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雷雨》——真正的悲哀在于人性

我看过有关《雷雨》的剧评,大多说这是一个讲述封建资产阶级下的悲哀故事。伪善的资本家周朴园,对过去充满悔恨与逃离的周萍,受新思想熏陶的周冲,被冷漠的家庭和冲昏了头脑的爱情折磨的体无完肤的蘩漪,单纯想着爱情的四凤,嗜赌与财如命的鲁贵,有勇无谋、固执莽撞的鲁大海,最后一个是和周朴园情感纠结三十年的女人鲁侍萍。可以说,在这个话剧中,虽然只是讲述一个雨夜发展的故事,但是在这段故事中,人物及情节的刻画都是绝妙的精彩!

故事情节:(摘抄自百度)
这部剧作在两个场景、剧中情节发展不到二十四小时内,集中展开了周鲁两家三十年的恩怨情仇。三十年前,当周朴园还是一个涉世未深的青年时,他爱上了女佣梅妈的女儿侍萍,并与她有了两个儿子。但后来为了给他娶一位门当户对的小姐,周家逼得侍萍抱着刚出生不久的儿子大海投河自尽。侍萍母子侥幸被人救起后,侍萍带着二儿子流落他乡,靠做佣人为生,而大儿子周萍被周家留下。侍萍后又嫁与鲁贵并与之生女四凤。周朴园所娶的那位小姐没有为周家生儿育女便去世,周又娶蘩漪,并与之生子周冲。在周朴园封建家长的专制意志下,蘩漪过着枯寂的生活。周经营矿山等现代产业,常年在外,蘩漪便有机会接近周的大儿子周萍,并与之私通。周萍既慑于父亲的威严,又耻于这种乱伦关系,对蘩漪逐渐疏远,并移情于使女四凤。与此同时,周冲也向四凤求爱。蘩漪得知周萍变心后,说服周萍未果。周萍为了摆脱蘩漪,打算离家到父亲的矿上去。蘩漪找来四凤之母侍萍,要求她将女儿带走。侍萍来到周家,急于把四凤领走,以免重蹈自己当年之覆辙,但又与周朴园不期而遇。此时大海正在周家矿上做工。在作为罢工代表来与周朴园交涉的过程中,与周萍发生争执,结果遭周萍率众殴打。鲁家一家人回到家中,四凤还在思念周萍。夜晚,周萍跳窗进鲁家与四凤幽会,蘩漪则跟踪而至,将窗户关死。大海把周萍赶出,四凤出走。雷电交加之夜,两家人又聚集于周家客厅。周朴园以沉痛的口吻宣布了真相,并令周萍去认母认弟。此时周萍意识到了四凤是自己的妹妹,大海是自己的亲弟弟。四凤羞愧难当,逃出客厅,触电而死,周冲出来寻找四凤也触电而死,周萍开枪自杀,大海出走,侍萍和蘩漪经受不住打击而疯,周朴园则一个人在悲痛中深深忏悔。
最后疯了的两个女人——蘩漪和鲁侍萍

看完这个话剧,我心疼蘩漪这个女人,虽然她在逼周萍爱她时,是那样的疯狂与疯癫,但是她也是可怜之人,她爱着这个比她小几岁的男人。她嫁给周朴园,只是完成周朴园给的一个差事,为他生个儿子。周朴园没有像丈夫一样对她进行照顾,而是认为她有病,在让她喝药的时候,用周冲与周萍两个人逼她,让她不得不喝,不得不承认自己有病。而在她求周萍带她走的时候,这个男人又辜负了她,周萍除了满腹的懊恼与自责,根本对蘩漪没有半点爱情。在最后的悲剧中,要不是蘩漪关上了四凤的窗户,周萍被鲁侍萍和鲁大海抓住,那样也许就不会有最后的悲剧,但是这又何尝不是一种人性的荒凉,为了爱情为了自己藏不住的情感,遵循自己的意愿,也毁了看似还算美好的一切。蘩漪对周萍说:“我活的很清楚,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我不后悔!”

