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两年让我明白的事情

2017.3.22

从哈尔滨回来已经好几天了,确定被哈工大录取也已经好几天了,我觉得应该写点什么东西给自己,当然要是能帮助到别人我也是非常开心的。

笔者2016年毕业于河南某二本学校,坚持两年哈工大(专业内最强之一),终于今年如愿以偿,初试成绩397。其实这样的文章好像写的有很多,考研帮和各种公众号会有大量推送,什么三跨二本逆袭985,调剂211等等或是鸡汤文,或是干货贴,各种本科渣渣考入牛校的大有人在。第一次考研的时候还会点开看看,第二次考研直接屏蔽推送,因为我明白了那终究是别人的故事,亦真亦假,与我无关。也许我们总是希望从他们的心路历程里找到共鸣点,以此来证明原来考研时有坏情绪的不只我自己,或者是让自己短暂的放纵找到一点成功者劳逸结合的借口。每次看完都会斗志满满,这也许就是这些文章所存在的意义。希望我的这篇随笔可以让准备考研或是正在考研或是犹豫二战的人看到自己想看到的内容,或是不一样的东西。

千万不要为了证明自己去考研

这其实是大多数二本、三本院校考生的通病。之所以说是通病,是因为这样的出发点真的百害而无一利。

笔者本科就来自于二本院校的不好不坏的专业,自认为高中还算是中等偏上的水平,高考考一个211不成问题,没想到,不走学运,2012年高考数学好像是比较难的,溃败于数学,不敢复习,借口于家里的原因而走了一个二本。于是希望考研考入一个响当当的学校,以此向高中老师同学亲戚朋友证明,哥们还是很牛的,只是高考不走运气而已。

这就是我第一次考研的想法,也是我每天辛苦努力学习的动力。就为了考上那一刻扬眉吐气。这样的想法其实看起来并没什么不妥啊,确实有动力啊,第一次考研我每天六点半起床,除了上课都在自习室待着,我没有努力吗?不是,反而我太急功近利。仍然溃败于数学,150分的卷子没有100分卷子的政治英语考得高。二战时再次复习数学时才发现,不是题出的太难,是真的没有复习好,因为第二年复习数学时我居然还有好多东西根本没有看到,好多数学术语我居然第一次见到,好多数学概念我也只是记忆的模棱两可。所以,活该考的差。我只想拿高分,时间紧任务重,我以为掌握考过的真题就没有问题了,我的脑子里总会有一些胡思乱想,患得患失,不懂得从知识出发,而总是从试题出发。

考入一个更好的大学,可以改变你的人生轨迹,但永远证明不了你自己,因为根本没有观众,你向谁证明,又何谈证明之有?你以为你的亲戚朋友老师同学会因为你高考失败而彻夜难眠?你又以为你的亲戚朋友老师同学会因为你考研考入名校而对你仰慕不已?我们都希望成为生活的王者,成为朋友圈中的佼佼者,但是,做什么事的目的性太强,反而适得其反,摔的更惨。

请你自私一点,你正在做的这件事就是为了你自己,非要为了别人?结果的好坏非要别人的评判?得与失非得所谓的过来人告诉你?请不要再为了向别人证明自己去做任何事,请你先成为自己的王者,而不臣服于“别人”。

时间×效率=工作量,想一想自己到底能提高哪一个

所有的老师都会告诉你考研不是说你学习的时间越长考的分越高,重要的是效率。没毛病,老师说的很对,高效率短时间可以完成大工作量。关键是你效率真的能提高太多吗?

可能有很多文章会讲如何提高效率,如何提高速度,但对于我个人而言,我的效率可能就那么高,没有提高的空间了。但后来我发现一天或是一周下来,我比别人还是落后,即便我是二战,对知识点已经很熟悉了。这个时候我只能提高另外一个变量了,就是时间。我不笨,也不神,我明白同一个教室里的研友们大家的状态都差不多,都会烦躁,都会想扔书不考了,但大家每天的学习也都是学到很晚。当我把时间延长,我的工作量够了。

记得前段时间《朗读者》上有一位老人叫许渊冲,书销中外百余本,诗译英法唯一人。那期朗读者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许老先生如此饱满的情感。“一样是明月,一样是满山灯火,只有人不见,梦似的挂起。”九十多岁的老人回忆起往事仍能热泪盈眶,情感就那样自然的迸发。敬佩不已。提到许老先生其实是想说他现在仍然每天工作到凌晨三四点,他引用英国诗人(托马斯摩尔)“The best of all ways to lengthen our days is to steal hours from the night"。

说到这里,我是想强调时间的长度,我们每个人所能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可能只有30min,集中注意力可能也不超过两个小时,到效率有限时,我们所能做的就只有延长时间。2015年第一次准备考研时的初期阶段,暑假没有回家,在学校复习,除了辅导班的课程之外就是上自习,没有课的时候我觉得每天我学习八个小时就已经足够了,是我自己感觉到很满足了,没有浪费时间,而且学到了东西。后来我发现,无论什么时候,只要你决定考研了,学习的时间是越长越好,你累不死的,相信我,你每天花在自习室或者图书馆的时间可能有12个小时或者14个小时,可能真正有效的时间只有8个小时,6个小时甚至更少,倘若呆在自习室的时间只有8个小时,有效时间就可想而知了。

二战,不丢人

笔者2016年调剂成功北京某高校,放弃了;工作找到某公司,放弃了。为什么放弃?因为我想二战,而我需要一个借口,证明我自己不是没人要,而是我不要他们。我需要得到才能谈放弃。

这是我那时的想法,我觉得二战好像挺丢人的,努力了那么久到最后没人要,于是我对待调剂也很用心,等到我被录取再拒绝,那样我就可以昂首挺胸的对别人说:我选择二战是因为我宁缺毋滥,我敢于追寻我真正想得到的。其实后来我发现我根本没有机会说出这句话,因为你告诉别人二战时,别人只会说:挺好的,加油。

现在这个时候很多应届考生可能都在纠结是否要二战,甚至会把二战与否的优缺点列出来判断,咨询老师,咨询师兄师姐,希望得到一个既肯定又模棱两可的答案,希望别人能告诉你你就去二战,没问题,或者说千万不要,那只是一个不确定的未来。你面临的可能是来自家长和对象的压力。再考一年,再上三年,又是四年。毕业就二十七八了,那时才能工作,挣钱,但那时也得结婚生孩子了。想想未来就可怕。这还是比较好的结果,那如果再没考上呢?调剂还是这个学校,那这一年的二战又何必呢?

你可以有一百个理由说服自己不考了,要不调剂,要不工作。人这一辈子怎样都能过,大明星光鲜亮丽是一辈子,小市民柴米油盐也是一辈子。

你就只差一个理由说服自己继续走下去,撇开旁人的眼光,即便是最坏的结果,扪心自问,能接受吗?能,就做。

我们总是担心很多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反而行动起来畏手畏脚,可能真的做下去了,也就真的没问题。大多数的我们总是活在别人的眼里,越来越丢失了自己,我们总被教导不要太自私,要多为父母家人想想,你已经无法改变你的父母,他们已经在别人的眼里活了大半辈子,你也要这样下去吗?趁着年轻,就不顾后果的做一些你觉得有点酷的事情。

结语:

考研很辛苦,二战也很辛苦。但是收获却是极大的。这两年的时间里我觉得我学了比我大学四年学到的知识还多,思想的成长也是别人的说教根本无法触及的。体会过才了解到那一种痛苦与成功的喜悦。希望未来我可以像许渊冲老先生那样一直拥有充沛的精力和热泪盈眶的情感。

你可能感兴趣的:(考研两年让我明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