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 《追寻生命的意义》—— “如果你不想活了,可以看看这本书自救一下”

读书笔记 | 《追寻生命的意义》—— “如果你不想活了,可以看看这本书自救一下”_第1张图片
image

1. 基本信息

书名:《追寻生命的意义》
作者: [奥地利] 维克多·弗兰克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译者: 何忠强 / 杨凤池
出版年: 2003-1
媒介:电子书
方法:观其大略(可选项:不求甚解 & 观其大略 & 熟读静思 &八面受敌)
开始:20190205
结束:20190205
用时:阅读1.5小时,做笔记0.5小时,一共2小时左右
地点:家里
豆瓣评分:★★★★☆ 8.6分 2719人评价
我的评分:★★★★ 推荐
我的简评:
活着到底为了什么?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如何发现生命的意义?这本书告诉你。

2. 内容简介

《追寻生命的意义》是一个人面对巨大的苦难时,用来拯救自己的内在世界,同时也是一个关于每个人存在的价值和能者多劳们生存的社会所应担负职责的思考。本书对于每一个想要了解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来说,都是一部必不可少的读物。这是一部令人鼓舞的杰作……他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人,任何人都可以从他无比痛苦的经历中,获得拯救自己的经验……高度推荐。

3. 作者简介

维克多•E.弗兰克尔(Frank.V.E.,1905-1997),医学博士,维也纳医科大学神经与精神病学教授,担任维也纳神经综合医学院的首席专家长达25年,他创立了“意义疗法”及“存在主义分析”,被称之为继弗伊德的心理分析、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之后的维也纳第三心理治辽学派。他拥有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达拉斯大学和匹兹堡大学教授职位,并在加利福尼亚圣迭哥国际大学教授意义辽法。弗兰克尔共出版了39部作品,并被翻译成34种语言。他的作品《活出生命的意义》”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十大图书“之一。

4. 阅读前的思考

为什么读这本书?带着什么问题来读这本书?
活着到底为了什么?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5. 总结

5.1 这是什么样的一本书?整本书在谈的是什么?(从读者的角度思考)

本书一共分为2个部分,第一部分作者在集中营的经历。第二部分他开创的“意义疗法”的简介。

5.2 概念收集卡(本书提出了什么新的概念?)

存在主义的中心思想所在:

活着便是受苦,要活下去,便要由痛苦中找出意义。如果人生真有一点目的,痛苦和死亡必定有其目的。可是,没有人能告诉别人这个目的究竟是什么。每个人都得自行寻求,也都得接受其答案所规定的责任。如果他找到了,则他即使受尽屈辱,仍会继续成长。弗兰克特别喜欢引用尼采的一句话:“懂得‘为何’而活的人,差不多‘任何’痛苦都忍受得住。”

集中营生活的心理反应,可分为三个阶段:

  1. 刚入营之后的阶段
    从好奇到惊讶

  2. 习于集中营例行生活的阶段
    冷漠、无动于衷的阶段。他达到了一种情绪死亡的境界。
    冷漠寡情,感觉钝化,自觉什么也无法在乎--这正是第二阶段心理反应所特有的征状。这些征状,终能使一个人忍受无时无之的鞭笞而浑无所觉。每个俘虏就靠这种迟钝和麻木,很快把自己裹进一层极为需要的保护膜里头。
    第二阶嚣的主要征状--冷漠--是自我防卫所必需,人一旦冷漠,现实就模糊了;

  3. 释放且重获自由之后的阶段
    我们早就丧失了感受快乐的能力,必须慢慢再学习才行。

‘末世脸’

你们知道我们所谓的‘末世脸’是什么意思吗?一个人如果脸色黯淡,形容憔悴,-副病恹恹的样子,而且无法再胜任吃力的苦工,……这人就是个‘末世脸’。迟早——通常是快得很——他就会进入煤气间。所以千万记住:时常修脸,走路或站立都要挺直腰杆。这样就不必怕煤气间。

