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记』3亿个臭皮匠,也抵不上一个诸葛亮

汤建立商朝之后,开始了554年,

共计31王的漫长统治。

我总结了一下《史记·殷本纪》

对这个长命王朝的记载,

主要只有两件事:

经常搬家(迁都),以及不断衰落,又不断复兴,

波峰波谷交替出现,“浪”得很。

搬家的事儿,今天不提。

我们来看看,屡次的兴衰交替。

让商朝第一次出现问题的,

是汤的孙子,太甲。

太甲即位之后,

不但不英明,而且暴虐,

背离了汤的法则,道德败坏。

那时候,商朝第一位明相,

帮助汤夺取了天下的伊尹还在位。

他在太甲登基的第一年,

就作了三篇文章来训导太甲,

然并卵。

于是,伊尹一怒之下,吼道:“你这孙子真不是东西,给我滚出家门,到桐宫这个地方反省去。”

大管家把主子给放逐了——超级猛人的主子真不好当!

太甲在桐宫一呆就是三年,朝政完全由伊尹代理。

堂堂帝王,变成了“狗不理”。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贱不明理。

太甲就是这样的“贱客”,

他唱着“风雨中,这点痛~~~实在痛!”

痛彻心扉、深刻反省、改过向善。

孙子,终于变成了好孙子。

伊尹又把他接回来了。

从此,太甲果然励精图治,

《史记》说,于是“诸侯咸归殷,百姓以宁”。

伊尹又作了三篇文章,

表扬他——你现在是个好孙子了!

这次,因为有伊尹在,

商朝还不至于衰落,

然而,也经历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

接下来,要到太甲的孙子雍己。

“殷道衰,诸侯或不至”——变成衰人了,

下属开始不拿商王当干部,开始不来朝贡了。

这时要说明一点,商朝还没有明确父死子袭,立嫡立长的王位迭代制,所以经常出现哥哥死了,弟弟即位的情况。

因此,雍己虽然是太甲的孙子,但其间已经经历了好几位帝王。

雍己的伯父沃丁、父亲太庚、哥哥小甲都已经把王位轮过一遍了,才轮到他。

《史记》并没有记载这几位帝王,有什么好坏事迹,只是谁死了谁继位了,记了一笔流水账。

看起来,这几位都是庸主。

即没本事干好事,也没胆量干坏事。

然而,统天下,无功便是过。

而且,沃丁的时候,伊尹死了。

既没有贤相,又没有贤王,

庸主不足以服诸侯,

所以,慢慢的“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

(当然,太史公在后文提到,因为商朝没有明确的继承人世袭制度,造成兄弟、儿子都有可能承继王位,因此,不排除长期以来的王位之争造成王朝动荡。)


幸好,雍己死后,他的弟弟太戊继位。

他上台就做了一件对的事

——立伊尹的儿子伊陟为相。

这又是一位贤相。

期间,发生了一件妖异的事情:

一棵桑树跟一棵榖树长到了一块,像个连体婴儿,

更恐怖的是——一夜之间就长得有两手相围那么粗!

在那个崇拜鬼神,迷信得不要不要的年代,

太戊吓死了,问伊陟说:“这可咋办啊,不是闹鬼了吧?”

伊陟很淡定,

他说,大王你别怕,不要跳大神降妖除魔啥的,

我听说什么妖孽都干不过“德”这把超级大杀器。

是不是你德政不够啊?好好积德行善吧!

——你看,这就叫贤相!

太戊乖乖听话,坚决执行。

过不久,果然桑树枯死了。

然后:“殷复兴,诸侯归之”。


然后呢?

然后又过了好几代,又衰了。

这时候,祖乙登基,殷复兴。

为什么复兴?

太史公没说,只提了一句:“巫贤任职”。

看来司马迁的意思是,这次复兴,跟巫贤有很大关系。

又经历了五位帝王,到帝阳甲的时候,

又衰。

紧接着阳甲弟弟盘庚继位,又兴。

兴的原因是盘庚,按汤的德政来治理国家,百姓安宁。

然后盘庚崩,他的弟弟小辛接棒,又衰。

小辛崩了,又是弟弟小乙接力,还衰。

然后轮到了小乙的儿子武丁。

武丁接过棒子,就日思夜想,

琢磨着不能再衰了,怎么能让商朝满血复活啊,

可惜没用——没有贤臣辅佐啊。

他愁得三年不发号施令,把政事都交给宰相,

自己默默地去考察民俗民情,顺便访求猛人。

找到了吗?

找到了!

准确地说是“梦到了”!

他梦见了一个名字叫“说”(通“悦”)的圣人。

武丁第二天上朝一看,满朝文武既没有叫“说”的,

也没有长得象他“梦中圣人”的。

他不罢休,让大家满世界找去。

——这一找,让人大跌眼镜!

找是找到了,但这个人卑贱低微,是个苦役犯,

正在“傅险”这个地方,服苦役修道路呢!

武丁不管,照用不误,

因为在傅险这个地方发现的,

所以这位历史上著名的贤臣,被称为“傅说”。

有后人分析这个事情,

说其实武丁早就找好这个人了,

只是他出身过于卑微,

一旦超拔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怕不能服众,

所以故意编了一个梦出来,

在那个迷信的年代,

让大家都认为这是天意,也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我认为这个猜测很靠谱。

然后呢?

然后奇了怪了,

武丁也发生了和他的祖宗太戊一样的事情。

他祭祀成汤的时候,

一只野鸡突然飞到鼎的耳朵上面,瞎叫怪叫。

在全民疑神疑鬼的商朝,

武丁又怕了,担心有不好的事情要发生。

怎么办?有事拨打110.

傅说就是他的110.

傅说只说了一句话:“你别怕,回去把工作干好。”

于是,武丁真的好好工作,天天向上。

于是,又复兴了!

这是商朝最后一次复兴,

此后的商王一蟹不如一蟹,

终于到纣王,满盘皆输。

好了,看到这里,你们发现没有:

每个衰朝代可能有不同的衰法,

但每个起衰复兴的朝代,都有共同的特点:

一位励精图治的帝王和得力的助手。

时代往往因为这一小撮人,发生巨变。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我们受的教育又是骗人的。

什么人民才是决定历史走向的根本力量。

从来不是!

人民的要求从古到今没变过:

吃得好穿得好过得好。

只要日子好,

无论你什么社会体制国家制度谁掌权,

其实无所谓。

然而真正决定百姓能不能过好的,

只是那些少数人,而不是人民自己。

精英当政,人民就好过了;

坏蛋或庸才当政,人民就衰到家了。

正因为精英的力量如此强大,

才让历史充满了偶然性。

比如秦末倘若是扶苏即位而不是胡亥,

大约不会有后来的汉朝。

假如蜀国一直有诸葛亮那样猛的人才,

虽无力一统天下,自保大约还是可以的。

所以,你们常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是错的。

“三个臭皮匠,抵得上一个诸葛亮”。

这种屁话假如能够成立,

中国大约早就是全世界最牛的国家了。

14亿人口,折合近5亿个诸葛亮,还不够牛的?

精英永远是精英

乔布斯说:

“一个出色的人才,能顶50个平庸员工”

我认为不对。

一个出色的人才无论多少个平庸的员工都抵不上

要不,你试试复制500个东方佳木去管苹果公司,

看看能不能发挥出10个乔布斯的力量?

没有精英的群众,永远是乌合之众,

只有被精英团结起来的群众,

才是“人多力量大”的团队。

精英治国,精英治企,

精英掌控着命运。

他们做对了,世界将越来越好;

他们做错了,世界将越来越糟。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史记』3亿个臭皮匠,也抵不上一个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