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第一妇幼保健院儿科医生:严虎
一、体温调节及体温升高的原因
体温由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控制。
(一)体温调节分两部分:① 产热:主要由肌肉和肝脏代谢活动。 ② 散热:通过皮肤和肺。
1. 在正常温度环境中,体温调节中枢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
2. 环境温度超过35度时,机体的散热能力则超负荷,核心温度可上升。
(二)体温升高原因
体温升高分为:① 发热:体温升高同时下丘脑体温调定点上升。 ② 过热:体温升高而下丘脑体温调定点正常。即中暑。
二者临床意义和处理均不相同。
1. 发热:退烧药的机制: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促使外周血管扩张,出汗,通过增加散热过程而达到退热作用。
2. 中暑服用退烧药没用。
(三)发热不是疾病
1. 发热只是一种症状,不是一种疾病。导致发热的疾病种类繁多,感染是最常见的原因
2. 热度高不反映疾病的严重性,发热不会烧成肺炎,脑炎。
(四)发热的利弊
二、体温的测量
(一)不同位置的发热温度(建议电子体温计,水银温度计容易破碎,含汞对身体持久损害,耳温枪误差大)
肛温大于等于38°C(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者禁忌)
腋温大于等于37.5°C
耳温大于等于38°C
口温大于等于37.8°C(6岁以上可以使用)
(三)退热药的使用和物理降温
1. 退热药的作用:目的让孩子舒服,退热,缓解疼痛,对患有心肺等基础疾病的孩子可减轻心肺负担。
2. 退热药的选择:
① 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林)3个月以上适用,每次10~15mg/kg,4~6小时后可重复使用,24小时不超过5次,过量服用对肝脏有损害,蚕豆病孩子不做首选
② 布洛芬(美林)适用6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有可能导致肾脏功能损害,除非特殊情况,如小早产,动脉导管未闭。每次10mg/kg,6小时后可重复使用,一日最多4次,频繁消化道症状,吐、泻时避免服用。
❌一种有效时,不要交替使用这两种退烧药,加重肝脏损害的风险。
❌孩子有脱水,尿少症状不使用退烧药,因为退烧药会导致大量出汗,会面临休克风险,给孩子补充液体是最关键。
3. 退热栓:不是首选,适用高烧不适,频繁呕吐等。唯一好处不刺激胃肠道。
4. 不要使用的退热药
① 阿司匹林,18岁以下禁用,除非个别疾病(川崎病)
② 激素(如地塞米松)不能用退烧,它会抑制身体免疫反应导致感染无法控制,特殊情况如喉炎可以用。
③ 不要肌注退热药:赖氨比林,进入体内会转化为阿司匹林;安乃近、复方氨基比林,虽然能退烧,但能导致血液病(粒细胞减少症、骨髓抑制等)的风险。
❤️用药是权衡利弊的过程,退烧就是让孩子舒服,没有必要让孩子舒服一点让孩子置于各种危险疾病之中。
5. 服用退烧药时机
① 是否服用退烧药基于孩子发烧的状态来看,如烦躁不安,十分不适,可考虑服用。如睡眠时高热,不建议喊醒服药,睡着有助于身体恢复,如高烧导致翻来覆去无法睡,可服用。
② 如使用退烧药后,60分钟内应会观察到反应,3~4小时达到反应峰值。
③ 如服用退烧药后,温度仍较高,且孩子不适无明显缓解,那么两种退烧药可以换另一种吃。
6.对感染引起的发热,不推荐“物理降温”
不要温水浴,不要使用冰枕,不要使用酒精擦浴,不要使用退热贴
7.何时可以“物理降温”
① 体温升高原因不明确(有中暑可能)。
② 发热合并中暑,如包被过多、低血容量或应用阿托品等药物引起的。
③ 潜在神经系统疾病,脑出血,脑损伤等。
8.过热:指不伴随下丘脑体温调定点变化的异常体温升高。
