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第10周学习小记

本周开始学习价格的作用啦,价格有三个作用:传递稀缺信息、指导生产和指导分配。认识了价格的作用能有助于我们理解很多经济现象,比如为什么价格失控的时候控制市场机制是无效的,为什么阻止发国难财的行为其实是对受难者带来损失的,真的是对很多现象都颠覆了以往的认知啊。

第037讲  经济计算问题

关于“经济是不是可以计划”的辩论,已经持续了100多年,至今还未结束:

正方认为经济是可以计划的,哪怕当时暂时做不到,将来也一定能够做到。

他们认为人和自然界一样,都会产生许多数据,都根据一定的规律行事,所以只要我们掌握的知识——关于经济运行的规律——足够充分,然后加上我们的计算能力也跟得上的话,就可以对经济作出预测,对人类社会作出预测,甚至作出控制。

反方认为人类社会与自然界有许多根本的不同,所以人类社会是不可以预测的。

因为在预测过程中,人们会遇到3个不可以逾越的、非常根本的障碍。

障碍一:人际之间的效用不可以比较。每个人对不同的商品,有不同的偏好,不同的个人估值。所以个人的偏好,是不能做横向比较的。我们说,人际之间的效用不可比较。

障碍二:数据不可得。因为人类社会的情况复杂。一是因为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真正的兴趣排序是什么,他们自己也分辨不出来;二是人家不会告诉你他的偏好,时间很宝贵,人家不愿意告诉你;三是人们会误导你,因为人是有能动性的,四是因为人会对你的预测本身作出新的反应;五是因为数据永远保存在不同的人那里,永远无法集中,所以要把这些数据收集起来是非常困难的,根本做不到。

障碍三:奖惩很难恰如其分。人总是会犯错误的,更何况是预测未来,那犯的错误可大了。谁来对正确的预测做出奖励,对错误的预测做出惩罚呢?如果我们不能奖惩恰如其分,那么人们就不能够及时修正他们对未来的预测,并作出调整。

第038讲  知识在社会中的运用

著名的经济学家、1974年诺贝尔奖得主哈耶克(F.A.Hayek),1945年在《美国经济评论》(Journal of Economic Review)上发表了一篇名为《知识在社会中的运用》(The Use of Knowledge in Society)的论文。

边际平衡的概念

边际平衡是说,你手上的钱有限,你每一块钱应该花在哪里呢?你的每一块钱,都花在那些给你带来收益最大的那件商品上,一块钱一块钱花出去,最后你在每一种商品上面得到的边际效用就是平衡的。这样,你通过有限的资源,你手上有限的钱,能买到的商品、所能给你带来的效用,能够达到最大化。这就是边际平衡的概念。

关于变化的知识,永远没法集中在一个大脑里

哈耶克继续指出,关于变化的知识,从来没有被集中过。每当发生变化,总是有个别的人,在某个局部感受到了变化。而这些关于变化的知识,它是永远没有办法集中在一个大脑里面的。

哈耶克解释,每当我们说起知识,就会很自然地望文生义,认为知识讲的是科学知识,高大上的、在课本里面的知识。其实这仅仅是知识的一部分。更多更重要的知识,是关于谁在什么地方需要什么东西,需要什么样的品质,需要什么样的数量,而他愿意付出什么样的代价来获得这些东西——这些具体的信息,哈耶克称之为“知识”。

商人是能掌握这些信息、能好好利用这些信息的人。

价格能够提供近乎完美的解决方案

哈耶克指出,所有这些问题,都能够找到一个近乎完美的解决方案,那就是价格体系。

价格能解决我们这些问题。

首先,我们之前说计划经济的第一个障碍——人际之间的效用不可比较。这一点,通过价格人们能够找到一个共同的尺子。每当出价,人们就知道这个人愿意用什么样的代价获得商品。这时候,价格就是一个可观察的、可统计的、可加总的数据。

