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8.28水星训练营阅读季——《僧侣与哲学家》备忘录

2016.8.28水星训练营阅读季——《僧侣与哲学家》备忘录

《僧侣与哲学家》这本书,在之前老T推荐的时候就比较感兴趣,但由于本月外出旅行,所以没来得及看这本书,周天的水星课又没有听到重要的开头,所以这次的备忘录还真不知道从何落笔,但是保持节奏非常重要,所以就老T列出的课程提纲中的点做一些对接吧。

1、“父子之间的关系,父亲可以影响到儿子什么程度?儿子将在心灵的成长层面上如何寻找自己的核心主体并完成主体的建构——在这场对话中我们看到思想的精神性与父子的生物性间展开怎样的对话,让我们看到,思想如何超越生物性,精神世界的强悍如何将两个主体形成高张力的凝视”

在这对父子的对话中,我们看到两个强大的主体在交流,其间形成了强大的空间,表现为二人对话中的不将就、不迎合、不退缩。他们之间不存在谁给谁空间(理解),因为他们作为强大的主体都有强盛的理念,知道自己的局限性,同时尊重彼此的不容易,谈不下去也没有情绪上的抵触。他们之间的势能是均势的,没有势能差的压迫。

2、“儿子从小就生活在优秀的人群中,他看到那么多有才华的人,他们的人生却充满着那么多的人性的不完满的状态,他不想过他们那样的主流化的生活,生活应该有更多的可能性,于是,开始一场本心的追寻,这一点,将让我们借助这本书更真切的去感受本心与可能性的追寻”

在这一点上会产生一个疑问,按理来说,儿子马修从小受到了良好的养育,天赋也好,并且从他后面的发展情况推断,他应该是有一个良好的自体的?那么这个良好的自体自然也应当包括良好的理想化?那他周围的那些优秀的人是他理想化的对象吗?这些人当中至少他的父亲是他的理想化的对象吧?

如果他从他们身上获得了良好的理想化,那他怎么还会觉得“他们的人生却充满着那么多的人性的不完满的状态”,然后背道而驰的选择另一种人生?这样岂不是在推翻他的理想化?

3、“我们的存在感到底是怎么样的?我要有什么样的东西来支撑这个存在感?关于存在感这一点上,哲学开始了,宗教开始了,而关于佛教是哲学还是宗教,父子两个又展开了很深的思考”

攻击的核心就是在显示你的存在感。

相对于书中父子二人的高品质对话,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对话其实都是鸡同鸭讲,因为很多人都在对话中寻找存在感,他们的眼中没有对方,只有自己,这种对话是没有空间可言的。一旦谈不下去就开始格式化对方,但其实任何人都不可能立于绝对真理之上。

4、“生物性的父亲和理想中的父亲有多远的距离?本书开始借助一场父子之间的对话去呈现生物性和精神性之间的距离,精彩呀,从科学,从哲学,从宗教,从佛教,从跟随仁波切等等”5、“我们要一个生物性的父亲给我们以身体,但是,身体上的温暖需要生物性的父亲如何进化成一个精神性的父亲,当,这个进化终止了,那个精神性的父亲如何进入我们的身体呢?追寻与跟随,宁静与爱都是一个进程性的状态,在这个进程性的状态中我们的内心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生物性的父亲向精神性的父亲进化的过程,就是理想化形成的过程。而现实中很多人的生物性的父亲并没有完成向精神性的父亲进化的过程,从而缺乏理想化,缺乏动力,停留混乱、污糟的生命状态中。

6、困惑和脱困一定是最有力量的精神状态,在现象级和试图超越现象级的欲求中,顺势与意志,命定与不确定性之间,“我”将如何在这个存在中完成生命的进程?

对这个点印象非常深刻,特别是“困惑和脱困一定是最有力量的精神状态”这句话。为什么“困惑和脱困一定是最有力量的精神状态”呢?困惑是在一种直面真实的状态中产生的,而脱困中蕴含着自我信任的力量。科学家、哲学家们的研究过程不就是困惑和脱困的过程嘛。


7.“书中讲到那张揉皱的纸,要摊平就必须用手按着,手一放,纸又皱了,你要想让纸更平一些必须一次次的摊平,不断用力,它才会不用手按着也平整一些,而怎么样那张纸已经留下了永恒的皱褶!在体验和知识的层面上最大的障碍就是习性,这个习性的内涵够深”

多少人在成长的过程中被“揉皱”,留下“皱褶”(习性)。这直接决定了后来主体要完成翻转的不易。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6.8.28水星训练营阅读季——《僧侣与哲学家》备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