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发布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其中,全国6岁儿童的近视率为14.5%,小学生近视率为36%,初中生近视率为71.6%,高中生近视率为81%。
文 | 界面四川 黄雪梅
在成都城北一家眼科医院的大厅里,一个约摸四五岁的小男孩,正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测试视力。在他的旁边,还有一个八九岁的小女孩。
四五岁正是孩子们活泼好动的年纪。大概是初次经历,小男孩对视力测试感到有些新奇,也有些兴奋——他还不知道未来生活的艰辛。当然,我们所说的艰辛,只是针对近视而言,尤其是高度近视。
在这家医院的三楼,短短十来分种,就至少有三个少年,在父母家人的陪伴下,咨询近视手术。他们选择手术的原因都很一致:参军。工作人员反复叮嘱其中一个少年:做了手术之后,千万不要用电子产品,否则以后(再做手术)就很难了。
少年脸上没有多少表情,也不知道他听进去没有。
他们已经领略到了近视对人生的影响,但对近视危害的了解,恐怕依旧知之甚少。毕竟,很多人以为,近视可以通过佩戴眼镜或手术解决,却不知道,眼镜、手术只能解决人的视物问题,却永远不能解决眼球生理上的改变——拉长的眼轴,就像人长高的身体一样,再也无法变回去了。
很多人更不知道的是,相较正常人,高度近视更容易引发并发症,致盲性的几率是正常人的十倍。在临床医学上,高度近视会让眼轴拉长,并使视网膜受到牵拉而变薄,从而引发诸多并发症,如视网膜脱落、黄斑出血、黄斑裂孔、白内障、青光眼等。最严重的,就是致盲。
如今,中国近视问题极为严峻,近视低龄化越来越严重,而这带来的后果,就是在缺乏有效防控手段的情况下,发展为高度近视的机率越来越高。
一、53.6%,一个应该引起警惕的近视数据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高达6亿,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中国已然成为“近视大国”。
今年的4月29日,国家卫健委发布数据:经过调查,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其中,全国6岁儿童的近视率为14.5%,小学生近视率为36%,初中生近视率为71.6%,高中生近视率为81%。
这一组数据,是2018年下半年,国家卫健委与教育部、财政部共同组织开展的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调查工作。此次调查共覆盖全国1033所幼儿园和3810所中小学,总筛查人数为111.74万人。其中,幼儿园儿童(6岁)6.92万,各年级段中小学生104.82万。这是近期覆盖范围最大、年龄层次最全、调查人数最多的一次近视调查。
53.6%,意味着全国有超过一半的儿童青少年近视。这是一组让人触目惊心的数据。
还应引起注意的是:在小学和初中阶段,近视率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快速增长——小学阶段近视率从一年级的15.7%增长到六年级的59%,初中阶段近视率从初一年级的64.9%增长到初三年级的77%。更重要的是,高三年级学生高度近视在近视总人数中占比达到21.9%。
通常而言,300度以下是轻度近视,300至600度是中度近视,600度以上就是高度近视。前文提及,近视低龄化更容易发展为高度近视,而高度近视患者致盲的机率,至少是正常人的十倍。
调查结果也反映出这两个问题:近视低龄化严重和近视率增长过快。“我们经常进校园宣讲,以前幼儿园几乎没有近视的,现在每个班都有一两个孩子近视。”一位眼科专业人士这样说。
儿童青少年成为近视的高发人群,让近视在中国,已然由一个医学问题,变成一个公共卫生问题。因此,国家也将近视防控问题,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毕竟,只有做好近视防控工作,才能避免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又或防止发展成为高度近视。
二、近视防控,一种比手术更重要的干预手段
所谓近视防控,准确地说,是一种个性化的综合治疗预防近视的方案。
