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阶级崛起”是个传说

                                                          1

木木上了一年级,我也如期而至地荣升为小学生的家长。白天爬楼,晚上陪太子读书,重新读一遍小学,体会跌入凡间历劫的上神妈的被虐感。为了让娃养成做作业的习惯,我跟着他预习、复习、点读、跟读、唱儿歌、做数字游戏,觉得人教版的教科书编得挺有意思。

不像我们小时候,数学开始就是写数字,算1+1等于几,语文就是拼音aoe,英语初中才学,上来就是一大堆音标,这些对于六七岁的孩子来说,索然无味,不知所云。现在想来,我真是佩服自己,就这么咬牙熬过来了。


“中产阶级崛起”是个传说_第1张图片

看看今天的教科书,语文以上学歌为起点,学习“天地人”这样简单的汉字,配合图片和象形文字,让孩子觉得生动而有趣。数学老师放几组不同类型的图片,让孩子尽可能多地按照不同的标准说出分类,这样的方式让孩子乐于完成还能锻炼发散思维。英语以见面打招呼的good morning开篇,让孩子练习说和读。

第一周木木一直很抗拒说和读的作业,尽管幼儿园阶段练习过讲故事、也上了外教英语课。他说喜欢很多孩子一起说一起读,心里默默地在读,不想说出来。这可把我郁闷的不行。我知道适应阶段的娃打骂不行,一旦对学习产生抗拒,我可是惹火烧身,想补救都是回天无力。可是,不管不问也不行,家长签名的地方倘若空白,老师会认为家长不负责任,娃也不会同意,第二天没法向老师交差。

不打孩子,不骂孩子,只能委屈自己,闭门反思。

在孩子的教育上,我努力地不做“虎妈”般的鸡血妈,奉行“疯疯癫癫度过快乐童年”的理念。在给孩子选择儿童读物的时候,费尽心机地寻找趣味十足的童书,唯恐呆板、教条的内容和方法让孩子过早地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尽管如此,成长的过程仍旧在孩子的身上打下了深深的印痕。曾经固执地认为,一个孩子的听说读写能力是同步提高的,阅读量积累到一定程度,说和讲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这段时间,我所认为的“理论”受到严峻的挑战,孩子读了很多,听了很多,但还是不太情愿讲。这让我不得不思考:是否是童年“一味地写”的学习方式不知不觉地影响着我的教育方式?原来,自己的过往好比一座难以逾越的山。难怪经常有人这么说,一个人超越自己要比超越别人要难得多。

“中产阶级崛起”是个传说_第2张图片

                                                          2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经常被老师或年纪稍长的人用来骂小孩陋习不改的话。细想起来,又何尝不是如此。

今年高考,一个耿直的男孩熊轩昂表露心声的一句话“现在的状元都是这种家里又好又厉害的”,让很多身处底层的考生怨声载道而又无可奈何。

近几年清华、北大等一流高校录取的贫困生的比例逐渐下降,让人们对一度深信不疑的价值观—“寒门出贵子”深感忧虑。这也让身处高位的教育界人士惶恐不安,贫困生专项计划应运而生,为更多的寒门弟子跨入名校架起了桥梁。

三十年改革的大好形势,让一部分专家学者高唱“中产阶级崛起”的凯歌,他们深信中国未来几年将会诞生六亿的“新锐中产”。这些中产阶级将愿意为高品质的生活买单,他们的消费需求也将大幅度地推动中国人走向“私人订制”的高端生活方式。


“中产阶级崛起”是个传说_第3张图片

但同时,又有这样一批为学区房疯狂的爸妈,他们倾其所有,只为占据一个猪棚般大小的优势教育资源的指标,他们不得不无奈地接纳“上了清华买不起学区房”的现实,他们是当今社会最焦虑的群体,他们的名字也叫中产阶级。

他们中的很多人,十几年含辛茹苦靠知识改变了命运,他们从底层跨越到了中层,他们被认为是过着体面生活的新中产。他们希望下一代超越父辈,靠才华和知识再度跨越到上层社会,即使到不了上层,至少也能维持在中层,决不允许掉到下层。

于是,他们竭尽全能地培育下一代,时间、精力、金钱,只要自己咬咬牙还能挺过去,绝不吝惜一丝一毫。他们置于死地而后生的死磕真的能实现下一代的阶层跨越吗?

社会越发达,阶层结构也越稳固,西方的“纺锤形”的社会结构维持了很多年,在不久的未来,当社会财富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学者眼中所谓“橄榄型”的社会阶层结构将成为常态。

随着“中产阶级崛起”的凯歌高进,“阶层固化”这个词逐渐进入公众视野,伴随而来的还有一句话:“贫民阶层的教育是规矩,中产阶级的教育是才艺,精英阶层的教育是决策”。

可以看出,不同阶层的家庭对下一代影响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规矩和技艺基本属于安身立命的根本,靠它们在社会上立足能够让生活过得体面已经很不错了。

而决策关乎见识和眼光,它需要广博的阅历和良好的大环境才能铸就,绝非像规矩和技艺一样,靠培养和训练能够短期习得的。它是长期耳濡目染、身临其境才能所获得的一种精神财富—思维方式。


“中产阶级崛起”是个传说_第4张图片

                                                            3

从某种程度上说,父辈就是天花板。能够突破天花板,跨越到上一个阶层,不是仅仅靠努力和拼搏就能达到的。尤其是对于数量庞大的中产阶级,要想让下一代超过父辈跨越到精英阶层,犹如阿波罗登月,属于少数人的专利,除非具备了阶层跨越的必备要素—美貌、天赋和才华。

因为这些对于任何阶层的人来说,都是稀缺资源,拥有它,就拥有了阶层跨越的必备条件。

上层社会在历史上有很多名头,门阀、权贵、集团、派系、士族等,如今的上流阶层富二代、官二代,当他们以一个整体出现的时候,就仿佛是一座城堡。高高的城墙就是精英们为下一代设置的一道止损线,毕业进不了衙门,可以给钱创业,创业不成,可以刷爸妈的脸,谋一份体面的活计。

以专业人士为主体的中产阶级,依附于城堡的外围,又优于外层的乡野。他们与外层乡野的城墙是学历,外层乡野的人通过奋斗很容易翻越外城墙实现阶层跨越,让人很容易得出“个人奋斗可以改变阶层”的结论。但中产阶级要想跨越高高的城堡围墙,难如登天,因为内城墙依靠的是血缘。

纵使如此,中产阶级仍然心怀阶层跨越的梦想,以昂扬的姿态和饱满的热情迎接每一天初升的太阳。

他们相信,当一个人的目标是登上月亮,即使上不去,也能掉到云彩上。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产阶级崛起”是个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