鲁侍萍,这个封建资产阶级下的受害者,三十年前和周朴园相爱,生下两个儿子,却因为封建家族的阶级观念,被迫带着小儿子鲁大海跳河自杀,本来对生命已经不存在任何幻想的她,却被救,曲折的生活着,最后嫁个了视财如命的鲁贵。再看到话剧一半的时候,我以为周朴园是个念旧之人,因着旧家具的保留和桌子上摆放着鲁侍萍的照片,以及在夏季的时候保留着鲁侍萍的习惯窗户和门都紧闭。但是却在鲁侍萍和周朴园相认的时候发现,周朴园只有愧疚之心,并无念旧之意。这个时候周朴园真正丑恶的人性再一次显示的淋漓尽致。特别是他在认出鲁侍萍的时候,并没有问其他的,而是直接给了鲁侍萍一张支票,并希望他们一家远离此地。我不禁在想,如果周朴园这个时候不这样做,而是和鲁侍萍好好谈一谈,既然这三十年已经改变了这么多,你已为人母,我已为人父,是不是可以将自己内心的愧疚释放出来,转换成一种释然?

作为整个故事核心的周朴园,是一切悲剧的源头。他受着封建思想的影响,对爱情对婚姻对家庭对工作,都是冰冷的。对待爱情,因为封建门第观念,弃鲁侍萍与不顾;对待婚姻,于蘩漪只是一个生儿子的工具;对待家庭,让周萍处于一种备受折磨的叛逆与自责中;对待工作,即使知道鲁大海是自己的小儿子,也没有让他留下来,而是辞退了他。

也许作者也曾在话剧里埋下一个希望,那就是周冲一个接受新文化新思想的年轻人,他喜欢着四凤,单纯而没有执念的喜欢,他鼓励四凤和他一起上学,一起享受外面的世界。而他在得知四凤真正喜欢的人是周萍时,他没有忿恨,而是祝福,他说他发现自己其实没有那么喜欢四凤,他真正希望的是她幸福。这个爱情观,对于现在来说也未尝不是正确的!

在最后的得悲剧里,我们似乎看到了悲剧里的一点人性。虽然说周朴园将真正的事实告诉了周萍和四凤,让他孝顺自己的生母,导致最后的结局非常的悲伤。但是,我们好像能看到周朴园人性的改变,从他让鲁侍萍带着全家人离开,到最后让周萍跪地认生母,并说他后悔了。只是这最后人性的改变,却成了悲剧最后的导火索。

我也会想,如果结局不是这样,又会是怎样?我竟然给不出一个完美的结局!在封建思想下,周萍和四凤的悲剧是早就酿就的,就算他们不选择自杀,封建思想的作用下,也会让他们体无完肤。而在周萍与周冲死后,鲁大海是否会认周朴园为父亲,答案不可置否。在人物塑造上,作者就已经鲜明刻画了鲁大海的形象,厌恶资本主义家,莽撞,一根筋。那么最后的周朴园,无疑是悲剧的最后承受者。

周萍和四凤、周冲的死,还有蘩漪和侍萍的疯,这整个事件的发展经过未尝不是一种人性的悲哀。周朴园、蘩漪、鲁贵这些人性恶的表现者,和鲁侍萍、四凤、周冲、周萍是这些恶的承受者,一起演出了这最后的悲剧!

在此说明:我是看了濮存晰版周萍的话剧,170分钟,第一次看话剧,感觉十分精彩,看过一个多星期,细节至今不忘!在这里向作者曹禺和话剧演员们致敬!!!同时,因为我薄弱的文字功底和浅显的认知,希望看到持贬义看法的人予以谅解!!谢谢!!

你可能感兴趣的:(浅析《雷雨》——真正的悲哀在于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