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像风:佛教名山普陀山

   

灵魂像风:佛教名山普陀山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今天,游览了号称“海天佛国”、“南海圣境”的普陀山。普陀山与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是观音菩萨教化众生的道场。普陀山是舟山群岛1398个岛屿中的一个小岛,面积12.55平方公里。可不能小看这个弹丸之地,这里是佛教信仰聚集生发的地方。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有菩萨更灵。普陀山上庙宇多,主要供奉着观世音菩萨,香火很盛。刚接近旅游旺季,山上烧香拜佛的香客就络绎不绝,在这里,我体察领会着另一种文化,心怀敬意观察着朝奉佛教信仰的人们。

     普陀山的商业气息不重。从旅游景点开发和配套管理的角度来说,普陀山不算先进舒适。有一点却很让人深思,这里只允许烧最普通的小香枝,提倡每次烧三根,尽到心意即可。长超过60公分、直径超过0.5公分的香枝带不进寺庙。因此,虽然香火旺盛,却没有其他寺庙那种烟熏火燎的感觉,也没有人兜售高香,清净了许多。

    这里的香客执着而虔诚。早上,我们从朱家尖乘船前往普陀山。候船时后面排着一支河南漯河的团队,队伍中每个人脖子上都挂着香客的牌子,手里提着一兜一兜的香,看得出是不远千里专程来进香的。我们先后参观了四五个寺院。在梅福禅院,我一进佛堂,看到四五个香客在跪地朝拜,还有一些香客游客在参观,却没有一人说话,只能听到衣服窸窸窣窣的摩擦音,庄严肃穆之感油然而生。在这里,福建的香客信徒最多,到处都能听到福建口音。 不光有大爷大妈,还有很多年轻人,尤以女孩子居多。他们表情肃穆地点香,用香枝抵着脑门向四方逐次朝拜,最后郑重地插入香炉。在路上,我们遇到了一个团队,大概有三十多人,人人穿者蓝马甲,排成两列,走五步喊一声“观世音菩萨”,跪地叩拜一次,虔诚而坚定。我们相遇的地方距东海观音像大约20分钟路程,据导游分析他们要再叩拜一两个小时才能到达。在甘南拉卜楞寺,我曾满怀敬意地观察过一对磕等身长头的中年夫妇,他们满面风尘、衣衫破旧,手上结满老茧,眼睛里却闪烁着一种光芒,这该是信仰的光芒。无论身处何地,向善向上有信仰的人总是令人敬重。

灵魂像风:佛教名山普陀山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普济寺是普陀山寺庙群的核心,原为皇家佛寺,是按照皇家规制建造的。普济寺的正门一般不开,只开东西侧门。有一个民间故事解释了这件怪事。话说乾隆皇帝下江南,一天玩至兴尽天色已晚,意欲借宿普济寺。当时寺院大门已关,值班的小和尚当即向住持禀报了此事。主持回答:“寺有寺规,寺门已关,不能再开。除非皇帝来了才能。”小和尚怕忘了,念叨着师傅的答复往回跑 谁料中间被门槛绊倒了,脑子一抽,就把话传成了:“寺有寺规,寺门已关,不能再开。皇帝来了也不开。”乾隆皇帝一气之下,就下令普济寺正门永远不能打开。普济寺建筑紧凑,气势恢弘。正殿圆通宝殿有三层楼高,屋檐层层 金碧辉煌,宏伟壮观,一进庙门就感到一种压人的气势。普济寺的香客接踵摩肩,大殿小殿前都焚着香炉。大殿内供奉着观音菩萨,菩萨金身高大宝相庄严,俯视着芸芸众生;信徒们用各自的方式朝拜,有的信徒虔诚跪拜许久,有的双手合十绕一周拜过。我最喜欢的是普济寺的樟树。普陀山有百年以上的樟树近200棵,普济寺正殿门口有五六棵胸径超过1米的香樟树,遮天蔽日的。其中一棵胸径达到1.92米,树龄超过600年,是明朝栽种的。这是普陀山第二大的香樟,最大的是一棵千年香樟王,位于普惠庵,遗憾的是我们没安排这个点,无缘谋面。

灵魂像风:佛教名山普陀山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普陀山的传说很动人。有一处景点叫“二龟听法石”。迎海的岛边,岩崖上有两块石头酷似海龟,一龟蹲踞崖顶,回首顾盼,似有等候之意。另一只小龟缘大龟背直上,昂首延颈,一副着急相。相传龙王得知观音菩萨说法说得极好,委派两名神龟前来听法,好让他们偷偷学会了回龙宫去讲法。两龟受龙王之命,前来探听观音菩萨说法,结果听得入了迷,忘了归期,被观音菩萨变成了石头。滨海有一处观音院,叫“不肯去观音院”。这名字中藏着普陀山的由来。五代时中国佛教在日本已很有影响,当时有很多日本出家人到中国来访道寻师。其中就有慧谔和尚,他在五台山看见一尊观音大士的圣像,清净庄严,羡慕不已。本想向住持商讨请回日本供养,恐怕人家不允,就偷偷的把这尊圣像拿走了。慧谔买舟东渡,预备回日本。当船开到舟山群岛,忽然一连三天暴风巨浪,第四天风平浪静,他刚出海到一处名叫新罗礁的地方,忽然海中现出无数铁莲花,挡住船不能前进。慧谔惊惶万状,思前想后,他跪到菩萨像前,引咎自惭:”大士,假使我国众生此时无缘见您,当从所向,弟子即就该处,建立精舍,供奉圣像。”说完水里有巨兽跃起,持剑刺开一条路,船随路而行,来至普陀山,把观音圣像请在了这里。慧谔在山上筑庵安住,名为“不肯去观音院”。慧谔禅师就成了普陀山第一代的开山祖师了。这就是普陀山开山的由来。

      在宗教中,传说与现实总是交糅在一起,难分彼此,我就且听且信了。观音菩萨那时的“不肯去”,为多少人建造了一所宝贵的精神家园。在普陀山,行走着各式各样的佛教信徒,他们的信仰至信而深厚,这里便是他们灵魂不朽的故乡。

你可能感兴趣的:(灵魂像风:佛教名山普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