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是一杯清酒》:我在晴天里读朱淑真

《宋词是一杯清酒》:我在晴天里读朱淑真_第1张图片
文/浓氯化钾


01

提到宋代女词人,大抵没有人不知道李清照的。可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在文字婉转灵动、流光溢彩的宋代,自然也不只出产李清照这一位才女。女词人朱淑真,便是历史上唯一可与李清照比肩的女词人,后世合称她们为“词坛双璧”。

我尤其偏爱历史上的女性,但凡有些名号的,我总要将其探个究竟,方解心中好奇。

朱淑真,号幽栖居士,约生于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年),约卒于宋孝宗淳熙七年(1180年),在世四十多年,祖籍海宁,后于浙江钱塘定居。她是一位孤寂但真实的才女,她的词作婉约清丽,她才华绝伦,纵横古今,但天妒英才,感情坎坷而英年早逝。她得词大多被其父付之一炬,被家里人不能理解,更是被贬为“有伤风化”。

迟迟风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
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
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
———《眼儿媚》

《宋词是一杯清酒》:我在晴天里读朱淑真_第2张图片
《宋词是一杯清酒》

在宋朝,婉约派的词风大多柔情蜜意,情感百转千回。浓浓的春日里,少女朱淑真慵懒起身,趴在窗栏上看向屋外春色,清风拂下落花,杨柳与海棠叠影相交,更有一支嫣红的杏花悄悄爬出了墙头。她是个大家闺秀,少女时期就已经学会了填词作诗,才情非一般女子可比。她用词灵秀生动,寥寥几字就将一个多愁善感的花季青春少女的心思刻画的生动逼真。命运坎坷如她,至少在年少时期是开心自在的。她的才情和浪漫让她的内心无比的期待日后有一个懂她,怜她,可以与她吟诗作对的男子,相伴到老。

但是可惜了,那是在宋代。纵观宋代历史上文人女子,或者是文人身边的女子,几乎没有过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结局。一如唐婉和陆游;一如李清照;一如花蕊夫人(严格来说是五代十国末期);一如张玉娘(与李清照,朱淑真同为宋代女词人,命运坎坷)……

女子在古代到了适婚年纪,就会由父母将她许配给一个男人。自古男子都喜欢将姿态各异的女子比做花儿,我记忆颇为深刻的是《源氏物语》中,贵族子弟聚在一起讨论“怎样的女子才算是可爱”,并将女子分成了上中下三等,其中说到

“常常有这样的女子,父母双全,对她又怜爱有加,娇藏在深闺,将来的期望好像也很大;男子从传闻中听说这女子的某种才艺,便倾心爱慕,也是常有的事。此种女子,大多容貌姣好、性情温淑,青春年华,却闲暇无事,模仿别人,专心学习琴棋书画以自娱,结果学得一艺之长”

这其中颇有轻视女性的味道,诚然朱淑真是这般娇养在深闺,不谙世事,并且才情绝佳的女子。然而,朱淑真却并不是一个温驯的。如果朱淑真是一朵花,那应当也是一朵开在池塘的莲花,出淤泥而不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灭人欲,存天理。宋代对儒家的推崇到达了一个高峰,在这样的时代中,女子处境大颇为压抑。大多有才情的女子,对于生活的要求往往是精神重于物质。朱淑真也不例外,她心中有多么渴望美好爱情,现实的落差对她的打击就有多大。

她是有过一段初恋的,对方一表人才,才情旷世。他为考取功名,来朱淑真家中借住读书。一时间,才子佳人的美好爱情就这样飘然而至了。然而现实并不像画本中的那般圆满,在那个时代才子佳人终成眷属的美好只能是一个童话,毕竟比爱情重要的,是纲常伦理,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才子心不在朝堂,科举落榜后傲然离开寄人篱下了三年的朱家,朱淑真一腔温情化作秋日流走的溪水,一去不返。在她心里,未来的丈夫要是这样的才子才可以,只是现实终究不会如她所愿。

再后来,她就嫁人了。朱淑真彼时年芳十九,才情绝冠,貌美如花。虽惆怅于上一段感情而憔悴,但丝毫不影响她的娇美。丈夫原先是一个商人,后来做了官。朱淑真开始对婚姻抱了一点期待,看,她的丈夫,弃商从文了,也并非一个浑身铜臭而毫无才华之人。想必假以时日,定能与她琴瑟和鸣,满足她的精神需求。

于是,她写了一首《圈儿词》聊表心中希翼:

