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vin 「堂吉诃德」式创业者

Kevin 「堂吉诃德」式创业者_第1张图片

                                                                                 文 | 林九


Loser?

「你知道我快要疯了吗?」电话那头传来母亲的声音。

Kevin清醒过来,已是上午10点,眼前仍旧昏暗。他住在一个十平米不到的单间里。

这是2014年2月,广州正值回南天。空气潮湿,地板上结着青灰色的霉块儿,朦朦胧胧的。Kevin每天都睡到九点左右,摸出身上的两张纸币,下楼买早餐。

这一年,他31岁。身上只剩百来块,没有固定收入,仍旧单身一人。这大概就是母亲快要疯掉的原因。

在广州的半年时间里,Kevin开始摸索英语角的模式。他和一个办英语培训班的朋友合作。英语角依附着培训班,作为一个配角存在。参与活动的人每次缴纳20元,最终的盈利他俩对半分。因此,这份工作仅能糊口。英语角初期热闹,不到两月便逐渐零落。

Kevin一度陷入自我怀疑。

18岁时,Kevin的父亲离世。母亲全年无休地工作,月入三四千。大学毕业后,他在深圳各个公司间辗转不定,英语培训、课程销售、翻译,与英语有关的事儿他都试过,也曾跨行做过股票销售。

「当时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就频繁跳槽,不断尝试。」Kevin说道。毕业后的四五年里,他做的最长的一份工作大约一年。有的是自己不喜欢,有的是无法适应人事关系。按他的意思,打工总是有一种被限制的感觉。

2012年,他在华尔街英语当学习顾问。Kevin不擅长和小孩打交道,一直抵触青少年英语培训,而这家机构针对成人,起初他做得比较顺意。平日的工作以排课、辅助教学等为主,学生遇到发音或语法问题时,也会过来请教他。

但,Kevin所在的分中心的业绩不理想,主管开始向每一个学习顾问施压,要求以销售课程为导向。「我们的绩效开始跟销售业务挂钩,名义上是学习顾问,本质上是课程销售。我看不起这种方式。」Kevin不喜欢顾问的名义做销售,业绩总是排在倒数几名。

一日,某高管空降Kevin所在的分中心,对着全公司的人破口大骂。这一天,恰巧Kevin请了半天假,去诊所看病。下午,当他拿着病假证明返回公司上班时,被高管喊进了办公室。

「他火气还没消,顺便再骂了我一顿。拿着我的病假证明,说:『不要跟我说这些!』」

后来,分中心的员工都被解散。至此,Kevin正式告别朝九晚六的打工生活。


生存问题

从广州回来后,Kevin继续摸索,将英语角命名为「Better Life」,「希望每一个来英语角的人,通过和他人的沟通,可以拥有更好的生活。」

他开始在豆瓣小组、QQ群里发一些活动信息,很快聚集了一小批英语爱好者。

2014年的夏天,Kevin在市民广场前尝试着组织了第一次活动。十来个人坐在露天广场的水泥地面上,这一次的英语角主题是:「企业家精神。」

首次活动的效果超出Kevin的预期,他下定决心全身心投入英语角的建设。「如果你想学游泳,不要等到准备好了一切再开始,应该立马跳下水。」他决定跳水,先做免费的英语角,以此吸引更多人流。当时,他身上只有两千块。

在月平均薪资超过八千的一线城市,Kevin全职做免费的英语角。不可避免地,他遇上了生存挑战。

Kevin 「堂吉诃德」式创业者_第2张图片

2015年某个夜晚, Kevin刚刚在蛇口结束了「Better Life」英语角的活动,身无分文,只得从蛇口走回远在西乡的住处。

在南头检查站附近,他经过一个没有斑马线的地方,各色车辆在身侧飞驰而过。「那一刻,心里真的很紧张,不会就这么没了吧?」说到这儿,Kevin大笑起来,眼珠子越发明亮,眼角牵出三道绵长的皱纹。这段路大约15公里,晚上9点出发,12点左右才到家。

