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 成像原理简介

今晚准备看一篇文章,内容是关于在婴儿脑部 MRI 图像上进行灰质、白质、脑脊液分割。看了 abstract 后,打算先补一补MRI成像的知识。

参考资料

[1] 磁共振图像的基本术语
[2] 医学百科 - MRI
[3] 如何看头颅MRI


1. 磁共振现象

含单数质子的原子核,例如人体内广泛存在的氢原子核,其质子有自旋运动,带正电,产生磁矩,有如一个小磁体(图1-5-1)。小磁体自旋轴的排列无一定规律。

MRI 成像原理简介_第1张图片
图1-5-1 质子带正电荷,它们像地球一样在不停地绕轴旋转,并有自己的磁场

但如在均匀的强磁场中,则小磁体的自旋轴将按磁场磁力线的方向重新排列(图1-5-2)。


MRI 成像原理简介_第2张图片
图1-5-2 正常情况下,质子处于杂乱无章的排列状态。当把它们放入一个强外磁场中,就会发生改变。它们仅在平行或反平行于外磁场两个方向上排列

在这种状态下,用特定频率的射频脉冲进行激发,作为小磁体的氢原子核吸收一定量的能而共振,即发生了磁共振现象

停止发射射频脉冲,则被激发的氢原子核把所吸收的能逐步释放出来,其相位和能级都恢复到激发前的状态。这一恢复过程称为弛豫过程(relaxationprocess).

恢复到原来平衡状态所需的时间则称之为弛豫时间(relaxationtime)。有两种弛豫时间:

  • 自旋-晶格弛豫时间(spin-lattice relaxationtime)又称纵向弛豫时间(longitudinal relaxation time)称T1

  • 自旋-自旋弛豫时间(spin-spin relaxation time),又称横向弛豫时间(transverse relaxation time), 称T2


2 . 磁共振成像

组织间 弛豫时间上的差别,是磁共振成像的成像基础。有如组织间吸收系数(CT值)差别是 CT 成像基础的道理

磁共振成像的成像过程:与CT 相似,把检查层面分成Nx,Ny,Nz……一定数量的小体积,即 体素 ,用接收器收集信息,数字化后输入计算机处理,获得每个体素的T1值(或T2值),进行空间 编码。用转换器将每个T值转为模拟灰度,而重建图像。

MRI 成像原理简介_第3张图片
实现整个人体成像的步骤是:首先用数学方法将整个人体分成若干个体积单元、然后在每个体积单元内进行信号累加,从而得到一系列呈现不同灰度的体素。利用体素的灰度值可以构建由像素组成的图像
  • T1加权像(T1weighted image,T1WI),反映组织间T1的差别,常用于看解剖结构。

  • T2加权像(T2weighted image,T2WI),反映组织间T2的差别,常用于看组织病变。

  • T1 像和T2像的区分:水在T1 像中是低信号(呈黑色),在T2 像中是高信号(呈白色)

3. 正常颅脑的MRI图像

组 织 T1 T2
胼胝体 380 80
桥 脑 445 75
延 髓 475 100
小 脑 585 90
大 脑 600 100
脑脊液 1155 145
头 皮 235 60
骨 髓 320 80
MRI 成像原理简介_第4张图片
  • 脑灰质(细胞体)含水量较多
  • 脑白质(细胞质)含水量较少

你可能感兴趣的:(MRI 成像原理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