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强迫不妥协,孩子依然听你的

不强迫不妥协,孩子依然听你的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养育孩子的过程是重走一遍童年的过程,也是和古灵精怪的孩子斗智斗勇的过程。

当妈的都有感触,我们既盼望孩子遇事有自己的想法,不被人左右,但也无奈当孩子有了主见后会变的非常难沟通,他会有一大堆的理由来反驳你的提议,往往让宝妈很有挫败感:这熊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了?

强迫孩子就范,往往两败俱伤,反而适得其反,孩子越来越固执;

妥协吧,又容易被孩子左右,担心会助长孩子自私的心理,好像也不是很好的办法。

在与熊孩子不断的较量中,我摸索到几条既让孩子就范而又不让他们反感的办法,屡试不爽!

1.进入游戏角色

不强迫不妥协,孩子依然听你的_第2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小涵的弟弟岩岩来找她玩,俩孩子就差一岁,有很多的共同语言,见了面能嘴巴不停的说上一整天。两人在一起时从来不会产生矛盾,反而他们会联合起来一致对外。

有一段时间,小涵和岩岩迷上了角色扮演游戏,小涵的两个布娃娃大涵和二涵(小涵给两个布娃娃起的名字),她最喜欢的毛绒玩具小狗狗,都是他们角色扮演的道具,卧室的大床便是两个人的舞台,我们去卧室拿东西还被告知:“我们在演电影,不许偷看!”

午饭已经端上了餐桌,俩孩子的电影还没有要结束的意思。每次把玩得不亦乐乎的俩人叫到饭桌上来都需要花费一番力气。

“小涵,岩岩,来吃饭了!”第一次提醒

“噢!知道了。”

接下来五分钟过去了

“小涵,岩岩,来吃饭了,不来饭就凉了!”第二次提醒

“哦!我们嫌烫,再晾晾。”居然从我们的提醒里找到了推辞的理由

“都多长时间了?快来吃饭!”第三次,声音的分贝提高了,大人明显没有耐心了

在反复催促下,两个孩子会极不情愿的坐到餐桌前,碗筷叮叮当当来回响,嘴里嘟嘟囔囔,不是狼吞虎咽,草草结束饭局,就是东挑挑西捡捡,再合口的饭菜吃到嘴里也不香。

经过几次过招,再打扰俩人的游戏时我改变了策略。

在让俩孩儿吃饭前,我潜伏到他们的活动现场,崇拜的说:“导演,你们的电影上映了吗?”

听我这么认真的询问,俩孩儿咯咯咯的笑了:“快拍完了,一会儿让你看看哈。”

我表示期待的说:“好的,好的,电影票多少钱一张?”

“嗯,38!”岩岩快言快语

我为难的说:“啊!坏了,我忘带钱包了,这样吧,我请你俩到我家餐厅吃饭,然后你俩请我看电影,这样行不行?”

“行!成交!”俩孩子屁颠屁颠的到洗手间洗手,就像在饭店一样有彬彬有礼的坐在餐桌旁等待进餐。于是俩孩子美美的吃完饭后继续他们的游戏了,当然,我也会充当观众,陪他们玩上一小会儿。接下来随便一个理由就可以脱身了,完全不影响两个人角色扮演的兴趣和心情。

进入游戏角色的好处是能瞬间捕获孩子的心,使他们放松警惕,不再像只刺猬似的捍卫自己的想法,能让孩子轻而易举的接受大人的提议。

使用这种方法时,成人首先一定要真诚,如果你的目的性太明显,那多半会让孩子对你失去信任,从而不接受你的提议。

2.共情

不强迫不妥协,孩子依然听你的_第3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睡觉时的时间到了,小涵还沉浸在故事书里,一连催了几遍都不上床。爸爸的忍耐已经达到了极限,马上一场口舌暴风雨就要来了。

我走到小涵身边,小看了一会儿,说:“嗯!这本书真有意思,我也想看。”

小涵来了兴致:“妈妈,我最喜欢看这本书了。”

我故意打个大大的哈欠,说:“我太想看着本书了,只是,我困得都睁不开眼了,要不我躺在床上,你给我讲讲?”说着,我舒服的躺在床上,还伸了一个大大的懒腰。

小涵见我如此舒服呢,丢下书,跳上床,搂着我的脖子说:“想看,你就明天再看吧,我也要睡觉了。”

于是,小涵回味着书中的内容,美美的睡着了。

一场较量在悄无声息中熄灭了战火。

这就是心理学上的共情(empathy),又叫做移情、同感、同理心。指能设身处地体验他人的处境,能将心比心地站在对方立场上想问题,体验对方的感受。睡觉的时间到了,可是小涵依然沉浸在书中,那肯定是书的内容很有意思,我认同了她的感受,并表达出她的感受,既保护了她对阅读的兴趣,又能让她愉快的接受要睡觉的现实。

我们成人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工作中都希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认可,可见共情很重要,不仅能促进亲子关系,还能增进情商,为我们的为人处世增添色彩。

3.做计划

不强迫不妥协,孩子依然听你的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超市里,玩具区,一个三岁的男孩拽着妈妈的衣服,小屁股使劲儿往后撅着,嘴里嚷着让妈妈给买玩具手枪,妈妈一脸的无奈:“家里的玩具手枪都可以开超市了,还要买?”

小男孩听了,撒开手径直躺在地上,又哭又闹,妈妈一脸的尴尬。

熊孩子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撒泼耍赖,像这样的现象不止一次在超市里撞见了,妈妈强行带他离开或者妥协于他,好像都不是好的解决办法。孩子在公众场合情绪失控制,怎么才能避免这样呢?

做  计  划

以妈妈对自己孩子的了解,凭以往的经验应该能预料到孩子去超市这个极具诱惑的场所后的反应,2--3岁孩子的自控能力还没完全建立起来,为了达到目的,撒泼耍赖是常用的手段,为什么常用?是因为他知道这样就能达到目的,如果家长在他第一次撒泼耍赖时妥协了,那他便常会使用这个办法。

针对这样的情况,家长应该在来超市前和孩子一起做计划。家长说出或写出要到超市采购的清单,也要让孩子把他的清单列出来。并严格按清单采购商品。

为什么要一起?

因为一起做计划,可以让孩子清楚的知道,大人也不是在超市里看到什么就买什么的。亦可让孩子监督家长不会因为自己是大人就可以随心所欲的采购。

一起做完计划后,家长一定要以身示范,当孩子看到家长如此规范自己的行为时,相信他也会无形当中约束自己的行为,即使再碰到他想要的东西,他也会想想能不能让家长破例。

明确告诉孩子什么能买,什么不能买,达成一致后就要坚持。

这样,孩子理解了计划好的事是不能轻易改变的,慢慢的他也能学会克制自己的想法。

在小涵两岁起,去超市前,我都会和她做好计划,买什么不买什么先说在前面,并让她知道在大庭广众之下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规则建立起来了,孩子也比较容易接受现实。倘若和孩子提前做了计划,父母就不要轻易更改,以免给孩子造成说话不算数的印象,孩子情绪上来,强迫和妥协都不是能够解决根本问题的。

在我和小涵的相处过程中,以上三个小点子,帮我解决了不少冲突和矛盾,孩子也慢慢养成了遇事不钻牛角尖,能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思维。

育儿的过程是美好的,但也是考验父母的耐心和智慧的。

没有一个成人喜欢被强迫,更何况孩子呢?如果做为父母的你不想一味的妥协于孩子,那就需要满满的智慧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强迫不妥协,孩子依然听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