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有发过书讯了,拖延、虚无和懒惰——这几个字作为人类通病,在此暂且不去探究。其实以前写书讯的标杆,是努力向光磊老师或是David老师这样的业界前辈看齐,毕竟在外版书里泡过一段时间,前辈们笔耕不辍写出的精彩书讯,实在令人高山仰止。
现在因缘际会来到做原创作者的版权经纪,本土vs.国外的情形,的确很难打破那句俗语,“外来的和尚好念经”。诚然,外版书较量的是信息的挖掘力、选题的决策力,proposal或书稿的原文像是独家秘制的菜谱,字里行间都许诺着翻译成中文必定是一道好菜,甚至一席盛宴。而本版书,尤其是新人作者的作品,需要投入的是发掘栽培的耐心和决心,就像做菜之前,先要找到好苗子种在地里,等它发芽成熟,再来悉心烹饪。
在此当然也没有必要将两者分个高下,只有一点感想希望和大家分享。外版书毕竟隔了千山万水,和作者之间还有primary agent和sub agent的层层传话,很难去直接感受躲在文字背后的作者究竟是怎样的性格,是有点自恋臭屁还是羞怯敏感,创作起源是来自哪里的灵机一动还是何时的童年阴影,写作的时候经受过怎样的压力和煎熬或是下笔如泉涌的狂喜满足,交付书稿时如何小心翼翼地像交付自己的亲生孩子,乃至平常对什么食物过敏或是热衷于什么运动有没有练出马甲线。这些离码洋很远,但其实又很近。毕竟种子是具有生长性的,将来开什么花结什么果充满了各种可能。
以前总是想把书讯写成精致诱人的美食指南,但这样看来,也许在幼苗破土甚至更早之前就可以和各位分享讯息。比如,春节之前刚刚上线的7部付费连载。每部连载都有一篇“致读者”的文章,可以看作是官方的宣传文案,但其中也融合了作者“我手写我心”的声音。这7部连载中,虚构类的质量不亚于《收获》,潜力不输给起点;非虚构的扎实程度对得起non-fiction这个词的分量,同时也在吸引越来越多忠实拥簇的读者;欢迎各位编辑老师持续关注。
Rights available
《假面之下》by 琪官
致《假面之下》读者:欢迎来到比“楚门的世界”更现实的魔幻之中
Family romance——是弗洛伊德提出的一种精神分析概念,日语译为“家族空想”。意指孩子对家庭抱有近乎理想的幻想,比如“我其实是个私生子”“我的亲生父母其实来自更显赫的社会阶层”。
Family romance——也是日本真实存在的一家公司,他们以弗洛伊德的理论为初衷,提供在必要场合扮演客户家人的服务。“租赁”也好,“代理”也罢,Family romance的业务范围从家人到朋友,从恋人到同事,涵盖几乎一切类型的人际社交关系,来帮助人们应对生命中无法承受的缺失或情感上的缺陷。单身妈妈希望为遭受校园欺凌的女儿寻找一位完美的父亲,犯了重大过失的白领想要找人代替自己卑躬屈膝地放下一切尊严来道歉,厌食症患者渴望观赏别人大快朵颐津津有味的模样来寻求解脱……除了犯罪,Family romance会接受客户任何形式的委托。
当像《楚门的世界》这般的电影情节越过荧幕扎根于真实世界,魔幻现实主义的色彩已然超乎虚构作品的想象。当“我”在工作的时候,是单纯地表演,还是难以控制地投入其中?如果要竭尽所能地维持一段美好的谎言,又要做好怎样的心理准备和觉悟?“我曾扮演了那个人的角色,那个人是此刻的我吗?”当入戏和出戏的界线日渐模糊,演员的身份会带来怎样的挣扎和迷惘?如果能用金钱建构一种更加理想、更加纯粹的现实形态,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可以被取代的吗?