用谢艾芮的话说,就是“针对不同的孩子,我们可以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和光学措施,以及各种综合措施,人为干预眼球的发育,控制眼轴的增长速度,让近视控制在可控的范围之内。”
她从事眼科工作已经十五年,是四川省康复医学会视觉光学专委会委员、四川省视光师技能培训教师、国家一级视光师、国家司法鉴定法医临床及法医物证类鉴定人,有着丰富的小儿眼科临床经验。
在每一个专业眼科医生眼中,近视预防的重要性和积极意义,都远高于近视手术。毕竟,手术的原理是通过改变角膜的聚光性,重新将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从而让患者能够看清外物,但它无法改变眼轴变长、眼球变形,以及视网膜变薄的事实。也就是说,手术只是让人摘掉眼镜,并不能把眼球变回正常。
对此,国家卫健委甚至专门声明:近视只能矫正,但绝不会被治愈。
小安(化名)是谢艾芮的一名患者。他出生于高知家庭,父母都是高度近视。小安遗传了父母的近视。现代医学表明,遗传会导致近视。600度以下的中低度近视,遗传机率较小。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视,则视其父母情况而定。如果父母都是高度近视,近视的遗传机率非常大。
小安是在四五岁的时候,开始近视的。这个年纪视力正常的小孩子,还处于生理性的远视期。
所谓生理性远视,是由于生长发育的关系,学龄前孩子的眼轴,相较成人更短。这是眼发育的正常过程。随着孩子的成长,眼球成熟,生理性远视会逐渐消失,变为正常水平。
其远视度数,又称作远视储备。四五岁儿童的远视储备,应该在200度左右。小安过早地消耗了远视储备,未来发展为高度近视的几率,就非常高。
或许是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缘故,小安的父母对近视有着非常深的认知和警惕,很早就在正规医院给孩子验配框架眼镜,以矫正视力。然而,相较角膜塑形镜,框架眼镜对近视的控制程度相对逊色。小安的近视度数还是以每年一百多度的速度增长,很快就涨到了四五百度。
在专业人士眼中,角膜塑形镜、足够的户外活动和低浓度阿托品眼药水,是近视防控的三大有效手段。值得注意的是,低浓度阿托品眼药水目前并未在国内上市,且在学术界存在一定争议。眼科专家推荐的,还是角膜塑形镜和户外活动。
角膜塑形镜,俗称OK镜。它可以有效控制近视进一步的发展,也是目前医学界公认有效的近视矫正手段之一,但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佩戴。国家相关政策规定,儿童必须在8岁以后才能佩戴角膜塑形镜。
小安父母的做法是,坚持每天带孩子打乒乓球,并做一定量的户外活动。对儿童青少年而言,足够的户外活动,并沐浴阳光,也是近视防控重要手段之一。同时,小安父母还想尽办法改变用眼习惯,比如将一切看的书籍,改为可以听的。
后来,小安父母接受谢艾芮医生的建议,采用了一种不受年龄限制的RGP镜,并每隔三个月或半年,到医院做眼轴测量、屈光度的检查等,以了解孩子近视度数的增长情况。
根据其复查结果来看,小安的近视度数增长,从原来每年的一百多度,降为几十度,相较之前降了近50%。在谢艾芮看来,小安的父母对孩子的近视防控就做得非常科学,“家庭重视,有防控的意识,会选择科学的产品,临床随访做得非常好,而且规范,更听从医生的建议。从他本身的情况来看,如果不做好防控,成年后很容易涨到一千度以上,现在近视度数应该可以控制在七八百度以内,算是安全着陆了。”
应该说,近视是可防可控的。孩子与家长首先要做的,自然是预防工作,但得了近视也不必紧张,因为医生会通过一系列专业的建议和手段,去控制近视的发展,避免发展为高度近视。
小安是一个受益于近视防控的孩子,这得益于他父母的重视,然而,这只是个别家庭自发的行为。孩子近视与否,又或近视程度的高低,往往取决于家长是否了解近视的危害,以及是否具有防控意识。
目前来看,结果不容乐观。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相较2017年,呈上升趋势。
显然,近视防控工作的推进,是有难度的。
三、防控之难,难在意识的改变
近视防控,家长永远是第一责任人,但不是所有父母,都能像小安的父母那样,重视孩子的眼发育问题。