寻出生命的意义

最重要的便是让当事人了解"生命对他仍有指望,未来仍有某件事等着他去完成"。

一个人一旦了解他的地位无可替代,自然容易尽最大心力为自己的存在负起最大责任。他只要知道自己有责任为某件尚待完成的工作或某个殷盼他早归的人而善自珍重,必定无法抛弃生命。他了解自己"为何"而活,因而承受得住"任何"煎熬。

任何人只要活着,就有理由去怀抱希望。健康、家庭、幸福、专业技能、运气、社会地位等等,这一切都是可以重整旗鼓、东山再起的。毕竟,我们的一身硬骨,都还完好如初。过去不论经历了什么,都可以成为来日的一笔资产。说到这儿,我引用了尼采的一句话:"打不垮我的,将使我更形坚强。"(Was mich nicht umbringt.macht michstarker.)

生命的意义——“能够负责”(Responsibleness)

"意义治疗"的任务,在于协助病人找出他生命中的意义,亦即尽量使他随着分析的过程理会到存在中隐藏的意义。

"大师,请告诉我在这世界上最好的一步棋如何下法?"根本没有所谓最好的一步棋,甚至也没有不错的一步棋,而要看弈局中某一特殊局势,以及对手的人格型态而定。人类的存在也是如此,一个人不能去寻找抽象的生命意义,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特殊天职或使命,而此使命是需要具体地去实现的。他的生命无法重复,也不可取代。所以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也只有他具特殊的机遇去完成其独特的天赋使命。

生命中的每一种情境向人提出挑战,同时提出疑难要他去解决,因此生命意义的问题事实上应该颠倒过来。人不应该去问他的生命意义是什么。他必须要认清,“他”才是被询问的人。一言以蔽之,每一个人都被生命询问,而他只有用自己的生命才能回答此问题;只有以“负责”来答复生命。因此,意义治疗学认为“能够负责”(Responsibleness)是人类存在最重要的本质。

意识到生命的有限,体悟到人由自身及生命中所创获的一切都具有决定的意义。

意义治疗法企图使病人深深体会到他自己的责任,因此必须让他自由抉择为了什么,对什么人或什么事负责。他了解是他自己要负责。

病人必须自行决定他究竟该对社会负责,抑或对良知负责。
意义治疗者的角色在于放宽及开阔病人的视野,以使他能意识到整个的意义与价值体系。意义治疗不需要硬加给病人任何判断,因为事实上,真理会自行呈现,无需他人干涉或居间介入。

存在的本质——自我超越"(Self-transcendence)

人是一种能够负责的物种,他必须实现他潜在的生命意义。我这样说,是希望强调:生命的真谛,必须在世界中找寻,而非在人身上或内在精神中找寻,因为它不是个封闭的体系。同样地,我们无法在所谓的"自我实现"上找到人类存在的真正目标;因为人类的存在,本质上是要"自我超越"(Self-transcendence)而非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

我们已经指出了生命的意义是会改变的,但永远不失其为意义,按照意义治疗学,我们能以三种不同的途径去发现这意义:
 (1)创造、工作。
 (2)体认价值。经由体验某种事物,如工作的本质或文化;或经由体验某个人,如爱情,来发现生命的意义。
 (3)受苦。

苦难的意义

当一个人遭遇到一种无可避免的、不能逃脱的情境,当他必须面对一个无法改变的命运--比如罹患了绝症或开刀也无效的癌症等等--他就等于得到一个最后机会,去实现最高的价值与最深的意义,即苦难的意义。这时,最重要的便是:他对苦难采取了什么态度?他用怎样的态度来承担他的痛苦?

痛苦在发现意义的时候,就不成为痛苦了,例如具有意义的牺牲便是。

意义治疗学的基本信条之一即是:人主要的关心并不在于获得快乐或避免痛苦,而是要了解生命中的意义。这就是为什么人在某些情况下,宁愿受苦,只要他确定自己的苦难具有意义即可。


END

感谢您的阅读,如果你有什么想法,欢迎留言,期待与你的交流。

读书笔记 | 《追寻生命的意义》—— “如果你不想活了,可以看看这本书自救一下”_第2张图片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笔记 | 《追寻生命的意义》—— “如果你不想活了,可以看看这本书自救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