细究Family romance这样的存在,便会催生出无穷无尽对于“真实”和“虚假”的思考和探寻,这也是《假面之下》的创作初衷。真相终有被揭开的一天,快乐也是有尽头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快乐没有意义。追寻这样无法长久的快乐,真是一件迷人又痛苦的事情。
《假面之下》的故事发生在日本,主角的身份设定为在日华人,除了更贴合Family romance的灵感来源之外,也和先前创作的小说一样,承载着近两年对日本留学生活的观察和体悟。日本人很少表露自己的情绪和观点,人和人之间很少有推心置腹的沟通,家庭规模在慢慢缩小,“一人食”的场景越来越屡见不鲜——不过这样的社会趋势,何止发生在日本呢?而且《假面之下》要探讨的,又何止“角色扮演”这件事呢?
在构思《假面之下》时,本只打算写一部短篇或者中篇,后来发现,这个故事背后有很多层面可以挖掘,有很多命题值得探讨,于是便决定以此为背景,创作一部新的长篇。之前跟朋友聊天时曾开玩笑说:“写长篇简直就是件折寿的事。”但比起创作长篇时身心上的疲惫,憋在脑子里一串串阳光下成熟紫葡萄般的灵感更让我难受,我不得不摘下这些果子,做成蜜饯,或者酿成酒。所以在只有故事的大体走向和几个已经构思好的人物时,我“鲁莽”地动了笔。也就是说,现在的我和所有的读者一样,对于这个摸索人性底线的“洞”到底可以挖到多深,同样一无所知。而这正是写小说最使我着迷的地方——自己创造出来的人物会慢慢地牵着我的鼻子走,不是我写出他们的人生,而是他们在文字间完成他们自己,是他们自己站出来说话。每次故事写到最后,我都会觉得自己不是写了一个故事,而是做了一次故事中人物与读者之间的“灵媒”,完成了一项重大的秘密仪式。
所以,接下来预计每周一更(理想状态)的《假面之下》到底会是个怎样的故事,我也在扒着门缝往里看呢,你呢?
琪官,92年生人,现就读于日本大阪市立大学言语文化研究科。宿命文学主义者,热衷于物哀美学,喜欢写繁华人世里无法排遣的孤独感。已发表中短篇小说十余万字,作品散见于《西部》《青春》《长江文艺》《小说月报》《湖南文学》《椒江文学》等。
长篇处女作《我将在这个周末死去》连载已完结,欢迎新老读者捧瓜围观/重温。
友情放送作者访谈(附皂片)——琪官Kafka x 名贵的考拉熊:漂泊在东九区的卡夫卡君
Rights sold
《对岸》by 雨落荒原
致读者——阅读之前没有真相,动机之后还有动机
“我”,土拨鼠镇人民医院妇科唯一的男医生,爱上了对面公寓的龙舌兰。我用望远镜偷窥对方的生活,却意外地发现进入龙舌兰公寓的情敌居然没有再出来。龙舌兰究竟是谁?从哪里来?
“我”,曾经的图书管理员,瘾君子,妓女,如今的“陨石猎人”。来到土拨鼠镇的目的可不是为了一段浪漫关系。他一步步走入我的圈套,为自己10年前的罪行付出代价。
“我”,曾经的初中语文老师,如今的风景区护林员,此刻正在冰箱里,有着充足的时间回顾人生。在遇到她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悲剧。如果能让你开心,我愿意用生命偿还。
“我”,旅行畅销书作家,真实身份是“惩戒者”。10年前刻骨铭心的经历注定了我的使命。
“我”,永远定格在13岁。你们知道的都是谎言,所有的真相与我一同埋在泥土里。
从一场觊觎对岸的偷窥开始,在五位当事人的视角切换中,沉重往事的残酷真相被一寸寸地剖开。人性的复杂幽暗如同迷宫,因一念之差,出路难觅;又因阴差阳错,而重踏归途。当摧毁性的悲剧发生,该如何面对被碾碎的人生?是畅快淋漓的复仇,还是海阔天空的爱与宽恕?到底如何选择才能冲破心魔,到达自我救赎的理想对岸?
