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

讨好型人格在心理学术语上又被称为“迎合型人格”,就是我们常说的好好先生。

   奇葩大会第8期,蒋方舟“羞涩”上台,谈了她作为“讨好型人格”的感受。貌似揭开了现在许多所谓“宽容大度”者的面具,显露其实自卑的现实。

   其实,看视屏时,自己是沉默的,就好像句句描述的都是自己。仔细想想“自卑感”就像一部分人的“优越感”,随着时间、地域的变动,在心里滋生,发芽。经常会想如何能做到所谓的“潇洒”,对不喜欢的人和事,爽快的说"不‘,就想蒋方舟在节目里说,很向往能够直接对不愉快的事进行“反抗”,直爽的表达出自己的不满。

  也许,对很多人来说,直接的表达“不满”是件理所当然的事情,毫无难处。但我相信,其实这个世界上,还有许许多多的人,TA们“沉默寡言”,好像对什么事情都“可以”、“无所谓”,好像总是没有脾气,对一切事情都能够接受,不会说“不”,也不会“急眼”。

  就是这样的人,一开始,周围的人都觉得TA是个“好人”,每一个阶段的毕业季,收到最多的赞美都是一句“人很好,很善良,对所有人都和蔼可亲”。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就不仅仅是性格,小时候的我们,遇到每一个“善良”的人,都会温柔以待,无论是坏孩子,还是好孩子,因为在那个躁动的年纪,遇到一个这样的人,就像是温暖的阳光,有着不同与年龄的善解人意。

  可是,长大后的我们好像变得有点不一样了,面对那些“平易近人”的人,会觉得无趣。在需要帮忙时想起,在需要被比较对象时想起,在孤单的时候想起。那些人好像一直在哪里,随叫随到,从不言拒。好像是你“最重要”的人。

  蒋方舟说自己的“讨好型人格”来源于内心的自卑,其实在某种程度上,这是最悲伤的一种说法。“讨好型”的人,看似有很多朋友,其实也许有的只是自己。

《断舍离》中提到:无论东西有多贵,有多稀有,能够按照自己是否需要来判断的人才够强大,能够放开执念,人才会自信。

  其实所谓的讨好只不过是怕“孤独”,但就像那句常见的鸡汤”人生而孤单,人生之旅本就是独行“,如果为了变得与世界”和睦“,而让自己疲惫得更加落寞。我们何不变成自己的朋友,恋人。讨好自己比讨好世界容易。我知道那个过程很难,也许会在洗澡时让水声掩盖哭泣,也许总觉得全世界都在用奇怪的眼神注视你。但,如果可以,请拿起画笔,捧上一本书,用绘画取悦自己,在书中寻找平静。请相信,渡过这个时间段的自己,未来的你会笑的更开心。

正如杨绛先生说“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


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_第1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