袁晓辉就对一个母亲感到极其无奈。她是国内知名的小儿眼科专家,也是成都中医药大学眼视光教研室学术带头人。她近期面诊了一个小孩,那个孩子有单眼弱视问题。弱视是一种视功能发育迟缓、紊乱,常伴有斜视、高度屈光不正的眼病。只要治疗及时,儿童弱视是可以恢复的,“3到5岁是最佳治疗的年龄。”但是,只要小孩过了12岁,弱视就无法治疗。
那个小孩子已经8岁了,一只眼睛的视力只有0.1,属于重度弱视。他的问题在于,“他的母亲管不了他,在家不肯遮盖正常眼睛,训练弱视的眼睛。”显然,如果那位母亲任由孩子视力恶化,“恢复到正常就很难了。”
弱视与近视的一个区别在于,近视尚能通过佩戴眼镜或手术解决视力问题,弱视则是戴眼镜都无法视物。
不论是弱视,还是近视,类似家长不重视孩子视力的情况,袁晓辉经常遇到。前段时间,她与同事赴四川达州地区义诊。她惊讶地发现,在接受检查的100个孩子里,只有几个人的视力正常,但更让她意外的是,“最后只有几个孩子才配了眼镜。”
这让袁晓辉深刻地意识到,我们国家的近视问题,不仅仅在于儿童青少年近视率的升高,更在于家长对近视危害的忽视,以及近视防控意识的淡漠。
或许也正是基于这些原因,有的家长即使重视,还是会走进防控的误区,给孩子的视力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
社会上有一种言论,即按摩、扎针,或者中药可以治疗近视。这在专业小儿眼科医生眼中,是极其荒谬的言论。且不说国家卫健委专门声明“近视不能治愈”,在临床医学上,即使是手术,也根本无法改变变长的眼轴、变形的眼球、变薄的视网膜,更何况按摩、扎针和药物。
“有一个小孩,十岁就近视了,大概有一百多度,但他的家长没有给他配眼镜,在外面给他扎了两年的针和做按摩治疗,结果现在变成500多度了。”袁晓辉这样告诉我们。显然,这个小孩的家长并非不重视,却在寻医的过程中听信虚假宣传,而走进误区,耽误了孩子。
事实上,袁晓辉、谢艾芮告诉我们,她们要改变的,不仅仅是家长的意识,还需要改变学校、老师,乃至整个社会对近视防控的意识。
“近视防控涉及的范围很广,小到一个家庭,大到全社会,这就需要家长、学校、老师、政府、社区等等,共同来推进。这是一件复杂、繁琐,也需要持之以恒的事,但也只有提高全社会的近视防控意识,才能把这种医疗行为,真正推进下去。”谢艾芮这样说。
四、正确的近视防控,听听专家怎么说
1、三岁起,给孩子建立眼健康档案
每一个小孩子都需要一个完整、详细的视力检查,因此家长要有给孩子建立眼健康档案的意识。专业医生的建议是:从三岁开始,就带孩子到正规的眼科医院检查建档。
建立档案的目的是筛查孩子有无弱视,有无近视趋势等等。其中,检查近视趋势是查验孩子的远视储备。例如,五岁左右的小孩,应该有200度左右的远视储备,如果不够,就有近视的趋势。对此,袁晓辉的建议是:我们会建议家长多给孩子做户外活动,饮食上应该注意什么,以及少用电子产品等等,通过过这些来预防近视。
2、应该配框架眼镜,就要配框架眼镜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配了框架眼镜,度数反而增加,因此眼镜是无效的。事实上,这是一个误区。
需要厘清的是,成年人戴的框架眼镜,并没有近视防控的作用。那是一种普通的眼镜。
在专业防控领域,有一种功能性的框架眼镜,镜片通过特殊处理和设计,被称之为离焦镜片。其原理是通过科技的方式,人为地改变焦点,以达到近视防控的目的。
当然,如果条件允许,更有效的是OK镜。在孩子佩戴期间,OK镜的近视防控有效率可以达到50%-60%。也就是说,同龄的孩子一年增加100度的近视,佩戴OK镜的孩子,一年增长只有50度左右,甚至是没有增长。
这些眼镜都是医生根据孩子的眼睛参数,专门定制的眼镜,且采用的是光学的矫正方式,因此不是在眼镜店或社会机构就能购买到的。
医生之所以建议近视的孩子要佩戴框架眼镜,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医生可以借此了解孩子近视增长的情况,以及问题的严重性,从而制定更加个性化,也更有效近视防控方案。
3、裸眼视力指标,不是衡量近视的唯一参数
有的家长衡量孩子近视是否好转,以及度数是否得到控制,还有可能走进一个误区,就是单纯以视力高低来判断。
事实上,临床上有很多手段提高祼眼视力,甚至包括按摩或药物治疗等等,但这并不代表近视度数降低。
在专业医生的眼中,视力与近视没有直接对等的关系。
他们往往不会太看重视力的高低,最为关注的,是孩子眼睛的生长情况等一系列生理指标。它包括眼轴的生长,眼球一个区域的变化,以及眼底的一些参数等等。