他不吝分享这段时光,仿佛在说别人的故事。

「饿肚子是常事。」Kevin又笑了。他住在宝安区西乡附近,天虹商场的一些饮食店会开一些窗口,放上少量的免费食物。「有白米饭和西蓝花,我经常去吃。哈哈哈。」

他喜欢打篮球,但是常常饿到没有力气,也没钱给自己买一瓶水解渴。有时,窘迫的事情会一一找上门。比如,凑不到硬币买盒饭,又碰上房东过来催房租。他脸皮薄,不知怎么面对这种情况。只得借住到朋友的出租房里,躲过一次又一次的债务。

我问,饥肠辘辘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放弃?「没想过放弃,最笨的人就是去放弃。做成一件事,可能需要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我对生活的要求很低,生存不是大问题。」

然而,「Better Life」的生存却是个大问题。

为了适应深圳大部分的上班族,「Better Life」的活动时间定在了周一至周日晚的7点至9点,大部分人一下班就直奔英语角。晚上在室外举行英语角似乎不大可能,因而,活动场地是立在Kevin面前的一座大山。

免费是为了吸引人流,场地成本则需要参与者分摊。「一开始,我在活动预告里加入了自费饮品的要求。」

现实显然不尽如人意。一次,「Better Life」在南山的一个咖啡厅举行,Kevin和店长沟通好,每人点一杯咖啡,按人头数为准。时值夜晚,有的参与者不想喝咖啡,没有点单。活动进行地很顺利,快到结束时,店里服务员过来告诉Kevin,还差300块钱。「我准备自己掏钱,对方不接受,我想不大明白。后来跟经理通电话,解释了一下。他没有收我的钱,但也不愿意我们继续过去了。」

在梅林附近的一次活动上,店主也要求每个人都得点饮料,结果两三杯没人喝,他只好自己掏钱。场地成本对于Kevin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后来,他开始寻找离地铁站比较近、生意不是很好的店。「这样的场地本身需要人气,我们过去了也会吸引一定的人流。」Kevin说道。当晚,我们在宝体附近的艾里不里餐厅见面。他说这个小餐厅的店长很年轻,非常欢迎英语角的成员们,不过,绝大部分的人还是会点上一杯饮品。


有点像「堂吉诃德」

Daniel是「Better Life」最早的拥趸者之一。

「第一次见Kevin,又黑又瘦,有点东南亚混血的感觉。他对英语充满了热情。」Daniel说道。他参加了「Better Life」的第二期,如今已成为英语角的资深成员。

Daniel告诉我,自己绝大多数的朋友都因「Better Life」结缘。平日里,他也会去参加深圳大学的英语角,但来Kevin这儿就是回自己家。

Kevin 「堂吉诃德」式创业者_第3张图片

随着这个家越来越大,Kevin的英语角名气渐长。每天晚上的英语角活动也有了固定场地,形成了4个区7大地点的规模,几乎遍布深圳。参加英语角的人大多以都市白领为主,也有初、高中生,年龄最大的一位72岁。

免费运营两年后,Kevin决定收费,这个决定基于一次对话。几个小伙伴跟Kevin提议收费,这样可以缓解他的经济问题,同时,英语角平台已成雏形,是时候想一想流量变现的问题了。起初,Kevin是抗拒的。

其中一名小伙伴有不同的看法,他对Kevin说:「我不愿意缴费,不是我舍不得钱,我觉得英语角没什么价值。」

「我做了两年的免费英语角,很少怀疑过这个决定。但别人说我的英语角没价值,我要试试有多少人愿意付费。」

执行收费制之后,有人愿意,也有人不缴纳会员费,而且收费额度并未统一。我问,有人不缴纳会员费,你怎么应对?「哈哈哈,这个不好说,总不能强制别人交钱吧。不过,大家都对我很好,很支持。有的人过年过节直接给我发大红包。」

Kevin 「堂吉诃德」式创业者_第4张图片

相比其他英语角,「Better Life」的活动模式较为简单。每一晚的活动都有一个活动主题。首先是自我介绍,接着分组围绕主题讨论,一定时间后每组选择一个代表当众分享观点;然后继续围绕着主题,进一步沟通。

