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之我见——读《夏山学校》有感

幼教之我见——读《夏山学校》有感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最近,各种虐童事件层出不穷,幼儿园虐童事件让许多"假老师"又给幼师这份职业背了一层层黑锅,上海携程托幼所老师疑似殴打孩子并喂芥末,师虐待孩子的视频在网上疯传,视频里的内容我耻于再提,身为一名即将步入幼师行业的我内心在挣扎,我们在谴责这些不良成人虐待无辜孩子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反思:这是肇事者道德的无知还是隐藏了教育的悲哀呢?这里的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更是家庭的教育,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容置疑,说到这里,我记起了前几日,一位老师说的话:“要想让你的孩子们,或者学生们幸福,首先自己要是一个幸福的人。”是啊,幸福快乐都是我们所希求的元素,殊不知它也会像美洲对岸的蝴蝶一样,即使跨过太平洋也会引来一阵台风,有时候,最纯粹的希望往往也最容易达到,就像教育孩子一样,也许我们把它想的太复杂,以至于我们迷失了应有的方向。这是我好久之前读过的一本书,做了一些读书笔记,今天拿出来献丑,希望对有需要的人有点微薄帮助。

幼教之我见——读《夏山学校》有感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我要说的这本书,叫《夏山学校》,这本被称作20世纪最伟大的教育经典,是一位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教育经验颇丰的英国人A.S 尼尔所著。我想,为何尼尔的夏山学校受到许多教育界人士的肯定,实践出真知,这其中也许和尼尔的亲身经历分不开。在本书中,他也亲自说到了正是他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目睹许多人受权威主战人的怂恿,盲目而冲动地成为了战争的牺牲品,而他们许多人也许至死也不明白自己为何而战。生命的意义在哪儿?教育的方向在哪儿?在尼尔的眼里,我想那是自由发展的灵魂,和追求快乐和幸福的眼神,与对逐本求末的世界不妥协的态度。



简介:

本书总共分为七个部分,前两个章节给我们介绍了夏山学校和如何夏山在养育孩子方面所持有的观点;后四章节详细地在夏山学校该如何面对孩子一系列的成长问题;以及社会与家庭问题会给孩子以怎样的影响;最后一章节回答了人们在了解了后一般会给夏山学校提出的问题。作者着重花了大篇幅在前两章节上,作为一个教育者的尼尔,他是站在俯瞰式角度纵览学校里孩子表现来写夏山故事无可厚非,而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我则把目光集中到了许多特色鲜明的教育案例,只是里面例子太多我不能细致列举。

谈第二章:养育孩子

夏山里,当一个孩子写信回家:“妈妈,给我寄十先令来,祝一切都好,问爸爸好。”做父母的微笑了,他们知道这就是一封十岁小孩的很诚实的信。然而像我们中国,不了解孩子心理的父母,便会对这样一封信叹气:这个自私鬼,不是要钱就是要东西,甚至严重的还会责怪学校没有教好,这是一个常见和现实的例子。受到严格制约,刻板训练和压抑的孩子,是不自由的孩子,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都看得到他的身影。

