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乡——水稻之乡

我的故乡——水稻之乡_第1张图片
美丽的水稻
这篇文有点长,因为关于家乡,关于童年,想说的太多,感谢亲爱的你能耐心把它读完,相信你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我的故乡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位居中原大地,自夏朝至宋金时期的3000余年间,中原地区一直是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先后有200余位帝王建都或迁都于此,自古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 "之说,逐鹿中原,方可鼎立天下,历代统治者皆认为把中原纳入版图的王朝才是中国的正统王朝,统称为中原王朝,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或有考古证据表明的八大古都中,中原地区占据四个,分别是洛阳、开封、郑州和安阳。

很荣幸的,我的故乡—杜良,便隶属美丽古典的旅游城市及小吃之城——古都河南开封,是一个再寻常不过的小镇,我出生的村庄是这个寻常小镇上的一个再寻常不过的小村庄。只因了盛产大米,杜良在方圆百里也算小有名气,“杜良大米”成了她的名片,被大家亲切的称为“水稻之乡”。特别是“黄金晴”,晶莹剔透,颗粒饱满,松软而具有弹性,是各种大米中的佼佼者,销量一直稳居榜首。

我的故乡——水稻之乡_第2张图片
晶莹剔透的黄金晴

众所周知,大米的前身是水稻,由一株株小小的、绿油油的水稻苗,变成金灿灿的稻粒,最终变成晶莹剔透的大米,需要经历很长一段过程和多道工序,每一粒米里都蕴含着乡亲们诸多的汗水、心血和辛苦劳作。写到这里,我的思绪不禁穿越时光隧道,飞回了那个生我养我的小村庄,飞回了二十余年前那段有趣又令人苦恼的童年时光……

由于家里地多,我家足足10亩,当时也没有什么现代化机器,水稻的栽种和收割全凭乡亲们的两只手,孩子们也从小就开始跟着大人帮忙干活,所以对水稻从席苗直至到餐桌上的整个过程及所有工序我都记得,但毕竟当时年龄小,有些细节的东西记的不一定完全准确,但这其间的乐趣和苦恼我却是记忆尤深的,且听我慢慢道来。

01 席稻苗

这个步骤一般不需要孩子们参与,大约是将带皮的稻种泡水后撒在被打成长方形的喝足了水的湿地上,一般一周后就能看到细小的绿芽萌出了,我们是不盖大棚的,用的是溜地薄膜,当稻苗出土达到一定高度,就会冲破薄膜,呈现出下图的景象,“席稻苗”的“席”字用的好,从下图可以看出,长势喜人的稻苗铺成了一条条“席子”,放眼望去,无数条绿色的长席随风摇曳,形成了别样的风景,美不胜收。

我的故乡——水稻之乡_第3张图片
长势喜人的稻苗

02 薅稻苗

这个步骤我特别熟悉,是在水里操作的,水稻喜水,整个生长期都是离不开水的,而我们用于灌溉它的,都是黄河水,所以说,黄河真的是我们的“母亲河”,是哺育生命的摇篮。

约莫六七岁的时候我就开始跟着爸妈薅稻苗,那时候我总是站在小板凳上蒿,不敢让脚没进水里,因为水里有一种叫做水蛭的动物,我们俗称“马鳖”,它会偷偷爬上你的腿,咬破,喝血,听说有时甚至会钻进肉里,但不是太疼,会有一点痒。

如果你干活太投入,时常发现不了它,它喝饱会自动游走。如果你比较敏感,早早发现了它,别紧张,只需要狠狠的用手拍它,它就会落荒而逃,用手揪是很难揪下来的,因为它吸力很大,越揪吸的越起劲。

话虽这样说,我还是很怕它,总不沾水也是不可能的,有时突然觉得腿有点痒,一抬腿猛然发现腿上趴着那个软软的、黑黑的、满足的扭曲着让人作呕的身子愉快的吸着我的血的“畜生”,我会突然大叫起来,同时在水里乱跑,完全忘了要用手去把它拍下来,等旁边的人提醒了“拍它,拍它”,我才边跳边拍边扯把它弄下来,现在想想还心里发毛,心有余悸,这也成了我童年的苦恼之一。

就这样一棵棵把稻苗薅下来,根上的泥尽量涮干净,有一大把的时候用稻草把它们捆起来备插秧用,一弯腰就是半天一天,挺腰疼的,每每说腰疼,爸妈就笑着说:“小孩子家家的,哪有腰啊?”一直不解,小孩子真的没腰么?

