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求道于老聃,不禁心旷神达,道:“吾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今五十一方知造化为何物矣。”
三十而立,原是出自孔子的自评,在少不更事的过去,我们曾浅薄地将它理解为:三十,而成家立业。
于是在家庭和自我需要双重压力的驱动下,大多数多人在三十岁以前,有了自己的家,一个人的世界变成了三个人的世界。
1
C小姐在职场拼杀多年,35岁的年纪,在公司是一把手,老板把一切事务交由她管理,俨然大权在握。
老板对她说:“你应有老板思维。”
她过去也是这么做的,身先士卒开启“工作狂人”的模式,严于律己,并以同样严格的标准对待下属员工,常常是早上第一个到,晚上最后一个走,披星戴月拼劲十足。
诚然,这使她在公司脱颖而出,使她获得了老板的认可。
光鲜之下却是更多同事私下里的怨声载道,有时候她也会觉得委屈,拼博带给大家的是更好的收入,为什么会有人“不求上进”?
却不知,“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你的需求却不是他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不同,怎可以一概全,替人作主?
同时,怀孕生子、身体危机给工作带来的迟滞与困扰也是那么的现实,残酷的职场竞争,阴谋诡谲的办公室政治,老板的“优胜劣汰”法则,也让她的心经历一次次洗礼,外表坚硬,足以自保,谓之“成熟”。
30多岁的她,足够成熟。
却已不再相信所谓的“老板思维”,她开始在合理范围内给自己“放松”,给自己安排健身、旅游以及更多陪伴孩子的时间。
她开始对员工偶尔的迟到睁只眼闭只眼,因为她体恤对方在工作繁忙的时候也曾无偿加班。
她把他们真正地当作“同事”——本质上我们没有什么区别,都是为别人打工,何苦为难?
她收获了工作上的驾轻就熟与游刃有余,收获了同事的真正认可。
然而,C小姐说,“我好像陷入了中年危机。”
调整状态后的C小姐在工作与生活中进入了一个奇异的平衡点,心理学谓之“舒适区”。
月收入不菲,月支出也不低,基本上也还是月光的状态。要知道,在这个城市里,C小姐的收入在工薪阶层来说算是顶点了,在公司里,其实也再难有上升的空间。
在某一天,她突然意识到,“三十而立”这个问题。
她的工作没有技术性,十年前的前辈如今已泯然于众人,而她,也终将被后来者取代。
她的爱好广泛,却似乎“博而不精”,没有哪一样能够做到极致,能够成为足以应付生活的变现来源。
她的消费习惯已成定势,再难想像失去经济支撑的日子该如何过。
于是,当有朋友邀她一起创业时,她举棋不定,害怕失败。
当别的公司以高薪邀她加入时,她怕自己放弃了现在的“舒适区”,到那边万一不能胜任,却已无回头路可走——她如今已有牵挂,生活的重心也已不同,她不想那么拼命了。
她找不到哪一种爱好能让她重燃激情,为之奋不顾身的努力。
人到三十,她感觉到了“害怕”。
2
L小姐,家庭主妇,33岁,带着两个孩子与老公分居两地。
她靠老公每个月定时打回来的生活费用过日子。
偶尔做做兼职,赚点零花钱,生活的重心在围着孩子的教育问题和柴米油盐打转,常常是不修边幅的样子,她顾不上自己的穿着打扮。
平凡、安逸的生活,她曾以为这是永恒。
老公出轨时,她的天塌了。
二宝才出生五个月而已。
她哭泣、哀求,方寸大乱。
男人是她的生活来源,是两个孩子的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轰然抽离,她似乎一夜之间失去了一切,失去了家,像裸身行于寒冬,既耻辱,也绝望。
小三公然讨好公婆,老人转而帮助小三攻击她,对出轨的儿子百般维护,将一切错责归纠于她,往日十多年的情份一朝怠尽,“亲人”的面孔变得丑恶无比。
自尊心迫使她与公婆吵闹争执,不惜放下孩子远赴丈夫所在地,却连直面小三的勇气都没有。
哪怕自己日日以泪洗面,暴瘦几十斤,她的尊严在她对丈夫不断的“委曲求全”中,卑微到了尘埃里。
按理说,这样的家庭早已不值得她留恋。
然而,她害怕开启新的生活。
当她为了家庭选择放弃工作的同时,男人的事业没有停止前行的脚步。
在她甘于平凡琐碎的生活时,她失去了学习的能力、眼界和格局。
两人的步调不再一致,回过头时,她早已被甩出老远了。
恍然梦醒时,她不得不正视自己的无能为力,甚至没有再站起来的勇气。
孔子所说的“三十而立”的“立”却原来并非是指成家立业,成家与立业也并非有那么绝对化的标准,这个“立”指的是三十岁的人了,可以依靠自己的本领独立承担自己应承受的责任,能够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发展方向。
换言之,30岁的你,应该可以坦然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困难了。
今天,朋友突然跟我说:“我想做木工了。”
我说,“那可以啊,只要你想做的,何乐而不为?”
其实最近,我也深入思考了梦想这件事,三十多了,仿佛也才活明白了一点点道理而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从来没有哪一刻像此时一般,认真地与自己的内心对话:我的梦想究竟是什么?我想做什么?确定要做什么?如何做?
这世上,一定还有让你愿意再付出激情与心力去为之奋斗和努力的事。
我们要相信,自己有改变和成长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