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丨看字识人,人如其字

颜真卿丨看字识人,人如其字_第1张图片

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

有“颜筋柳骨”之誉。

他“守其正,全其节”的气节备受后世推崇,

人见其书,往往联想他的人品。

欧阳修称“其字画刚劲独立,不袭前迹,

挺然奇伟,有似其为人”,

他就是唐代名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

颜真卿是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

祖籍为山东琅琊(今山东省临沂市)。

他出生于诗书世家,五世祖颜之推曾写下著名的《颜氏家训》。

不幸的是,在颜真卿3岁那年,父亲就病故了,

家里的生活一下子陷入了贫困。

颜真卿继承了良好的家族文化基因,他非常喜欢读书,

文章写得很漂亮,他更是对书法情有独钟。

不过这也让母亲左右为难,吃饭还是问题,

哪有钱去买那么多笔和纸供他练字呢?

聪明的颜真卿看出了母亲的心事,

有一天,他手里拿着一只碗和一把刷子,高兴地对母亲说:

“我有不花钱的纸笔了,您别发愁了!”母亲不解地看着他。

他说:“这只碗是砚,这把刷子当笔,黄泥浆可以当墨!”

原来他在碗里装满了泥浆,走到墙壁前挥笔写了起来,

写满后又用清水把字迹冲洗掉,说:“这就是纸啊!”

母亲笑了,正因如此,颜真卿练就了一手好字。

颜真卿26岁的时候考中进士,在朝廷里当了校书郎,

后来又外放到醴泉任县尉,负责管理地方治安。

这件工作相当繁杂,起早贪黑,没日没夜,

但颜真卿总能挤出时间练字。人们看到他写的字,都赞不绝口,

可他内心里却十分苦恼,因为觉得自己遇到瓶颈了,

所以十分渴望有名师来给他指点,不然就很难再有长进。

于是他想到去拜一个人为师,可想起此人的脾气,又有点犯怵。

这个人就是张旭,擅长草书。他性格怪僻,最喜欢饮酒,

为杜甫所列的“饮中八仙”之一。喝得酩酊大醉时,

张旭常常呼叫狂走,然后落笔成书,有时甚至以头发蘸墨书写,

因此被时人送予了“张颠”的雅称。

为表诚意,颜真卿辞官赶赴洛阳,盼望拜在张旭门下。

张旭仔细地看了他写的字后说:“你的字已经很不错了。

现在国家正是用人之时,你是国家未来的栋梁,

哪能在写字上花那么多功夫呢?”

言下之意,张旭并不接受颜真卿。颜真卿只好告辞回到了长安。

没过多久,颜真卿再次在朝廷中得到了任职的机会,

可他一直对未能拜张旭为师耿耿于怀,于是又一次辞官。

此时,再怎么铁石心肠也无法无动于衷,

张旭被他的诚心所感动,

最终点头收下了这个弟子。

然而,颜真卿却发现张旭要么让他“倍加工学”,

要么就是带着他游山玩水、赶集看戏,“领悟自然”,

丝毫没有把诀窍传授给他的意思。有一天,颜真卿实在忍不住,

对张旭抱怨说:“我来拜门求师,是想得到您笔法的精髓,

为什么只让我临帖、参悟呢?”

张旭不高兴地说:“书法除了勤学苦练和师法自然,

哪有什么诀窍啊!” 颜真卿从张旭的话中,明白了为学之道,

于是他再也不去寻找捷径,而是埋头苦学,揣摩前辈笔法,

把从自然万象中领悟到的神韵凝于笔端,也正是基本功的扎实,

颜真卿才终成一代书法大家。

学好书法后,颜真卿再次出仕,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颜真卿登进士第,

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

然而,艺术家脾气颜真卿不通世事,死板固执!

结果在天宝十二年(753年)得罪权臣杨国忠,

被贬为平原太守,世称“颜平原”。

然而,这个地方最可怕的不是气候的恶劣,

而是憋着劲准备造反的安禄山。

安禄山叛逆大唐的野心很明显,颜真卿以连连下雨为借口,

修城墙,挖沟壕,暗中招兵买马,储备粮草,

假意与文士泛舟水上,饮酒赋诗。

安禄山派人来检查工作,颜真卿在好吃好喝好招待之余,

即兴写了一幅字,这就是流传至今的碑帖《东方朔画像赞碑》。

安禄山笑了,认定他是不足为忧,

把颜真卿当成了一个只知舞文弄墨的书呆子。

不久,安禄山反了,黄河以北全部沦陷,

只有颜真卿管辖的平原城有所准备,

派司兵参军骑马到京城报告。唐玄宗高兴地说:

“黄河以北二十四郡,只有颜真卿这么一个有用的人!

