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系列之 梅贻琦

梅贻琦所以被称“寡言君子”,一是平时言语不多,再就是他行事“慢,稳,刚”。梅先生是讷于言敏于行的人。大家对一个人的敬重不在乎其言语多寡,重要的还是做事。

1937年,还是长沙临大的时候,学校简陋,蒋梦麟说,要是我的孩子我一定不让住。蒋先生爱护学生,视学生如子弟,一片佛心。

张校长从来就是主张锻炼学生,并且抗战时期,还真是把自己的儿子张锡祜送去参军,做空军飞行员,战死。张伯苓说要是我的孩子我一定叫他住。

梅贻琦不言语,他知道,眼下条件实在是没有办法,争论无用,所以不争。

在昆明时,他和郑天挺,罗常培到重庆,先联系好了飞机,后来有联系到邮车,梅贻琦马上退掉飞机,这样虽然辛苦,但是却可以为学校节约200元钱。

梅贻琦被称作“清华永远的校长”,素有“高,大,至,公”的评价。

梅贻琦好酒,但是喝酒的风度极好,有时候会喝醉,但是从来不乱酒。

1947年,清华抗战后的第一次校庆,师生高兴,梅先生喝了四十多杯。

他在日记中也常常反省不该喝酒喝醉,只是每到酒场上,大家对梅先生的海量和人品都是很仰慕的,敬酒的接踵而至,偏偏梅先生又是谦谦君子,从来不拂别人好意,喝着喝着又高了。

但是,酒醉不乱,确实难得。朋友们说,北大的蔡孑民也是酒醉不乱的人物。

看来,北大清华的校长是不易当啊。

1948年,梅贻琦离开北京到南京,转而到台湾。

1955年,不忍清华从此结束,在台湾重新创办清华。

清华大学的办学资金源自美国,梅贻琦在台湾新竹重新建一座台湾清华大学。

期间,梅贻琦辞去很多政府职务,唯有清华大学校长一职,一直担任。

1962年,逝世于台北医院。

去世时,人们发现经他之手经营过的清华账目公私分明,一分不乱。

现在,还有那位大学校长能做到这一点?



读书人系列之 梅贻琦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人系列之 梅贻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