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7 秋招

在北京遇到了人大同学和小学同学,这次,在上海,遇到了LSE的。

遇到了LSE的一位从申请phd转向秋招的女孩,同校同系。用她的话描述就是,“落差很大,人都现实,没人care你录得有多难,学得有多累多拼命”,“学历到后面没有用”。相比之下,有一个开私募的老爸,或者是做私募MD的老爸,找工作都会顺利很多,哪怕专业不对口,人勤快点就行。

原来广发证券研究所(北京)(上海:)实习生工资只有70块钱一天,原来这些同学们被老板push到凌晨两点起来听美联储一手消息写报告。
原来我广发证券总部的投行实习这么多专业干货,导师愿意带,愿意答疑解惑,请假面试也理解;每天120的实习工资我嫌低,但比70块钱高吧;虽然有时候晚上也在干活,但是比凌晨两点要好一点吧。
原来中农工建四大行总行简历关没过的不是我一人,问了一圈发现LSE的全挂了,清华北大的也挂了。
原来拿着985的双学位➕ LSE的硕,被派去国有银行做柜员的不是我一人,发现大家都不会签约,宁愿继续失业也不签约。
原来北大的本硕博连读有没过简历关,北大的本科也没过简历关。
原来大家的央行都没进面试。
原来身边的人都会在面试的时候闻到某些国企的官僚气。
原来不是我一个人面了十几场面试之后觉得麻木,也不是我一个人觉得群面就是一群猴子演戏,评委看戏。
原来大家有北京飞来上海面试的,有国外飞来的,有湖南火车过来的,还有我,从广州睡了一晚上卧铺,只想这火车开得再慢点慢点,车身摇摇晃晃,在上铺也睡得很舒服。
我想去外滩陆家嘴看一眼东方明珠可是路太赶没看成。
而原来这么多人还在披星戴月地赶飞机,凌晨三点五点的北京,他们都见着了,不只是我。
原来我身边抑郁的这么多,自杀的这么多,年纪轻轻猝死的这么多。

我感到一阵畸形的感觉,有点无力。一开始以为这是我哪里做的不够好,后来发现不是我这种学生思维这么简单。
一直努力的我“一直选择生活的hard模式”【小学同学所言】,在爸爸去世的高三考上了人大,在满课的时候学完了统计双学位,在本科和研究生的时候申请到了两次全奖出国的机会,独立地在国外过了三年。
虽然家人对我有很多支持,可是细想想周边,有几个人能做到这些呢。后来想开了一点,想明白了一点,这不是我的问题,起码,不是我努力的问题。

问题在于从努力到结果的路,不是笔直线性的。有资源有背景的,基本上一上来就走快速道。我们努力,只是为了尽可能在普通车道上再前进一点,比以前再好一点。

本质上,大家就是想过好一点的生活,感受自己的价值。

这没什么错的丢脸的。我跑了北京,上海,广州,佛山:一天之内从北京飞回广州,下午一个电话又从广州飞回北京;见到凌晨三点的首都机场,零下几度的室外还有出租车在拉客。穿着两件衣服从广州的初秋穿越到了北京的冬天。见到了挂羊头卖狗肉的企业(说的就是你广发卡),把【催收】粉饰成【大数据建模】,“工位下就有床”,想睡就睡;把柜员营销用省行管培掩盖(说的就是你中行广东分行+上海分行)。然后面试的主管没问我一句实习经历,只问了简历的最后一条学生活动——然后我os六年高等教育+4条实习喂了狗。然后面试的HR好心劝我,换个岗位,你的条件超过了我们的需求。

然后是问独生子女的,家庭背景的……os:我独生子女跟你们有什么关系,我父母干什么跟你们有啥关系……我打辩论挺开心,你非说它枯燥严肃,那你要我还能说什么,真是笑哭……不过我也能理解,银行的本质就是营销。

同学们之间的聊天也不是校园里的嘻嘻哈哈,变成了社保,个税,五险一金,跳槽。

我已经不止一次在发言的时候感觉脑子空白,口齿不清,也许是以前熬夜太猛,作息吃饭不规律所致。感觉变成了一个年轻的中年人,也就23岁。

所以这次秋招,拒了北大研究所去参加秋招的我很遗憾,但并不后悔,虽然结果不尽人意,充满了各种狗血的、荒唐的、随机的、让人啼笑皆非的剧情。因为我知道这是人生中的必经之路,就算我去读了phd,回来我依然要经历一番,不该少的一样都少不了。我再一次选了hard模式。在北大发了RA录取的时候,明知道那是个不错的选择只是工资低,明知道那是林毅夫带的研究院,明知道它会对我申请phd有作用,但是临门一脚,还是选择了拐弯,然后急转直下,差点刹不住车。8月和9月,像困兽一样。10月和11月,两个月的时间,像是从象牙塔瞬间触地,没有任何缓冲白色谎言,好的坏的,骨感的脆弱的事实,细碎地淋下来,浇得人一愣一愣。

到后面我佛了,“好吧,就这样吧”。但是还是不后悔。
那些挂了的面试和简历,在一次又一次地回想中,反而更加确认不是背景问题。有可能是,对方aggressive而我不知怎么应招,亦或是,我这次演戏,演得不对评委口味。
或者更夸张点,用知乎的话说,白富美求着要嫁一个穷小子。

再回想到今年早些时候,那些挂了的RA申请,因为提供不了工签而被淘汰的面试机会,也让我认为,哪怕是在学术圈,也是一条不怎么干净的江湖,依旧是一个看关系、看运气的江湖(不然怎么推荐信秒杀一切呢)。

唯一真真实实地去真诚应对的,是安永的估值建模和经济咨询岗。或许依然与我想的样子想去甚远,而且也是一个工资低得可怜的岗位,但是,真正匹配的自己会有感觉,面试官也会有感觉。虽然结果依旧可能是一场空。

我甚至比学生时代更加自信。不知是穷学生的抗压能力让我知道自己能抗高压,还是,在一次次努力和hard模式的选择中,我发现,其实自己并不差,相反,很好。有着绝大多数人拥有不了的经历,能争取绝大多数人没法争取的机会;出国的三年,开阔了视野,弄焦虑了心态,但是周而复始的调整和恢复,绝大多数人都不会有这样的经历。包括从高考到现在,熬住特别难熬的时期。这种有意思的、充满眼泪的经历,是活生生的人生的一部分,我知道渐渐地会越来越从容,以后慢慢会没在怕的了。这是彩打简历印不出来的立体感,是铜版纸简历表达不出的重量,也是群面猴子演戏和单面逢场作戏凝练不了的过程。

还是那位LSE的女孩,在得知国有四大行总行的简历没过时,她在床上躺了一天。而她爸说,这算点什么事啊。

我也不会去跪舔求着别人给我一份工作,因为我知道匹配是什么感觉。
只是有时候,真的很害怕会变成那样的人,那些我在面试中给我体验不好的评委们,那些身上带着点无奈,戾气,官僚的人,那些在公众号制造焦虑的中介。都是为一口饭吃,而我不想变得世故。

逻辑很乱。我不祝你好运了,申请LSE经济系和留基委公派奖学金已经让我知道了得偿所愿是什么感觉。祝你健康快乐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11-27 秋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