我的故乡——水稻之乡_第4张图片
蒿稻苗

03 插稻秧

起初跟着做农活时我还不会插秧,就负责运送稻苗,将捆好的稻苗由田地的一头运送至插秧者身后,并估计好大概多远距离能插完一捆稻苗,按照那个距离依次排开。

我特别喜欢这个工作,因为运送期间我可以在水里撒欢、游泳,其实说游泳有些牵强,毕竟水的深度有限,但趴在里面勉强能没过我瘦小的身子,两只脚在水里胡乱弹腾一番,便乐的不行,小孩子的快乐真的来的特别简单,经常能看到浑身泥巴的孩子在水里嬉戏打闹,难免被泥巴弄脏的小脸迎着阳光,眯着眼睛,张大嘴巴,笑靥如花,画面甚是美好。

做这个工作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一直在动,符合小孩子爱动的天性,且这种情况下,水蛭想爬到我们身上特别难,完全没有可乘之机,呼呼。

长大了些,便让我参与了插秧工作。这个工作是很严肃的,因为插秧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水稻将来的收成,所以必须有年龄和资格限定。

我总是很认真的插秧,讲求质量,所以速度相对慢些,这个还考验一个人的目测能力,是否能做到插的横平竖直,始终如一。有的本来插五列,插着插着就变成了四列,三列,也有的越插列越多,最后把自己搞的都把不住了……

爸爸妈妈有时让我和姐姐们比赛,看谁插的又快又直,当时居然还很正式,挺紧张,生怕自己落后,铆着劲儿往前冲。最后无论谁输谁赢,都大大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改掉了我们爱偷懒的毛病,现在想来,暗暗佩服父母的高明策略。

那么大块地,就那样将稻秧一撮一撮的插进泥土里,真的是一项很大的工作量,经常一天下来,腰都直不起来了,连续泡在水里数日,手和腿脚都被泡的淤胀发白,不得不赞叹自己和父母及众乡亲乃至广大农民群众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精神,真的是“小小一粒米,来的不容易”啊。

我的故乡——水稻之乡_第5张图片
插稻秧

我的故乡——水稻之乡_第6张图片
插秧初完成

04 薅稻草

薅稻草是一项虽不累却持久的工作,记得我们总是在薅稻草,这一茬还没完,下一茬又长起来了,而且稻草和水稻长的特别相像,像亲姐妹一样,只不过水稻的叶子略涩,颜色稍暗,而稻草的叶子光滑,颜色鲜绿透亮,不过有时还是会错把水稻当成稻草薅掉,怕挨吵,赶快偷偷扔掉。少了稻草这个强劲的对手跟它争营养,水稻便能长的更加茁壮,将来的稻穗也更加丰满。

置身万亩稻田之中,每当清风吹来,一望无垠的绿色海洋碧波荡漾、碧浪翻滚,好不惬意,令人陶醉。尽管如此,对于小孩子来说,这终归不是我最想做的事情,我想玩,想和小伙伴们跳皮筋、丢沙包、踢毽子、做游戏、过家家,哪一样都比在田里薅稻草好玩,所以,犯懒的时候被叫去薅稻草,也是童年苦恼之一。

我的故乡——水稻之乡_第7张图片
栽上长稳的稻苗

我的故乡——水稻之乡_第8张图片
欲抽穗的水稻

05 浇水

水稻水稻,顾名思义,它是一种离不开谁的植物。起初黄河水充足,只需开闸放水,疏通沟渠,将黄河水引流至稻田即可,营养丰富的黄河水足以供给水稻的全程生长。只是渐渐地,黄河水越来越少了,无法满足水稻大量饮水的需求,又不能眼睁睁看着它们口渴变蔫儿,只能在田间打井,用拖拉机带动水泵抽地下水去为它们解渴。

爸妈经常彻夜在稻田里浇水,打个地铺睡觉,地里蚊虫很多,加之需要定时去查看水位情况,其实根本睡不了觉,我和姐姐便做了饭给爸妈送过去,有时带去一个西瓜,两瓶啤酒,那便是最美味的野餐。

