚狂想曲》与《登月第一人》”,两部都是引人关注的“真实题材的传记电影”,也是我喜欢(感兴趣)的人物和故事,简单写一些我对两部影片的看法和感受。

其实从两部电影投拍,我就一直关注,毕竟阿姆斯特朗、皇后乐队与默丘里(Freddie Mercury,现在好像译作“佛莱迪·摩克瑞”)都是载入人类史册的名字。说实话,之前更期待、也更看好《登月第一人》,但看过两部片子之后,我觉得,也许两部电影换一下导演会更好。当然,相比《登月第一人》的“令人失望”,《波西米亚狂想曲》无疑是成功的(拉米-马雷克很有可能问鼎奥斯卡)。

现在回过头去看《登月第一人》,我不觉得是砸了达米恩-查泽雷的招牌,因为它完完全全是一部“导演作品”,精神内核与《爆裂鼓手》《爱乐之城》一脉相承,呈现了达米恩-查泽雷想要呈现的,但观众不喜欢。观众们想看的是阿姆斯特朗的英雄传奇(不仅是美国的英雄,更是全人类的英雄),而达米恩-查泽雷要把阿姆斯特朗还原为一个真实的人,一个在痛失爱子、夫妻失和、伙伴罹难后,依然完成工作使命的普通人。特别是在影片结尾,本应是“昂扬向上”的一个巨大高潮(对比一下《波西米亚狂想曲》),但达米恩-查泽雷却进行了“淡化”处理,让人“失望”。

我不是想说,电影都要迎合观众,都要有大场面的“燃情爆点”,但对于阿姆斯特朗这样众所周知、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如果没有拍出大家所期待的,那无疑是失败的,这也是真实题材的电影(传记电影、原著改编电影)难拍的原因所在,稍有不慎就会“赔了夫人又折兵”。

《波西米亚狂想曲》就是一个传记电影的正面例子,一些细节的改编,恰到好处。比如,墨丘里其实是在1987被检测出艾滋病的,而电影中则提前到了1985年的演唱会前,加剧了戏剧冲突。而最后20分钟更是完美再现了当时演唱会的“空前盛况”,把整部电影推向最高潮,让人回味无穷。

其实,不管是《波西米亚狂想曲》的“成功”,还是《登月第一人》的“失败”,都只是墨丘里(皇后乐队)和阿姆斯特朗(登月计划)的一个部分、一个侧面,真实的历史难以完整还原,但电影可以让我们无限趋近当时的模样(也可以无限展望未来的样子),这就是电影的力量和价值。期待更多、更好的电影作品,无限拓宽我们的眼界,让我们在过去、未来中穿梭。

你可能感兴趣的:(《波西米亚狂想曲》与《登月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