夏山是怎样培养自由的儿童呢?它是一个现代儿童想也不敢想的乐园。它舍弃了训练、命令、要求、道德与宗教教育。大人只需让孩子们依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做,照自己的能力去发展,也就是依自己的才能、志趣,想成为学者便去做学者。夏山学校就是基于这种理念去教育学生,尼尔认为与其培育不快乐的学者不如培育快乐的清道夫。孩子大可直呼老师姓名,比虚伪地尊敬他要好得多。机械性的礼节是虚伪的,生活不真诚的父母是最危险的。这里有一个例子,一位父亲讲起他爱偷东西的十六岁儿子说:“我一生只要求我儿子一件事,那就是绝对的诚实。”这显然是做不到的。那个男人和他妻子口头上叫的亲热,实际上却互相仇视。那个孩子只茫然地感觉到家中有些不对。当家庭那么虚伪时,孩子长大后怎么可能诚实,那个孩子的偷窃行为,其实不过是一种想获得家庭中所缺少的爱的病态方法而已。这个例子同时也告诉了我们父母的生活环境以及言行较之于学校会特别影响到儿童。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不难发现,许多父母的谎言和禁令看似在庇护孩子,其实不然,妈妈怕孩子衣服弄脏会说:“不要去野外玩泥巴,那里有野人和怪兽。”结果孩子错过了亲近自然与学会观察的最佳时机;爸爸恐吓孩子不要碰玻璃器皿和水火,结果不了解事物的孩子再碰到危险后吓得更手足无措,造成了性格的懦弱缺陷。说实话确实不容易,但是如果我们下决心在孩子面前绝不撒谎,事情就会比想象中容易得多,世界上只有一种谎言是不得不说的,那就是当生命有危险时所说的谎言。譬如对一个病重的孩子,我们不能告诉他妈妈病逝的消息,除了善意的谎言,我们对孩子坦诚相待,也是培养孩子健康的心态必不可少的条件。

我们不能进行盲目的教育。在夏山的上课时间是自由的,孩子要学什么也是自由的。它不会因为你要高考就给你山一样堆积的作业和似乎永远也上不完的课。但同时尼尔也强调,自由并不等于放纵。基于尼尔的教学理念:让学校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学校。书中自始至终都是坚信孩子的天性是善良而不是邪恶的,如同孟子的性善论,又类似洛克的“白板说”。共同的目的毫无疑问地是让人们善待幼儿。文中用一个个案例在告诫着世人:一个孩子不会无端行为怪异反常,尼尔给我们讲述了他的亲身经历:在作者六岁的时候,他妹妹和他发现了彼此的生殖器,然后很自然就就互相玩起来。母亲发觉后,把他们狠狠地鞭打教训了一顿。多年以后,尼尔也是花了好久的时间才从性里面解放出来,并且他在夏山学校里也发现,受过性压抑的学生不仅骨骼发育得不完善,而且长大后会比正常孩子更难以幸福。越压抑越会激发人的探索欲望。威尔海姆在《性格分析法》中指出,性压抑等一些看似道德的训练不但对思维过程有害,也影响身体健康,使人姿态僵硬,盆骨收缩。在科学事实之下我们的确应该反观一下我们的教育:如果成人不首先自省而是打骂责怪孩子,那么他一定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爱的教育也没有受到真正爱的教育,常规教育便暴露了它的失败之处。

幼教之我见——读《夏山学校》有感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谈三至六章:孩子与家长或学校的关系以及面临的问题

一般的,我们都认为,成人在孩子的眼里应当是权威的、高大的、甚至是有所畏惧一点才好。其实这样是错误的。就算是真理,即使时过境迁也有被推翻的时候。也许有人会说,孩子对大人有一种敬畏心理不是更有利于家长把孩子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吗?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可是谁能够保证,父母的呵斥或禁令就一定会培养出善良的人性。经受伤害的是孩子的心灵,从我自身小时候的经历来说,被妈妈责骂甚至挨了打,并未使我收获对错误的认知,相反地,我学会了使用憎恨的情感和靠暴力解决矛盾的不良意识。所以,我很赞成尼尔所说的让孩子对成人没有恐怖心理的重要性,舍弃权威教育。尼尔也提到:许多做过母亲的人会发现,孩子在打了一顿之后变得很顺从,却不知道是因为被打而产生的恨暂时受到了压抑。要让孩子知道大人与小孩是平等的,是相互尊重和爱护的。蒙台梭利也曾说过:儿童是成人之父,是现代人的教师。如果一个人再幼时受到人性自由的教育,未受到束缚的迫害,那么也不至于在成年之后犯下社会所不容的错误,因为恐怖的背面是暂时休眠的憎恨,一旦激发不可设想。