相思欲寄无从寄,画个圈儿替。话在圈儿外,心在圈儿里。单圈儿是我,双圈儿是你。 你心中有我,我心中有你。 月缺了会圆,月圆了会缺。 整圆儿是团圆,半圈儿是别离。 我密密加圈,你须密密知我意。

《宋词是一杯清酒》:我在晴天里读朱淑真_第3张图片
《宋词是一杯清酒》


02

然而生活总归不会如朱淑真想的那般美好。毕竟在这个世界上,最多的还是俗人。朱淑真的精神世界中,她的丈夫应该如萧衍一般完美,如李后主一般深情,但现实是,她的丈夫只是一个刚弃商从政的俗人。古来才女大多爱玩文字游戏,一开始,她得丈夫或许还觉得有趣,只是时间长了,跟不上她的才思且自己兴趣不在此,渐渐的他就不再理会这种文人的趣味了。朱淑真慢慢才了解到,她的丈夫,并不是一个可以和她斗诗写词的人。

女子弄文诚可罪,那堪咏月更吟风。 磨穿铁砚成何事,绣折金针却有功。

丈夫不能理解她悲秋伤月的情怀,慢慢的不能容忍她除了整日的吟诗作对却不操持家务,而朱淑真心中也是无奈于这种一腔的文思和热情无处宣泄的苦恼。她烦躁成日的家长里短,茶米油盐,那些琐事正在渐渐消磨她的文字。于是夫妻二人渐行渐远。

朱淑真的才情,若是放在民国时期,那么历史上大概又会出现一个如林徽因,张爱玲,顾小曼一般传奇的女子。只可惜她生在宋代,在她丈夫看来,她有功夫想词句,不如给他缝补衣服做饭。作为夫妻,最可悲的大概就是同床异梦。她抱着一堆被称作是“有伤风化”的文稿,无论在夫家还是娘家都备受冷落。

丈夫婚后没有多久开始寻花问柳,她也不关心,因为没有得到过,又谈何失去。朱淑真是真个勇敢的。文人的骨子里大概都有一种自己的坚持,朱淑真虽然是个女子,但是却有一种不顾一切的硬气。她要与丈夫离婚!这个在“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宋代,是要被千夫所指的。她还给丈夫写了一首《断肠谜》,在痛诉丈夫薄情寡义的同时,还藏了字谜,句句都是自己的悲伤和绝望。不过她和丈夫不是卓文君和司马相如,她的丈夫看不看得懂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宋词是一杯清酒》:我在晴天里读朱淑真_第4张图片
《宋词是一杯清酒》


之后的朱淑真,更是做了一件更为大胆的事情,她给丈夫留下一封绝情书,之后便自己回了娘家。这就等于是变相的休夫啊!一时间流言蜚语全部集中在了朱家和朱淑真。朱淑真当真是个越到逆境就越豁得出去的女子,她顶着社会舆论和家里的误解,用沉默对抗一切,继续她的诗词创作。

现实有多残酷,心中就有多怀念那个曾经惊鸿一现的才子。她在家中的阁楼里一边悲伤一边怀念。大量的诗词写尽心中痛苦与相思。她的婚姻不如意,而她曾经还有一段末尾是省略号的爱情,她多么盼望那个才子能像画本中故事一样,带着她离开这里。

事情的转机发生在元宵佳节,她终于可以出门赏灯,灯火阑珊处,竟是又遇见了那抹梦中熟悉的身影。然而时间带走了太多东西,覆水难收。在那个年代,一个女子休夫在家已经饱受争议,如今又遇见昔日情郎,一时间各种谩骂和礼教都攻击朱淑真,她被迫出家,却又被丈夫以“不守妇道”拉回红尘禁足在家。长期的精神折磨和社会的舆论压的她喘不过气来。她的娘家更是对外宣称不认这个伤风败俗的女儿。

我一直都坚信那个年代对女性的压迫是扭曲且疯狂的。女子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成了男子一句话就可以判定生死的物件。

朱淑真最后投湖香消玉殒,她死后夫家和娘家都不许她入祖坟,成了一座荒冢,她的诗词大多被付之一炬以堵悠悠众口。我猜想,这样一个柔弱却骨子里有竹之韧劲的女子,她的芳冢前,那个才子会不会驻足叹息,感叹这一世命运的捉弄和世间的残酷。

你可能感兴趣的:(《宋词是一杯清酒》:我在晴天里读朱淑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