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篇文章非常非常的个人,里面有很多关于我个人的很细节的过往经历,思量再三后,我还是决定分享给你们,也算是抛砖引玉,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自我。
1991年腊月十八凌晨,一个不足月的大约只有4斤重的女婴降生于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据我父母回忆,我生下来给他们最深刻的印象是,除了太瘦太瘦以外,最让人惊奇的是,两只眼睛睁得圆圆大大的,直直地望向我家的窑顶(窑洞的顶部)。如果非让我给这种举动做出个神秘兮兮的解释的话,那就是——我生来对这个世界保持好奇。这份好奇,从小到大一直伴随着我。大到宇宙、小到地球,远至洪荒时代、近至当今世界……我对这个外在的世界总是保持好奇,然而,最占据我注意力的、最能让我持续保持关注的,是对自己的好奇——我是谁?
“我是谁”是一个哲学命题,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人思考过这个问题。今天,我想给“我是谁”这个模糊的、宽泛的命题一个粗略的概念上的界定。我理解的“我是谁”,关于一个人的核心,是一个人区别于其他所有人的核心特质,而这个特质更多的是由遗传因素以及早年的生活经历决定,几乎难以改变。我暂且把“我是谁”等同于心理学中“自我”这个概念。
接下来,我要带你踏上我的自我探寻之路。
我的自我探寻之路,大概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我意识萌芽期(3-5岁)
第二阶段:虚假自我建立期(6-15岁)
第三阶段:虚假自我崩溃期(16-21岁)
第四阶段:真实自我建构期(22-)
**自我意识萌芽期(3~6岁)
我记事很早,大概从两三岁就开始了。现在脑子里还残存一些或模糊或清晰的片段。在那些片段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一个冬日的中午,像往常一样,我吃过饭就在沙发上玩耍,然后突然跟一旁洗碗的母亲说:“妈,我不想死。”这句话,是我童年中自己说过的所有有印象的话中在往后回想起来最震惊到我一句话。是什么触发了我对死亡的关注,这个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很惊异当时如此年幼的自己,怎么会关注死亡这种离自己那么遥远并且虚无缥缈的事情。
我记得我母亲当时也很惊讶并且略带生气地说道,“你才几岁啊,以后不要说这种话!”我能理解我母亲当时的反应,因为传统文化中我们对死亡这个话题都是回避的,甚至认为提及死亡是不吉利的。
如今,当我再度回想当年年幼的自己说出的那句话,突然意识到,过早关注死亡,正是我的自我的一个特点的体现——跳脱出日常而喜好关注自我与世界的关系。显然,当年的我害怕死亡,而这个特点,在后来救了我一条命,这个我后面会讲到。
除了意识到死亡外,这个阶段内,我的自我几乎是按照天性发展的,因为父母除了教育我要尊重长辈以外,其他方面几乎不怎么教育我,也因此我的性格特点呈现出了最本真的特征。记得那个时候的自己,是挺“自私”的,自己家里的东西尤其是自己的东西都舍不得给别人借,对属于自己的东西的掌控欲、占有欲特别强,以至于别的小朋友都说我自私。自私,是那个时候的我意识到的第一个对自己不满的地方。
虚假自我建立期(6-15岁)
是的,你没看错,整整9年,从小学到初中,我大部分时间都给别人展现出一个虚假自我的形象。在学校,我戴上了面具,准确地说,是“老好人”的面具。奇怪的是,我是从入学以后就无意识地戴上了这个面具。我不知道原因是什么,但是我清楚地记得自己那个不合理的信念:让所有人喜欢我。从上学以后,我就害怕被别人拒绝,害怕别人不喜欢我哪怕一个不好的眼神。具体的原因,可能和我的原生家庭有关,但这个已经不重要了……
这个虚假的自我,给我带来了很多好处,比如同学都喜欢我,老师也喜欢我,我就是一个标准的好学生,而我的虚荣心也因此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但是,它也给我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就是我经常要压抑自己的本性,主要是我的“自私”。比如,别人问我借东西,本来我不想给,但是我经常表现得很热情;别人问我数学题,就算我很忙没时间搭理,但是也表现得很热情……