本书重点强调着对孩子自由教育的重要性。让孩子做他自己。尼尔同时指出了著名的蒙台梭利制度的弊端,因为它强调了教育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的。以游戏指导的方式只是人为地使孩子在做中学,缺乏创造性。蒙台梭利创办的教学法风靡全球,我想尼尔反对这种教学法,大概出于蒙氏教育是在一般的幼儿园教育下优化精选,而夏山教育则完全不同于一般教育,它不主张幼儿学习满腹无用的知识。他认为,一般教育下的学生只被教会了怎样了解,但未学到怎样感受,这样的学生很友善和气,和热心,却缺乏敏感性和感性的知觉来引导思考的能力。我认为,这是值得我们每个人思考和反思的一个问题。传统教育下的我们,在多年的学习生涯中若抛开书本上的知识你又学到了什么呢?

一个好的教育家绝不会把教育学和心理学割裂开来,蒙台梭利如此,弗洛伊德如此,尼尔也不例外。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批评了现代文明的罪恶,没有给予孩子足够的时间游戏,而让他被迫接受那些大人们认为有用的东西,在未变为大人之前,每个孩子都已经被训练成大人了。正如尼尔所说,科学的教育应该是顺从孩子游戏的天性,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当然这已经并不算是很新颖的观点了,但是要相信幼儿有自由发展并且能够向好的方向发展的能力,夏山学校做的很足。这所学校的许多学生的成长与成才都证明了自由发展并不会给难以预测的人生带来适应性的挑战,相反,当幼时自由发展顺从天性、轻松快乐的幼儿会比那些在各种条条框框中束缚着的幼儿更加能够适应社会,管理自己,就像卢梭在《爱弥儿》里面提到的“三浴”教育。

尼尔认为:孩子应该按照他们自己的意志生活,而不干扰他人,就叫教育成功。而不是望子成龙的父母或自以为是的教育家的看法,家长与教师的关心和指导只会造就一些机器人。

我个人对成功的定义是:能快乐地工作、积极地生活。

    我们都会有自己的孩子,不管是自己的孩子还是他人的孩子,他们每个人的将来不可能都成为很伟大的人物,他们都可以快乐地工作,积极地生活。在夏山,是爱在治疗一切,是认同和自由在治疗一切。孩子的残忍或犯罪往往是由于缺乏了爱,而孩子偷窃是由于情感上不满足。夏山学校的尼尔不会惩罚而是奖励偷窃者。一个专门骑别人自行车的孩子。他在学校大会上被控告“经常用别人孩子的自行车,因而破坏了私人财产法”。判决是有罪的,处罚是“学校替他买辆自行车”。学校真的这样做了。而这个孩子得到了他的自行车所象征的爱后,果然没有了偷窃的行为了。这也让我想起了陶行知奖励孩子犯错误的五颗糖果。而传统上教师只教育孩子的头脑,却忽略了及其重要的情感领域,在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班主任》里面,孩子们自己制定的规章,是他们最乐于接受,最愿意服从的。而且这样的规章制度真正是从孩子们的角度考虑,受益于孩子们,效果也是最好的。这对于我们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回归到虐童事件,这不仅仅是某些幼师品质问题,更侧面反应了全社会对幼师的一个原则态度问题。幼师待遇偏低,入园门槛低是不是她们“不爽快”导致虐待孩子的导火索呢?如今幼儿园的男幼师率低,一般人都很希望宝宝的幼儿园有一点“阳刚之气”,却不希望自己的儿子去幼儿园任职,这又是一个常见的矛盾,“呜呼哀哉”!幼教事业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啊!只希望这条路不要太长,否则我们的孩子受苦了。

幼教之我见——读《夏山学校》有感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图源网络,文字原创,若有转需,请联系本人,谢谢!)

你可能感兴趣的:(幼教之我见——读《夏山学校》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