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督教纪事》编撰说明

《中国基督教纪事》编撰说明
1999年7月10日

1.显出整体性,呈现源流轮廓(从有史可据的第一次传入到2000年)。采用“纪年表”格式,以世纪年代分列。

2.选取可信出版物,严格依据史实,每著一字皆有根据,注明参考文献,以备查考。参考文献先在正文中列出索引号(编著者姓氏或第一字加出版年份),然后在正文 后依汉语拼音顺序列出。例:在正文中注[周1997];在文献中则列出:周燮藩著,1997年4月第1版,《中国的基督教》,商务印书馆。英文文献处理相同。以索引号代替编号的好处是文献排列增减,只局部影响正文,便于修改整理。

3.给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影响。时间以公元纪年并注明中国朝代年号,断代时间及年号,以《辞海》为参照。重要地名依文献所记,并注明今称。重要人名的汉译,参考《中国大百科全书》的译名,并注以英文名、生卒、国籍和差会。

4.所谓大事,即规模大者,或规模虽小但影响深远者,包括1)基督教的传布,2)对它的排拒和接纳,3)圣经和神学的译介,4)中国人教会在本土及5)海外的发展,6)基督教在推动中国文化发展,7)中西方文化交流及8)现代化进程方面的贡献。

5.立体地呈现历史的轨迹:在统治阶层、知识分子阶层和民众阶层三方面的活动并重,让事实和数字说话;传教士内部的动态;对重大事件的解释要注意国内外、教内外的大环境、小气候的交待。

6.注重文字的简约和史实的准确性。力求有特征细节,有修辞,且有统一的风格,使之具有可读性。

补记:
1.《中国基督教纪事》是一本以读书笔记为基础综述、撰写的编年史,各条纪事均注以参考文献。
2.《中国基督教纪事》近现代部分,连载于《生命季刊》(2000年)。
张海燕 谨识
2018年4月3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基督教纪事》编撰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