真尼玛虚伪啊!其实虚伪倒是小事,最重要的一点是,我经常不快乐,我活得很累却又做不到回到本性,做不到给别人展示我不好的一面,我怕,我怕别人看到我不好的一面会不喜欢我,会孤立我,以至于当我一个人面对这个世界时会感到深深的无助。
说到底,那个时候的我,对这个世界因为有太多的不确定感、不安全感,以至于没有掌控感,也就不相信自己可以孤身面对这个世界,我的内心是怯懦的,我需要人的帮助。
总的来说,这一阶段,我内心的矛盾冲突有是经常有,但还不怎么剧烈到让我陷入痛苦的纠结之中。
虚假自我崩溃期(16-21岁)
初三毕业后的那个暑假,我想了很多。当我回首自己的小学和初中,对自己唯一满意的地方也就是学习比较好,可是除了学习,其他的都让我很不满意。对自己的不满主要有三点:
1.太内向,胆小,不会交际;
2.虚伪;
3.没有真正的朋友。
也就是在那个漫长的假期,我暗自下决心改变自己,我的目标是:变成一个外向的人,变成一个真实的人,并且要收获一段真正的友谊。
上了高中,我还真的变了,我开始变得爱笑,爱说话,也敢站在讲台上对着全班同学很自如地讲话了。所有的同学都觉得我是一个开朗外向的人,所以我的第一个目标是达到了。
至于第二个目标,我确实变真实了,但是我的真实的标准是:心里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不阿谀奉承。结果可想而知,我的直接让很多人不舒服,有人甚至当面指出了我说话直接的这个问题。偏偏我这人又敏感,玻璃心,就陷入了矛盾纠结之中。我开始怀疑自己关于真实的标准,但总是说服不了自己做一个虚伪的人。可以看出来,那个时候我的世界是“非黑即白”的,很偏执,很极端。
关于第二个目标,其实还有一方面,我虽然立志成为一个真实的人,但是却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老好人”问题的严重性,没有意识到我所谓的“真实”是非常有局限性的,“老好人”让我其实并没有做到对自己诚实,而我却选择性地忽略了这个问题。
整个高中时期,我依然不会拒绝别人,总是一副别人有求必应的样子,也经常委屈自己做一些自己并不喜欢或者情愿的事情。比如,有女生想跟我坐同桌,而其实我内心不喜欢跟女生坐(我知道女生都比较敏感事情多,会影响学习)。但是,结果总是我表面上愉快地答应那些女生。
现在谈谈第三个目标——真正的友谊。我所认为的真正的友谊,是像马克思和恩格斯、伯牙和子期那样的友谊。这样的友谊是我所向往的。但是,我没有理解这种友谊建立的前提——志同道合、自然吸引。而我,忽略了对象的选择,傻傻地以为,不管是对谁,只要我付出足够的努力就可以收获这样的友谊。
我从高一起就选定了自己的一个朋友也是那时唯一的朋友,想把她发展为真正的朋友。但事实上,无论我怎么努力,对方都不愿意对我完全敞开心扉,只是表面上和我谈笑风生,而这让我很难受,以为自己做的不够好,以为自己不够关心她,因此常常陷入深深的自责之中。
于是,我继续加倍地对她付出,但总是吃力不讨好。就这样陷入了“讨好-自责-再讨好”的恶性循环之中。想想当时的自己,真的是“低到尘埃里了”,几乎没有尊严。
后来,她发展了新的朋友,而这个新的朋友恰恰是我的同桌。在这之后,我就要每天痛苦地面对她俩在我面前上演的“亲密戏”:四目对视,手拉手。我呢,则在一旁强颜欢笑,像个傻瓜一样。
终于,我在支撑了整整一年以后,由学习带来的高负荷的脑力劳动加上内心长期的纠结痛苦,让我整个人崩溃了。我的身体状况变得很糟糕,我开始嗜睡,常常是课上忍着睡意勉力保持清醒听课,下课后马上趴倒在桌子上。这还不算啥,更要命的是,我开始不能与那个人对视,总是刻意躲闪她的目光。一与她对视,我就感到痛苦而条件发射般地躲开她的目光。
高三开学的第一天,我暗暗下决心,放下一切杂念,专心开始备考。但是那天下午,却是我噩梦的开始。巧的是,我坐在她后面,当我再次与她对视时,一个可怕的念头突然出现了:不敢与她对视,那会不会不敢与所有人对视呢?结果,这个念头居然在下课后硬生生地成为了现实。因为那个时候的我心理免疫系统是极其脆弱的,以至于一个小小的念头会被当时的自己赋予强大的魔性一般的力量而成为现实。现在想起来都心有余悸!
也就是从高三的第一天起,我开始饱受这种奇怪的心理疾病的折磨,而我还是上大学后才知道自己得的病叫“对视恐惧症”。这种疾病的可怕之处在于,只要意识清醒就会折磨我,也就是我一天24小时除了睡觉时间以外,其他时间都要受它蹂躏。同时,我还不得不逼迫自己排除它的干扰学习。那叫一个折磨啊!那日子简直就不是人过的。称之为生不如死也不足为过!