医生防控的手段,也是通过综合的措施,人为干预孩子眼球的发育、眼轴的增长速度等一系列生理指标,将近视控制在可控制的范围内。
当然,近视防控最重要的就是:
4、到专业的医院,找专业的医生,尤其是小儿眼科医生
近视防控是一个非常系统、专业的医疗行为,与眼镜店配眼镜有着本质的区别。
它需要在专业的眼科医院,通过专业的视光医生,去做一系列综合的检查,才能定制出的一套科学、合理的近视防控方案。
在正规的医院里,家长不必担心因孩子小而无法测试视力,因为医生并不一定需要这一数据指标。更多的,医生会通过做眼轴检查,或散瞳验光等,判断孩子的眼健康情况。
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因为专业的细分,家长一定要给孩子选择小儿眼科医生。
专家的建议可以防止家长走进误区,但说到底,儿童青少年的近视防控工作的关键是落地,否则,一切都将是空谈。
在成都,就有这样一家专业的眼科医院,在国内多次率先推出各种近视防控措施,切实将防控工作落到了实处。它就是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银海眼科医院(以下简称银海眼科),也就是文章开头提及的眼科医院。
银海眼科与成都中医药大学眼科学院,实行院院合一统一管理,是集医、教、研三位于一体的研究型大型专科医院。医院按国家三级甲等专科医院标准建设,配备先进的眼科专业设备。众多国内外中西医专家、学者担任医院各专业领域学术带头人,以高质量服务面向广大眼病患者。文中提及的袁晓辉医生,是银海眼科医院副院长,谢艾芮医生则是该医院屈光小儿眼科副主任。
自成立之日起,银海眼科就致力于推进儿童青少年的近视防控工作。银海眼科院长段俊国认为,近视防控必须从儿童青少年抓起。关注儿童青少年眼健康问题,可以从源头上做好防控工作。
在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与眼病防治方面,银海眼科可以说走在了最前面。
国家教育部、卫健委等八部委联合印发《综合防治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成都市政府出台了《成都市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工作行动方案》,并明确提出:到2023年,力争全市儿童青少年视力状况明显好转,总体近视率在2018年的基础上每年至少降低0.5个百分点。
对此,成都市金牛区政府及相关部门与银海眼科率先实施了《金牛区“眼健康工程”实施方案》。仅仅两年时间,银海眼科就取得了区域儿童青少年近视率下降2.83%的成绩,远远高于降低0.5个百分点的要求。
如今,这种“银海模式 金牛经验”已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认可。在此,我们也有必要去观察银海眼科推进近视防控工作的思路和经验。
银海眼科效果图 图片来源:银海眼科
“六位一体”联防联控机制,打造“银海模式 金牛经验”
段俊国是成都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天府杰出科学家,现任成都中国医大学眼科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银海眼科医院院长。
工作中的段俊国院长(右) 图片来源:银海眼科
段俊国表示,为了把近视防控落到实处,2017年6月6日,银海眼科与成都市金牛区教育局签订了全国首个“青少年近视防控能力提升计划”合作协议。
协议计划通过3年时间,银海眼科在辖区内7所试点中小学打造14个近视防控样板班,培养140名“T+N”近视防控指导教师,实现全域范围内建立13万余青少年眼健康档案;派出顶级专家和志愿者团队,深入学校、企业 、社区等,为市民提供科普宣教、健康咨询、眼科义诊、科普大讲堂、眼健康档案建立服务;会同四川省视力保护科普基地等相关专家,制订青少年近视防控能力提升计划实施方案,提倡“政府-社会-医院-学校-家长-学生”六位一体的青少年近视防控模式;启动“成都市金牛区青少年近视防控能力提升计划公益活动”,为沙河源小学、凤凰小学、抚琴小学、金牛区实验中学、蜀西实验学校等7所中小学共14个示范班约800名学生和家长进行眼健康科普讲座、医学视力检查,并建立健康档案。
1、全国率先建立眼健康档案
银海眼科医生给学生做专业检查 图片来源:银海眼科
