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未必学不好,可能只是选对方向

-1-

美国个人效率大师蒂莫西·费里斯能说六门外语:中文、韩文、日文、德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然而高中时他和大部分人一样,认为自己没有学习语言的天赋。

高二在学习了半年日语之后,他作为一名交换生,到了日本。在开学前的晚上,他告诉寄宿家庭妈妈第二天早上八点喊自己起床,这样简单的一句话却也没有表达清楚,还闹了笑话。

那个高中,他是唯一的外国人,没有开设针对如何学习日语的课程。他用遍了当时可以找到的材料,日语学习却没有太大的起色。直到他开始集中精力学习日本最常用的1984个汉字,在日本的许多出版社中也限定只能使用这些字。全力学习这份材料后,进步神速。16岁他回到美国后,从事日语翻译工作。

将功夫用在刀刃上,寻找出最有价值的核心部分。他用这种方法学了十几种语言,可以同时说读写六种。

蒂莫西·费里斯还有一项探戈舞吉尼斯世界纪录,在学习探戈一个月之后,从交际舞小白成了世界冠军。

他收集了许多探戈冠军的资料,研究他们的能力和特点,找到他们推荐的一些练习方法。同时报了班,根据教练的推荐,将冠军的方法与教练的建议结合起来,挖掘出自己最需要练习的技能点。通过这种方式的练习,他在一个月后的探戈比赛上,成了世界冠军。

这是“材料优于方法”的学习方式,做正确的事比正确的做事更重要。如果能在选对方向的同时,采用正确的方法,还有什么能阻挡住你前进的脚步呢?

-2-

有一同学是超级学霸,考研时英语成绩并不是特别突出的他,考了80多分,对于英语只超出国家线几分的我来说,那是一个难以企及的高度。

我很纳闷,他是怎么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大的突破呢?向他取经,他所采用的方法是:根据词频记单词,只出现过一次的单词不用背,从来没有考过的出现的概率及其低,也不是重要部分,直接忽略。5500的考研词汇只需要看三千多,再加上之前的词汇量,需要记忆的单词并不多。

我的学习材料是一整本的词汇书,从头开始背起。孰上孰下,立有定论。

我们都在背诵万能作文模板时,他根据近十几年的高分作文,总结了几个高big句式,极其节省时间。

想必老师们看惯了千篇一律的万能模版之后,几个新鲜又有深度的句子会让人眼前一亮吧。

现在我才意识到,原来自己所有的学习方式都是靠本能来驱动的。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没有具体的使用场景,拿到学习资料之后便从头开始看起,学完之后不了了之。

作为一名前端程序员,据说前端知识量每18个月就会翻一倍。没有超强的学习能力,就意味着跟不上技术的脚步。

当要学习新的框架时,本能反应就是去网上找相关文档,拿来先从头到尾看一遍再说,经常被看不懂的概念和API搞得心力交瘁。看完之后,动手开始写功能,才发现里面大部分东西根本就用不到,只需要最核心部分就行。

调整学习策略后,先分析需求,预估可能需要的一些功能,根据功能去学习文档。先能够搭建出最基本的功能框架就可以,其他的后续再添加。

发生了什么呢?之前是有什么材料,有用没用我先看完了再说,在时间精力有限的情况下,效率低下不说还容易让人产生挫败感。调整后,根据使用场景,选择最重要的部分来学习并且践行,后续再逐步调整,代码呈现效果所带来的激励是无与伦比的。

-3-

学习力是将自己从外界获取到的知识资源转化为知识资本的能力,是有关如何学习的元能力。我们都在学习各方面知识,却极少有人学习“我们应该如何学习”。选择方向便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

有效产出=效率*时间

时间是一个不可控量,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单纯地延长时间,并不能使我们获得核心竞争力,但可以提高效率。效率这个词语有两方面的含义,在最有价值的方向,正确地做事。

走错了方向,即使你有火箭一般的速度那又怎样?只能让你离目的地更远。在学习前先问问自己:我要学习的这个东西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最有价值的部分是什么?如果不知道,先看书、向人请教,尽力把这部分搞明白再说,然后行动起来j事半功倍。

选择最有价值的部分,尽力去做。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未必学不好,可能只是选对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