过热时服用退热药无用,需物理降温
9.什么情况下必须去医院
10.何时输液
① 患消化道疾病,不易吸收药物;昏迷或呕吐不能服药;病情严重时需要迅速用药时
② 普通感冒发热没必要输液;轻、中度脱水没必要输液
❌严禁静脉输注任何中成药(喜炎平、穿琥宁、炎琥宁、热毒宁)
三、常见导致发热的疾病
(一)普通感冒:病毒感染。不管吃不吃药,一般持续时间1周,少则2周,吃了还会加重肝脏负担,甚至会导致肠道问题。
1. 低龄儿:发热、鼻塞、烦躁、呕吐、腹泻
2. 年长儿童:发热、鼻部或咽部干痒、鼻塞和肌肉酸痛
3. 鼻腔分泌物变黄或变绿和粘稠度的改变,并不意味继发细菌感染或急性细菌性鼻窦炎。
4. 通常发热3天左右,第二天达到高峰。鼻塞咳嗽流鼻涕会持续十几天,第三四天会达到高峰。不需要干预。
(二)普通感冒的无用治疗
1. 抗生素对病毒感染无效
2. 抗病毒对大多数病毒感染无效,利巴韦林(病毒唑)、阿糖腺苷、奥司他韦针对流感病毒。
3. 维生素C,补锌、中成药、按摩推拿无效
(三)普通感冒的无用治疗
1. 鼻塞:不要使用滴鼻剂(麻黄碱等缩血管药); 不要使用复方类感冒药(小儿氨酚黄那敏,护彤,艾畅等)
2. 咳嗽(鼻涕后流,或病毒感染导致的呼吸道症状):不允许使用止咳药,镇咳药(右美沙芬,复方福尔可定),不要使用抗组胺药(扑尔敏,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不要使用支气管扩张药(易坦静)
❌4岁内的孩子不要使用感冒药,儿童尽量不要使用复方类药物。
3. 普通感冒时鼻塞可使用生理盐水或海盐水,1岁以上的孩子可以用蜂蜜来缓解夜间咳嗽,6岁以上孩子可用止咳锭剂或硬糖,环境湿化。
(四)流感:传播迅速(空气飞沫,接触)
1. 症状:发热,寒战,头痛,全身疼痛,疲倦,咽痛,干咳,鼻塞,并发症严重。
治疗:奥司他韦(最好有确诊流感的证据,48小时内服用效果佳),卧床,保证水的摄入,易消化饮食
2. 接种疫苗可预防部分流感病毒感染
(五)幼儿急疹:小婴儿常见的发热皮疹性疾病。
1. 患病高峰:7~13个月,90%发生于2岁以下的儿童
2. 一般发热3~5天,热退后出疹,可持续3~4天。
3. 部分孩子可发生两次,病毒6或7感染
(六)川崎病(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全身小血管炎症。
1. 症状:不明原因发热,持续5天或更长;结膜充血;口腔及咽部黏膜充血,口唇发红干裂,杨梅舌;手足硬肿,恢复期指趾端脱皮;躯干多形红斑;颈淋巴结非化脓性肿大。
2. 诊断标准:发热不少于5天;症状至少有4种;化验检查;心脏超声心动图。
(七)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
(八)热性惊厥:6岁后不再发作,发热的24小时内发生,发作时间不超过15分钟,退烧药不能预防热性惊厥。
四、家长应该了解:
1. 不存在一劳永逸的避免患病的手段,除了疫苗
2. 不要相信特殊食品、药品、保健品能提高所谓的“免疫力”
3. 生病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然经历的事件,家长要坦然面对,孩子平均每年7-9次感冒是正常频率,10-15%的孩子每年有12次感冒
4. 搭配合理的膳食,良好的生活方式
5. 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勤洗手
五、家长应该做什么:
(一)观察
1. 记录发热模式(起热,热峰,退热时间)
2. 记录其他症状出现的时间(皮疹,咳嗽,腹泻)
3. 注意是否出现必须去医院就诊的体征
(二)家庭护理
1. 确保孩子足够休息,停止上学
2. 流质,清淡饮食,提供足够液体,让孩子自己决定吃多少
(三)保护其他孩子
1. 不要让发热孩子去公共场所、托幼机构或上学
2. 家庭自我隔离
(四)体温升高的家庭处理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