成都市在出台的行动方案中提到:要完善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电子档案等。事实上,在此之前,银海眼科已开始推行儿童青少年的眼健康档案的建档工作。
为此,银海眼科开展了一系公益活动,由专业的医生和视光师,给孩子们做了极其全面的检查,主要包括视力测试、电脑验光与眼压、眼位检查、测眼轴、散瞳、检影验光等。
学生、家长在银海眼科接受医学验光 图片来源:银海眼科
截至目前,银海眼科已为金牛区34所中小学学生,免费建立了近2万份眼健康档案。这些档案记录了每个孩子的性别、年龄、体质类型、角膜曲率、屈光度、眼压、眼轴、视功能、环境因素等,以帮助医生发现孩子的近视苗头,并有效评估并进行早期的科学干预。
银海眼科谢艾芮主任科普专业知识 图片来源:银海眼科
2、全国率先打造示范班,培养近视防控指导教师
"近视防控指导师"培训班开课 图片来源:银海眼科
银海眼科不断提升学校、老师、家长和学生们的眼健康意识,推行眼健康科普知识,用实际行动传播爱眼护眼的科学观念。
2017年12月,银海眼科打造了首批中学示范班,并得到了金牛区实验中学7年级8班50名同学和家长的积极参与。银海眼科的专家给学生和家长们科普了视力正常标准、生活习惯、不利环境、近视误区、近视防控手段等知识,并给学生和家长做了免费的全面检查。
银海眼科袁晓辉院长培训近视防控指导师 图片来源:银海眼科
今年5月底,成都市金牛区“T+N”金牛星光教师第二期“近视防控指导师”在银海眼科如期举行。来自金牛区各中小学、幼儿园的120余名老师,在银海眼科专家医生的培训下,学习了近视防控与角膜塑形镜、眼保健操的正确操作、儿童常见斜弱视、近视屈光手术、儿童常见眼病的防与治等多方面专业内容。
截至目前,银海眼科已培养了近250名近视防控指导师,远高于协议计划数目。
正是银海眼科通过多个层面去加强近视防控的力度,消除防控的误区,家长在生活中、老师在教学工作中,才能够正确引导孩子们科学用眼,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
3、改善光源,打造“健康教室”
今年2月,成都市首家经过光源改造的小学——成都市沙河源小学举行了以“增光明益视界——给孩子光明的未来”为主题的开学典礼。
学校完成了全部教室的光源改造工程,将36间教室的普通日光灯全部换成了防眩、防蓝光、无频闪、光线柔和的护眼LED灯。
银海眼科的专家们全程参与到光源改造的行动之中,从光源角度为保护学生视力提供了技术支持。
4、推行一系列宣讲和公益活动
银海眼科推出了一系列的宣讲和公益活动:“爱眼小博士课堂”,是将眼健康知识,与课外活动的方式相结合,寓教于乐,给孩子和家长做详细的眼健康知识讲解,有效引导孩子健康用眼,提高家长监督孩子正确用眼的意识,帮助和培养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青少年近视防控大讲堂,同样给孩子和家长们分享科学的护眼爱眼知识。
银海眼科推行的青少年近视防控进万家活动,全国首创地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从学校引进社区、深入家庭,对孩子们用眼情况、电子产品使用情况、睡眠情况,以及课业负担进行综合调研,率先在全国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从学校带进家庭。
银海眼科事业部主任韩晨新做基金项目介绍 图片来源:银海眼科
银海眼科还联合四川省红十字基金会发起“爱要让你看见”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公益项目,并共同创立了全国首个“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专项公益基金。
此外,银海眼科已在简阳、雅安、达州等地市开展眼健康公益活动和义诊活动。
银海眼科的公益活动 图片来源:银海眼科
近视不是小事,它关系到每一个儿童青少年的未来,也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做好近视防控,需要全社会的关注与行动。但愿,每个孩子,都能用一双明亮的眼睛,望见自己的未来。
文章转载于:界面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