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曾国藩家书》节选

家里有两个版本的《曾国藩家书》,购书几年,却未曾细读,皆因古典书籍,古汉语读起来有点费劲。

近段时间工作空隙,粗略翻看后,细读几章,读后深感有所收获,有所共鸣。特别喜欢曾老先生对几位弟弟的教导指引。

他作为长子,与几位弟弟的书信沟通交流,从立志,读书,学习,生活细节,为人处世,求师,交友……一系列成长中碰到的问题与方向,他都认真指导指引,并且以身作则为他们树立榜样,堪称弟弟们成长路上的“导航”。

家书中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告兄弟相处之道,有一小段是这样写:

“兄少是天分不甚低,厥后日与庸鄙者处,全无所闻,窍被茅塞久矣。级乙未到京后,始有志学古文并作字之法,亦洎无良友。近年得一二良友,知有所谓经学者经济者,有所谓躬行实践者,始知范韩可学而至也,司马迁韩愈亦可学而至也,慨然思尽涤前日之污,以为更生之人,以为父母之肖子,以为诸弟之行导。”

一小段话语告知各位弟弟与人相处以及择友的重要性。简单翻译就两点:

1、和什么人在一起很重要,选择朋友更重要。

2、牛人,可学而至也。

第一点浅显易懂,就是朋友圈,所谓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第二点是向牛人学习,向优秀的人学习。通过现实生活,通过朋友圈,向好的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自己通过不断学习,有持之以恒的积累,不断的自我完善,提升自己,向牛人靠近,自己也会成为优秀的人。

“求师不专,则受益也不入;交友不专则博爱而不亲”。

求师不专一,一般不会受益;学什么都要坚持到底,认真虚心求学,才能学有所成。交友不专,虽然很广泛,但都是平淡之交,不会有什么亲近感。就像现在的微信朋友圈,看起来很热闹,很多朋友,但真正知心的没几个。

书信中所指的求师、交友之道精辟入里,引人深省。

曾老先生是一代巨匠,家书的传承教育引领曾氏家族的辉煌,更体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当今社会,信息经济高速发展,许多教育与升学就业挂钩,许许多多的名校与课外辅导机构煽风点火,家长们跟风焦虑,把孩子从早教启蒙到校内学习、课外辅导,一步步把孩子从身边推开,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老师的责任,造成家庭教育的缺失。

作为一个女儿,一个母亲,站在女人的角度读《曾国藩家书》,我没有曾老先生远大的抱负与理想。我感动于他不管身在何方,依然心系家乡,心中有家,时刻牵挂关心兄弟姐妹,这份兄弟间的情怀是无价的,最让人动容的。

书信是连接亲情友情最好的纽带,家书往来是最温暖的沟通方式。遗憾的是,这方式已被人遗忘遗弃。我们的孩子这一代已经不知道“家书”是何物?面对手机电脑键盘可以高谈阔论、畅所欲言几分钟敲打出几页纸的字,面对笔墨纸张却无从下手,提笔忘字,这是时代的进步,还是悲哀?

养孩子就像放风筝,孩子是风筝,父母是扯线的。希望有风,风筝可以飞得更高更远;又担心风太大,风筝飞远了,想拉都拉不回来。

读了曾老的家书,再看看现在的信息社会,更觉得手写书信,传统家庭教育与沟通方式的难能可贵。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曾国藩家书》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