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wn肖勇
导语:稳定的现金流,稳定增长的坪效,稳定的租约关系永远运营核心业务的结果呈现;
默——
这个行业就是这么静默,这么些年都是谁在引领推着这个风口在跑?
这个房地产三级市场的一个新兴行业,15年基本还是二房东领跑,16年互联网+创业并入赛道,17年中介地产大军杀入,我们都在暗暗预测18年会是什么结果呈现?如果不出意外,定是金融资本杀器独领风骚,伴随着19年并购大幕开启,或许来得更早些。
目前看的看得模式1、包租;2、改造溢价;3、运营租差;4、资产证券化;5、上市;大多数在123阶段,上到4的没几家,到5的没有;归集来看,追着风口跑不被吹散,在于核心价值的租约期限和现金流管理,落地下来就是完整的运营体系和IT技术支撑,而落在人员上就造就了17年地产系疯狂抢人争夺战,我看,也换了有两茬了吧!
要想做好这门生意,原本包租收钱的活就变得专业和复杂起来,原本3000块的大叔迅速被6K、8k的小鲜肉抢了饭碗;原本20万的运营人才迅速被莫名其妙的推到50万,还找不到人?我想这个世界是有些疯狂的;
所有人都说,公寓的核心之一是运营能力,最有价值的是懂经营的人;是的,当满怀信心,揣着一大堆的体系化、标准化、流程化进驻的时候;当信心满满的接受上浮超过50%的offer沾沾自喜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大家都惊呆了……
项目体系、工程体系,还可以参照酒店物业的标准要求;装修品质需要懂基本的验收;产品体系要自己能拿得出手,至少也是建设性的把控意见;筹建体系从招人开始搭,连组织架构岗位薪酬HR人力体系都要积极的筹措中,还要说服HR为什么要这么设置,应该是什么薪资,提成方案,奖励计划,都是要在筹建期能够拿得出来;品牌体系要略懂,营销体系全方位建立,营销渠道除了糟心的58赶集豆瓣,各种网络平台一个个勾搭,不出房也要出广告;强大完善的拓客体系建立,能不能在每个项目成品的45天内完成全年的招租任务,且保持个稳定的租赁关系?自媒体绝对少不了,公众号社群是基本技能,还要跟着再三强调,工程期就要开始的续客线上线下全方位跑通,预定看房流程、促销策略,定价策略,广告策划,营销策略,审时度势紧跟市场行情;不懂内容运营的经理人不是好运营人;不会互联网社群运营的公寓基本走向二房东;跟工程施工不断咆哮门头样板房,却根本无人理会你“楼花”的策略烂在自己手里的焦虑,组织的看房团被一天一天的改期;工程项目还没结束,免租期没了,没有爬坡期没有准备期,只有短短30-60天的招租期,还被要求KPI是<5%的空置期;花了2周组织的主管、管家、和营销团队还没明白怎么回事,HR+老板就来问责,怎么要这么多人,不是公寓的人力成本很低吗?刚刚认识的团队默契,说好的磨合期有6个月呢?
服务体系、安全体系、品质管理、租客满意度还在一纸制度中,BOSS说要执行会员体系,建立自己的积分兑付系统,把租客流量积极变现出来;……6大业务板块,30个核心流程,200+个业务节点还没上到培训体系,财务体系和风控体系等着执行落地,……
公寓行业的人才争夺,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总感觉措手不及,尤其是地产系的“快准狠”还不能准确描述他们的凶猛,基本没来得及沉淀、好好浸淫就直面参战,公寓的3大核心资源:项目、资金、人才,一一随便盘点下来一下子就成了创业型公司……两个试水项目下来,账怎么算还没怎么整明白,满满的体系、运营、流程和标准在会议中信手拈来,商业模式要求创新,运营模式要求全产业链闭环,盈利模式要多元化……整个行业的专业化贫瘠,让诸多的职业经理人手足无措,不断的有人抱怨,“这么大公司整个就是乱糟糟的,怎么什么都没有”;
目前占据公寓运营人才版块的主要来自于酒店人才、中介人才和互联网人才和物业人才,而能够全面进行运营起来的貌似酒店系人才独大;建立在完整体系下,成熟运营平台上的原酒店系人才突然变得炙手可热;
有些职业经理人适应在酒店平台上叱咤风云,耀眼璀璨,基于行业成熟性和完善性十分得心应手,转到公寓后,缺乏深层次的认识,要么是邯郸学步传统的二房东,要么是激情的纯烧经验;基本没有什么标准化给予的体系化建设和支撑,职业经理人面对着更多的是空白的基础,或是被需求出来的基础支撑,把步子迈得太大,总让人不堪黯然退场;
还有一部分强悍的能屈能伸的人才,能够自我建立撑起整个大业务体系建设,从拓展、从产品、从营销、从运营,从品牌、从社群、从会员,能够独当一面逐步建立,而市场急剧变化的无奈,根本给不了那么多的时间;于是,拿着50/60万的offer干着20万的活,能干10万20万活的中层被人房比直接优化,双方都不满意,要么觉得被屈才,要么认为是人力资源浪费!
如同租客找房的现状,不断降低期望值和要求,屈服于现实的将就和匹配!
解决方案一: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是最大的成就;
行业相对健康的几家公司,多是经历了2-3年的浸淫和洗礼,在不断踩坑中坚持前行,逐步形成了独家的基础模式和体系,在必要的沉淀中,研究好产品模型,管控好工程品质,建立标准化的运营节奏,增强样板店的团队磨砺,健全资源配套,不至于真正运营起来,假大空散累乱;能独当一面的专业人才要时间积累去完善;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拓展看成本,工程看品质,产品看体验思维,运营看稳定,服务看认同;财务看收支;等等,有些不能省,一栋楼的公寓项目要的,100栋项目也都要,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不是1个项目只要管家,100栋才要营销团队的逻辑;
二:真正的坚持以业务为核心;
公寓运营在未来的5年中,一定是一个业务性的公司,所有管理型的人才、管理型的思维、IT逻辑以及组织架构都围绕业务为核心,稳定的现金流,稳定增长的坪效,稳定的租约关系永远运营核心业务的结果呈现;
可以是拿到项目组建公司和团队开始,一路跌撞踩着坑趟过;也可以是先组建公司拉起团队做好基础规划和实施,沉淀一下在好好的运营;离开业务的指导,都是指手画脚。
三:清晰的认识自己
转型来的各种人才,无论曾经多么流弊,在公寓这么长的产业链中,都变得跟白菜一样,对公寓运营缺乏敬畏之心的人才,都将走不远;更多的是离开;运营的展开包含的内容是相当的广泛,从财务开始到税务,从政策到决策,从物业到合同,从营销到品牌,从物业服务到社群管理,从数据到金融,从资本到证券化,还要会招商懂孵化;大而全不是我们追求的,运营人不仅仅是死命拉车,还要抬头看路,公寓就是综合着那么多的行业内容,基础的物业管理,互联网公司、运营公司、中介公司、金融公司等等;都需要有一个完善的清晰认识;否则被猎头忽悠的高薪拿不长久,浪费自己的年华,浪费大家的时间。
四:学习,深度的学习
套用我社会我大哥的话:那有那么多人才哦,谁还不都是一边烧经验,一边拼命的学习;这第一代公寓人都被逼的成为牛人大咖多面手,以一当十,呈现百花争艳思维和探索,为后会越来越专业化向精细化走刊实着基础;
公寓人才的争夺,是双方对自己深度的了解,更加深度去摸索双方契合度与匹配度的问题,明天很美好,后天会更好,而大多数人没能活过今天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