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房子》读后有感

《草房子》读后有感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也许,我们谁也无法走出自己的童年……

这是一部作品以桑桑为主线,用第三人称,每一章节都是以一个人为主来叙述的形式,讲究品味的,纯美的少年长篇小说。

作品写了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六年中,他亲眼目睹或直接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感动人心的故事:少男少女之间毫无瑕疵的纯情,不幸少年与厄运相拼时的悲怆与优雅,残疾男孩对尊严的执着坚守,垂暮老人在最后一瞬所闪耀的人格光彩,在死亡体验中对生命深切而优美的领悟,大人们之间扑朔迷离又充满诗情画意的情感纠葛……这一切,既清楚又朦胧地展现在少年桑桑的世界里。

最开始出场的,是秃鹤。他所在的小村子有很多很多的枫树,每到秋后,枫树一树一树地红起来,红得很好看。但那个村子,却有许多秃子,秃鹤就是其中一个。当然,秃鹤原名其实是陆鹤,可因为是个“十足的小秃子”,所以油麻地的孩子,就都叫他为“秃鹤”。这是一个自尊心非常强的小子,他不喜欢别人一直摸他的头,不喜欢自己跟别人“不一样”,就想尽了办法——躲避,甚至反击!使人印象最深的,自然是那次会操,秃鹤用了他特有的方式:不仅使油麻地小学丢失了本该有的荣誉,而且还成了笑话。报复了他人对他的轻慢与侮辱。我本以为秃鹤的故事,就到此结束了,他也会就这样消失平白地“路过”油麻地的故事。然而,曹文轩先生的文笔是让人惊喜的。秃鹤后来,却恰恰用他的“不一样”,为油麻地小学争取到了更大的荣誉,温暖了油麻地小学所有师生的心,洗涤了所有读者的心灵。

最令人动容的,是秦大奶奶的故事。

秦大奶奶那座在西北角上龟缩着的小草房,是在她和她的丈夫用几十年心血换来的土地的中心建成的,那是一块极好的地四面环水,麦子也长得极好,就等五月收获了。可没等到收获的季节,丈夫却已死,地也即将成为公有,成为办学地址。秦大奶奶为此做了誓死的反抗,可还是没能阻止学校的建成,终于跟政府协商让步了之后,在油麻地小学的一角,给她盖了这间小小的草房,并允许她保留一片小小的土地。

可,矛盾没有停止。桑乔任油麻地小学的校长后,桑桑一家来到了油麻地小学。对于学校要求完美无缺的桑乔,总觉得秦大奶奶住着的西北角在破坏着油麻地小学的和谐与好格调,是污点!于是想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来进行整治:在学校各处种上楝树,秦大奶奶屋子附近的艾也拔掉,种上楝树,可秦大奶奶回来之后却在刚长出来了的树苗上面打滚;沿河栽种垂杨柳,秦大奶奶屋后的艾从里也栽种,可秦大奶奶和她的“战士”(鸡鸭鹅)们一起作战,在拔了垂杨柳又被桑乔派人来栽种之后又拔去……这次,不仅没成功,反而还被秦大奶奶和她的“战士”们“反击”了:它们在校园里面乱飞乱跳,不止影响了上课纪律,而且还在镇上派人来检查工作时捣了乱!这次,桑乔决定软的不行,来硬的,甚至直接喊几个壮汉用门板来把秦大奶奶抬走。可人是活的,秦大奶奶安静地任由他们抬过去之后,到了晚上又自己走回来,躺在艾地里,反复了好几次。嘴里呢喃着:“我不走,我不走。”的秦大奶奶,躺在艾地里,清早醒来被人发现一身寒霜的秦大奶奶,无不让人动容。文中也写道:“以后的日子,秦大奶奶就在‘被人发现在艾地里、又被人抬走,又被人发现在艾地里、又被人抬走’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一日一日地度过……”

不可否认,这样的秦大奶奶会让人觉得:这真是一个不讲道理的奶奶!妥协了,自己也好受不是?可当看到作者写道:“秦大奶奶拄着拐杖,久久的站在她的艾地里。她想着秦大,想着当年的梦想,想着那一地的麦子,想着月光下她跟秦大醉了似的走在田埂上,想着她从乡下到区里、县里的奔波与劳顿……她在风力留着老泪。”时,你却又似乎能理解秦大奶奶的坚持。她并不是不讲道理,只是,这是她和丈夫倾注了一生的精力与寄托的地方,怎么舍得,就这样拱手让人?

后来,这个“不讲道理”的奶奶,却在一个初春时节,为了救一个二年级的小女孩毫不犹豫跳进冰雪融化的河里,而差点丧命。再后来,她又落入水中,原因竟仅仅是为了油麻地小学的一只南瓜,这次落水,秦大奶奶再也没有醒过来,她终于与油麻地的人们永远地分别了。

而这样一个荒唐的去世原因,这样一个令人动容的垂暮老人,甚至你都会认为自己是那之前为难过她的人,因此感到愧疚。但反过来想,秦大奶奶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大的变化?答案是爱。桑桑以及油麻地人们对于秦大奶奶的,以及油麻地人们之间的纯朴的爱。关爱、纯朴、感恩书写了秦奶奶完美的最后一笔。

这一整部作品,除了秃鹤和秦大奶奶之外,还有穿插在整个故事中的主人公桑桑、身在红门的即使家门没落以后依然坚韧骄傲的杜小康、文静聪明的纸月、撑起家庭重担的细马、痴情的蒋一轮和白雀……等等。作品里的每一个角色,甚至每一个情景都会让你身临其境,每一个人物似乎都活生生地站在你的面前,让你体会着他们的感受,经历着他们的故事。更重要的是,纯朴的油麻地人们,所展现出来的人性之美,从而散发出来的独特力量。我想,这也是一开始,书中所写的:“也许,我们谁也无法走出自己的童年。”桑桑在小学六年里,生活在那样的温暖的地方,经历着那么多的有趣的事。这样的美好的童年,不仅仅是桑桑的童年回忆,更是我们每个人心里的对于童年的回味。

同时,作者在用这些最纯朴的的故事,讲述着最纯、最真的爱,告诉着我们:很多时候苦难挫折会蒙蔽住我们的双眼,甚至有时灰暗会蒙蔽我们的心灵,但,请一定相信,人性本善,世界还是如童年时那般纯真与美好,生活总会在你尝尽了苦痛之时给你回报。所以,不忘初心,满怀感恩,笑对生活。

你可能感兴趣的:(《草房子》读后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