我的故乡——水稻之乡_第9张图片
稻田浇水

06 收割

秋天到了,水稻也该成熟了,忙活了几个月,总算到了收获的季节。看,水稻们个个笑弯了腰,远远望去,到处是金黄一片,走在这片金黄之中,确有番别样的味道。他们像一个个绅士向你鞠躬,还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不愿抬头。愈饱满的稻穗,头垂的愈低,这使我联想到头脑愈丰富的智者,愈是谦卑。

秋天是一个繁忙的季节,硕果累累是它最贴切的形容词。那时还没有水稻收割机,十来亩地也全凭爸妈和我们姐妹几个一镰刀一镰刀的把它们割倒,割十来把组成一捆儿捆起来。经常是天微微亮就开始下地收割,比较凉爽,中午派个代表回家做饭,这个代表经常是我,他们约莫着饭做好了就回家吃,吃完休息一会继续下地,直到天黑的看不见了。其实镰刀将水稻杆割断的刷刷声也蛮好听的,很有节奏感。

我的故乡——水稻之乡_第10张图片
水稻成熟了


我的故乡——水稻之乡_第11张图片
收割水稻

07 脱粒

割倒的水稻捆成整齐的稻捆儿便被拖拉机拉到脱粒的稻场里,静待脱粒。这道工序需要的人手比较多,用的是半自动脱粒机,通常是几家亲人或邻居合作完成,分工合作。

首先有人负责搬运,源源不断的把稻捆运送至脱粒机旁边,再有人把稻捆儿解开分成若干小把,并传递到站在脱粒机后的人手里,站在脱粒机后的通常是四个人,两人一组,中间的两人先接过稻把,双手掬着,放在迅速转动的脱粒机轮子上,来回翻转几下,稻粒便都从稻杆上窜了出去,再传给外边的人,再那样掬着翻转几下,确认脱干净了,便把空空如也的稻杆扔在旁边待专人收走捆好,这些晒干可以用来编制草席,用于大棚种植冬日的保暖等。

里面的每种职位我都担任过,最刺激的还是站在脱粒机后脱粒,看着旋转的巨轮迅速将稻粒从其杆上剥离,飞窜出去,那感觉倍儿爽。但这个有一定的危险性,有时手一松,整把水稻便会被巨轮卷走,甚至感觉双手也差点被卷进去搅碎。

我的故乡——水稻之乡_第12张图片
水稻脱粒

08 脱皮

这道工序比较简单,晒干的稻粒放到脱皮机器里就ok了,一边是白花花的大米,一边就是传说中“吃糠咽菜”的糠,是猪猪美味的食粮。

我的故乡——水稻之乡_第13张图片
水稻脱皮

好了,接下来的不用我说了,香喷喷的大米饭出炉了。

我的故乡——水稻之乡_第14张图片
香喷喷的米饭

到我读高中的时候,我们村便不再种水稻了,说是因为来到我们这边的黄河水量越来越少,不足以供给水稻种植的需求了。从此,水稻变成了棉花、玉米、大豆等农作物,种植水稻带给我的乐趣便消失了,变成了一遍又一遍的掰棉花叉儿和封棉花,且做些都正好在暑期,劳动繁重、枯燥又天气酷热难耐,且使原本就皮肤黝黑的我被晒的更加黑了,这些都使我不太喜欢种植棉花,怀念那段种植水稻时的“水上乐园”般的生活。

不过,虽然我们村和周围几个村子不再种植水稻了,杜良的其他大多数村子还是以种植水稻为主,他还是方圆百里名副其实的、久负盛名的“水稻之乡”。

现在,在乡亲们的辛勤劳作下,我的故乡越来越富、越来越美了,曾经泥坯和蓝砖的破瓦房都变成了镶着瓷砖的双层甚至三层小洋楼,都拥有着瓜果蔬满园的独家小院,就是市区人梦寐以求的别墅啊,呼呼,衷心祝愿我的家乡越来越美,乡亲们越过越好!

我的故乡——水稻之乡_第15张图片
饱满的稻穗


我的故乡——水稻之乡_第16张图片
院子里的花草


我的故乡——水稻之乡_第17张图片
院子里的柿子树


我的故乡——水稻之乡_第18张图片
院子里的油菜花


我的故乡——水稻之乡_第19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故乡——水稻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