第二,价格传递了关于稀缺的信息,什么东西不够了,那件产品的价格就上升了。

第三,价格传递了关于稀缺信息的时候,它是用最经济的方式去传送的。

第四,价格所传递的关于稀缺的信息,它只会传到相关的人那里。不相关的人,不会收到这个信息。比如,不买木材的人是不知道木材上涨的。

哈耶克还指出,价格不仅仅能够传递关于稀缺的信息,它同样也能够指导生产,指导人们在不同的生产方式中,选择适当的生产方式。

课堂小结

哈耶克在《知识在社会中的运用》中指出,经济体系要解决的不是边际平衡的问题,而是应变的问题,是怎么处理存在于不同人的大脑里面、各种各样的知识的问题,怎么解决奖惩的问题。

他指出,解决这些根本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价格。价格有三个作用:

1、价格能够非常有效、非常节俭、目标非常明确地传递关于稀缺的信息;

2、价格能够指导人们进行生产,选择不同的生产方式;

3、价格能够解决奖惩的问题。

第039讲  如何分饼决定饼做多大

价格有三个作用:

1、它能够传递关于稀缺的信号;

2、它能够指导生产;

3、它能够做出奖惩,或者说它能够指导人们对商品的分配,有钱的人多拿,没钱的人少拿。

价格只能在具体的交易中形成

价格是每一个人发自他们内心,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最后达成的一个经济行为。

价格只是一个指标,一个信使,它是反映事实的一个信号。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人说如果控制不了温度,那么就要去控制温度计,但他们会说控制不了价格,就要去控制市场机制,这种想法是不对的。

富人不会优先享受,人们就不会对价格作反应

如果有钱的人不能比穷人能够享受任何更多的优先待遇,没有任何的特权,那么他们就不会折腾变成一个有钱人了,那么这个世界就不会有人努力、奋发和创新了。所以如果有钱的人不享受优先待遇,那么价格体系就会瘫痪不起作用了。

如何分饼,决定了饼能做多大

土地改革是一个有形的例子,说明你怎么分饼会决定这个土地能长出多少粮食来。

另一个无形的例子是关于知识产权的,那就是美国著名的《杜拜法案》(Bayh Dole of Act),政府过去资助的所有的科研项目,其知识产权仍然归政府所有,但是它的商业开发权,科学家或者科研机构可以选择拥有,他们可以去开发,开发完后的收益归这些机构。这个法案调动了科学家搞科研的积极性,带来了今天美国科技的蓬勃发展。

第040讲  换个角度看发国难财的行为

乘人之危有别于拦路抢劫

拦路抢劫和我们平常说的乘人之危,其实是有本质区别的:拦路抢劫的要钱还是要命的选择是强盗自己制造出来的,而乘人之危,那种危难的困境不是乘人之危的人制造出来的,他们只是多提供了一种选择。

国难并不是发财的人造成的,发国难财其实是帮了别人,是给别人多了一个选择而已。发国难财的人可能是利用了别人,但是这种利用,对对方来说是有好处的。其实,医生不就利用了病人的生病吗?老师不就利用了学生的无知吗?

阻止别人发国难财,只会让遭受灾难的人处境更糟

发国难财是增加供给的最好办法,应该鼓励。如果你阻止别人发国难财,阻止别人高价出售矿泉水的话,那结果很简单,那就是水的供给就会更少。

价格不是请客吃饭,价格永远起调节的作用

我们在经济学中学到的最重要的教训之一,就是要把愿望和结果分开来看。愿望是一回事,但是愿望造成的结果是另外一回事。

一个人想要买最便宜的苹果,但是当他进入市场寻找最便宜的苹果的时候,他的寻找行为本身就使得苹果的价格上升了。

一个人想要卖最贵的苹果,但是当他进入市场,想要把自己的苹果以最高的价格卖出去的时候,他的行为本身就已经使得苹果的价格下跌了。

所以那些发国难财的人,他们自己本身的行为就能过增加更多的供给,使得商品的价格下降,缓解供需之间的矛盾。

供给永远是不够的,在供给不够的情况下,价格永远要起到调节的作用。标价一元钱的鸡蛋,是告诉口袋里只有九毛九分钱的人离开,它是在等待口袋里有一元钱的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第10周学习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