我真恨自己不了解这个人。”

安禄山攻下洛阳之后,杀了留守李憕,

用李憕的首级在黄河以北招降其他唐将。

颜真卿怕动摇人心,杀了安禄山派来的使者,对将领们说:

“我认识李憕,这个首级不是真的。”

过些时候他为李憕弄来帽子、饰物,

用草做一个假肢体,装到棺材里埋葬了。

此举一下子稳定了军心,河北17郡又相继归顺朝廷,

颜真卿被推为联军盟主,统兵20万,横绝燕赵,军威大震。

天宝十五年(756年),他指挥联军在堂邑大破叛军,

歼敌2万余人。

因为在安史之乱中立下战功,颜真卿被调回中央,深受重用。

然而不知是性格驱使还是文人墨客的气节,

虽然他一生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

肃宗时任过尚书,代宗时被封为鲁郡开国公,

德宗时被奉为太师,虽然官一朝比一朝大,

但往往都是新帝登基时把他召回中央,

提拔不久就因为得罪掌权者而被贬到地方。

颜真卿还经常得罪过5位宰相,

所以特别不招领导待见。

可能大家会想起另一个清正廉洁的好官纪晓岚,

在影视剧中常常能用三寸不烂之舌让皇帝和和珅哑口无言。

尽管影视剧存在虚构成分,但也间接说明为官之道,

直来直去的性格始终是要碰壁和吃苦头的。

基本上,朝中大臣无不被颜真卿打过“小报告”,

譬如杨国忠当宰相时,前朝名相宋璟的儿子宋浑得罪了他,

遭到贬职处分,满朝大臣噤若寒蝉,没人敢吭气,

只有颜真卿站了出来,对杨国忠说:何必因为一时的气愤,

而使宋璟的后代受到伤害呢?

在唐玄宗朝,身为皇帝小舅子的杨国忠脾气非常不好,

颜真卿的话虽然只是劝解之言,却让他如鲠在喉,

结果就是让颜真卿落得个与宋浑一样的下场。

其实颜真卿得罪宰相,谁官大跟谁对着干,并不是想出风头,

而是他为人的一贯理念使然。只要是看谁做得不对,

哪怕是皇帝老子,他也敢说敢管,更甭说皇帝身边的红人了。

大概,要说颜真卿的缺点或不足之处,

可能就是少学了“说话的艺术”这一门学问吧。

颜真卿得罪的最后一位宰相是历史上著名的奸臣卢杞,

唐德宗建中三年(782年),节度使李希烈叛乱,

朝中议论着准备派兵讨伐,这时卢杞悄悄给唐德宗出了个主意,

他说李希烈这个人“年少骁将,恃功骄慢”,

一般人都不看在眼里,如果能找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臣去劝说他,

一定能“不劳军旅而服”,不用费一兵一卒就能将叛乱平息了。

唐德宗自然很高兴,说:“那派谁去合适呢?”

卢杞说:“颜真卿是朝中元老,忠直刚决,名重海内,

人所信服,真其人也。”没有谁比颜真卿更合适的了!

很明显,这是一个一石二鸟的计谋。

如果颜真卿成功,卢杞谏言有功;

如果失败,颜真卿可能就会命丧黄泉。

皇上听了卢杞的话,便派颜真卿前去,朝野人士全部大惊失色。

李勉听说之后,认为这是失去一位国老,给朝廷带来耻辱,

暗中地上奏章请求留下颜真卿。

但文人的小宇宙却在此爆发!颜真卿慨然回应说:

“君命也,将焉避之!”这是皇帝的命令,

怎么能因为怕死而回避呢!说完,他带上诏书,

连家都没回就奔向前线了。

事情果然如卢杞所料,颜真卿此行九死一生,几乎没有回头路。

颜真卿见了李希烈之后,正宣读诏书,

就被1000多个杀气腾腾的武士包围了,

明晃晃的刀剑在他眼前直晃。颜真卿镇定自若,

脸上的颜色一点也没改变。

李希烈决定给颜真卿点颜色看看。

他命人在馆舍庭院中挖了一个大坑,

然后把颜真卿架过来威胁说:

“你如果不归顺我,就活埋了你!”

颜真卿神色安然,对李希烈说:

“既然我的生死已经决定,何必玩弄花样!

赶快一剑砍死我,你心中岂不更痛快些?”

弄得李希烈没了脾气。

后来,李希烈让人在院子堆积了柴薪,浇上油,

让人对颜真卿说:“你再不投降,就烧死你!”

颜真卿轻蔑地看了他一眼,一句话没说,

纵身就向火堆扑去,吓得那个叛将赶忙把他拉了回来。

颜真卿情知难逃此劫,早就从容地做好了准备。

就自己作了和皇帝决别的奏章、墓志铭和祭文,

用来表示自己必死的决心。最终叛贼还是把他吊死了,

那天是兴元元年八月三日,享年七十七岁。

朝廷听到这一消息之后,停止办公五天,谥号文忠公。

可以说颜真卿是四朝元老,德高望重,正直敢言,老当益壮,

被卢杞排挤,死在叛贼之手,是天下的奇冤。

欧阳修评价说:“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

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

意思是,颜真卿是位君子,他的品德和性格,

人们初见也许会心生敬畏,然而愈久会觉得愈可爱。

颜真卿的人生如书,把刚直忠烈的品格融入了书法之中;

他的书如人生,把字的端庄与遒劲化成了处世的性格。

这样的书法,让我们钦佩;这样的人生,让我们高山仰止。

你可能感兴趣的:(颜真卿丨看字识人,人如其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