有人建议,活动要增加一些娱乐元素,Kevin觉得严肃、深入地沟通更加重要。有人建议,活动形式可以多变,比如增加英语角色表演、短剧,Kevin认为这些内容是需要提前准备,上班族没有时间。有人从商业的角度提出「Better Life」可以办一个培训班,英语角当做锦上添花,Kevin干脆直接拍桌走人。

显然,他的创业初心未改,要打造一个英语爱好者沟通的平台。然而,这个平台一旦搭建完成,下一步怎么玩,还不是个简单的问题。Kevin把选择权、定价权交给了用户,作为一个创业者,他是不强势的。但他充满激情,并深切地感染他周围的人。

有些时候,Daniel和其他几个资深成员都会聚集起来想办法,怎样让英语角活动变得更加丰富。成员Raymond提出西冲之旅的建议,Sally发起组织了2017年圣诞派对英语角,还有曾执行半年的单身英语派对……这些活动是集体的智慧,给「Better Life」打开了新的可能。

「如果把英语角当做一个产品,它已经积累了一批用户,算是不小的成功。但是,用户的新鲜感有期限,产品必须更新迭代,要留住老用户,拓展新的市场。」Daniel 说道。


自己即敌人

第三次见到Kevin,是在深圳北的宏石咖啡。他背了个书包,一把尤克里里挎在胸前,边弹边走,脸上带着简单的快乐。

今年,他35岁,依旧是那么瘦,依旧单身。

我问他如今的经济状况如何。「还不错,2月份回家过年,身上有个一两万。」他笑着说。

长时间以来,他每天6点起床,看1个小时的书。7点出门打篮球,八九点回来吃早餐。上午处理「Better Life」公众号的宣传、选题等工作,并联系好下一个星期活动的主持人。下午登录YouTube,练习听力,看英文演讲,准备更多的活动话题。还未入夜,他起身赶赴活动现场,等待当晚参加活动的小伙伴。

日复一日,他始终保持着这样的生活节奏。有人笑说,如今的Kevin好像一副创业成功的模样。「我很少设目标,不会抬头看。只要每一天都能把英语角活动做好,我就很尽兴了。」他对自己的不足了解得很清楚。

Kevin 「堂吉诃德」式创业者_第5张图片

一次,他在英语角上遇见了一群同行,对方是另一个英语角的成员。在自我介绍的时候,Kevin发现他们每一个人都用了同一个句式「我是来自XXX英语角的……」。「通过这个句子,我们都知道他们来自同一个团队。包括在后面的沟通过程中,他们默契十足。我琢磨着,参加过better life的人在外会不会这样介绍自己呢?」他萌生了建设团队的想法。

一开始,Kevin找到了几位资深成员,组成了一个团队。将某一个固定场地的活动交给他们来主持。「多邀请他们参与组织,会让他们获得更多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他说道,「把事情交给他们后,我就没再过问了。我想他们会做下去。谁知一段时间后,这个场地的活动停滞下来,将近一个月没有做活动。」

显然,找到人,把事情交给对方这是不够的。Kevin如今回想起来,事情发生后,他并没有及时去跟成员们进一步沟通。只是自己重新拾起了这一场地的活动,继续把它做下去。团队建设和管理是他的短板所在。

如今,为了攻克自己的一些缺点,他买了一个白板挂在房间里,把要做的事情一一写下来。「一个只需要简单打印的海报,我花了一个星期。我喜欢拖延,执行力不强。」Kevin说道。

他必须要逼自己一把了。因为,把英语角做得更大更好这一想法始终没有改变。「今年我去了一趟西丽的宜家,几百上千人在里边逛着,但是我没有遇见一个熟人,觉得好失落。这意味着,我的英语角在深圳还没什么知名度啊。」Kevin说道,目前他的微信好友超过了5千,还在慢慢删人。

如小说中所述,堂吉诃德并不是领导者的好榜样,因为我们生活的世界重视现实的期望和清晰的成功。只有少部分人继承了堂吉诃德的精神,之所以要做某一件事是因为它符合自己的身份和内心的感觉。

眼前的Kevin是那少部分人,同时,他也看到了自己身体内部的敌人。

(折叠人物公众号:ZDRW0410)

你可能感兴趣的:(Kevin 「堂吉诃德」式创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