五个人物,五个视角,交错重叠的手法使得每一幕场景、每一段独白,无论是鲜活的悸动,还是不可告人的阴郁,都暴露在读者的上帝视角之下。《对岸》作为“社会派轻悬疑”风格的小说新作,读来过瘾的悬念与谜团实则是一种契机,揭示映照的是荒诞的社会现实。人与人的关系不断异化,充斥着误解与冲突;每一个被痛苦和欲望纠缠的人,都不断挣扎着为活下去寻找所谓的意义,否则人生是何等苍白?
《对岸》的更新周期预定为每五天一篇,计划延展为一部十万字起步、上不封顶、然而字斟句酌、绝不注水的长篇作品。此外,将不定期奉上自曝创作心路历程的番外篇(详见《创作手记——要么写作,要么运动》),附带亲笔手绘的谜之涂鸦,讲述写作灵感如何在琐事的消磨中枯萎,又如何在酒精和咖啡因的浇灌下获得重生;极度变态又极度真实的人物和细节究竟从哪里取材;番外篇中不认真互动的读者将会遭受剧透结局的致命暴击LOL。
开连载小说是一件很酷、很有挑战性的事,突然感觉自己变得重要了,总有一件事在那里等着你,而这件事非你做不可,别人无法取代。写半截突然写不下去了怎么办?如何向读者交待?想想都害怕。就这样介于洋洋得意和诚惶诚恐之间,生活一下子充实了许多。
不过无论如何,写作都是一件非常爽的事情。我是我作品的上帝,决定每一句话,每一个标点符号,每一位人物的生死存亡、爱恨情仇。写作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凭空创造出点什么。文字看似虚无缥缈,实则穿越时空、力量无穷。写作是极度私人化的行为,体现了个体独特的经验、观察、思想、性格、道德感、想象力,然而从另一个角度说,又是公共事件。当读者读到这部作品并产生共鸣时,这一刻,我们心灵相通。你从另一个人身上发现了自己、进一步认识自己,不是一件很神奇的事吗?
雨落荒原,80后,曾担任杂志社编辑9年,现为自由小说作者和业余健身教练。大学期间在《北京文学》和《布老虎青春文学》发表过若干短篇小说。毕业 10 年来为琐碎的日常生活所困,直到2016年阅读了村上春树的《袭击面包店》之后突发奇想,创作《袭击寿司店》,重拾小说梦。笔名“雨落荒原”也来源于村上春树作品《奇鸟行状录》中笠原 May 的一段话:“你肯定得承受很多很多东西,知觉也罢不知觉也罢,愿意也罢不愿意也罢,就像雨落荒原。”
“社会派轻悬疑”的风格由中篇小说《我是怎么死的》开启,在新作《对岸》中得以延续:悬疑是表象,真正的目的是探索人性,力图在悬疑与文学性之间寻找一条适合自我的路。每一次精神危机袭来,小说都是唯一的救赎。文字不朽,艺术永存,每个普通人的感受都是独一无二、值得书写的。
以上两部小说的版权由我负责,若有编辑老师对以下其他作品感兴趣,我也可以协助接洽。虽然下方标出的"Rights sold"出现得有点频繁,不过这些作者们作为首批付费连载的生力军,风采和文采值得一睹。
三十六骑——想象力归来 by 念远怀人 (Rights sold)
绝对光年·致读者的前言——绝对是相对,一步即光年 by aloho
《写给小白的产品内训课》Hi,关于产品经理,你会想了解什么?by 闫泽华 (Rights sold)
《提高你的认知思维能力》致读者:提升认知能力,做真正的聪明人 by 驴光掠影 (Rights sold)
《36个自我突破的问题》致读者:36个思维模型,助你实现职场崛起 by 道长是名思维贩子 (Rights so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