高三那一年,每每当我支撑不下去的时候,就会想到自杀,想获得解脱。但是,我在自我第一个阶段的内容中强调过——我怕死。是的,我害怕死亡,除了害怕死亡以后要面对的未知,更多的,也是因为我不甘心,我不甘心那么年轻的自己,还没有好好绽放自己的生命,还没有活出自己,就要离开这个世界,而我也不想让生我养我的父母承受丧子之痛。
最后,我终于用强大的意志力下定了决心,我要活下去,无论前方的路多么难走,无论我会不会康复,我都要活下去,勇敢地活下去,我不会,被命!运!打!倒!
这是我内心的呐喊,这样的呐喊释放出了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着我度过了高三。而我的高考成绩,在外人看来也许没有发挥出正常水平,但只有我自己知道,那已经是很不错的成绩了。
上大学后,我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摆脱对视恐惧症以及伴随而来的社交恐惧症,我用了将近两年的时间走出来。走出来后,我本以为自己的人生要掀开新的一页,我会过得很快乐。但是,因为我“老好人”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所以我还是经常陷入纠结之中,还是在人际交往中很自卑。对,我很自卑。我会“老好人”,有一部分原因确实是自卑,我自卑于自己的外表,更自卑于自己笨拙的人际交往能力。在我看来,自己唯一被大家所认可的也就只有真诚、善良、单纯。而因为我的不正确的善良、讨好,也经常被人欺负。
这一阶段,基本就是我的高中和大学时期,因为长期真实自我与外在自我不统一,因为长期的压抑、纠结、痛苦,我的心灵大厦终于崩溃,像洪水猛兽一般将我摧残。但是,这一段漫长的痛苦岁月,其实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因为以身试错,因为承受痛苦,最终让我成长了很多很多。而这种成长,几乎是“指数式成长”。
真实自我建构期(22-)
还记得大四下学期即将毕业之际,当我继续反思自己的大学时,依然觉得乏善可陈,书也没读好,人际交往也不行,又自卑,爱讨好别人……也就是那个时候,我意识到自己不能再那样下去了,我开始深刻地反思自己,也终于意识到,自己给别人呈现出来的样子是不真实的,我要寻找真实的自我!
当时的我,首先想到了自己的外在气质、外在形象与真实自我不统一。我意识到,自己从高中起苦心经营的开朗外向的形象并不是真实的我,真实的我是内向的。说到底,我想变开朗外向也是为了迎合这个社会主流的价值观——外向的人更受欢迎,而我迎合这样的价值观不就是为了让别人喜欢自己吗?哈,那个时候的我还没有想得这么深刻,我只是受够了虚假的外向自我的形象,我要做内向的自己,我要回归本性!而这样的决定,终于将我引上了做真实自我之路。
但是,那个时候,我只是在“内向、外向”上对自己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而对于我存在十几年的“老好人”问题却没有深刻意识到,更没有解决之道。
直到上了研究生,我遇到了一个女生,是她彻底改变了我。她是我的挚友,更是我的人生导师。是她让我意识到了自己“老好人”的问题,是她让我知道这样不好,也是她推荐我看古典老师的《拆开思维的墙》。而这本书,真的拆掉了我思维的墙,从此给我打开了一扇新的门!我开始不断地打破自己错误的信念,也开始不断深入地反思自己,认识自己,同时开始接触心理学相关知识。
我终于慢慢地学会了拒绝了别人。但是,也还是经常被一些“应该”的念头所制约,比如应该与自己所在的集体保持一致。而随着我越来越深入地剖析自己,与我的挚友不断交流,以及广泛深入的书籍阅读,我终于明白,之前的自己之所以不敢拒绝别人,除了是因为害怕自己的拒绝会导致自己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而别人不愿意帮助自己以外,还因为自己能力不够,因为自己没有在哪怕一个方面足够优秀!
我的真正意义上的改变始于对跑步的坚持。坚持了半年,我成功地减了肥,而且,我终于开始接纳自己了。要知道,之前的我,不喜欢运动,坚持跑步更是不可能。而当我终于做到以后,我发现,原来自己也可以做一些以前的自己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这是多么值得骄傲的一件事啊。而那个时候,我也开始接纳自己并喜欢自己了。
当我做到了坚持跑步以后,我的人生,从此发生了一系列正向的改变。每隔一段时间,我都要给自己树立一个目标去完成。随着一次又一次的挑战自我的成功,我开始变得越来越悦纳自己了,也越来越自信了。
也正因为如此,我也越来越敢于拒绝别人了,因为我终于开始相信,我不再是那个害怕别人不帮助我的小女孩了,我终于成长了,我强大了!并且,我也相信,我的基于尊重自己内心的拒绝,一来不会让我纠结,因为我不拒绝的事都是我乐意做的,二来,也不会导致别人都不喜欢我的结果。
这里,我想特别强调的一点是,我居然开始接受别人不喜欢我了。我终于彻底放下了那个从上学起就树立的不合理的信念——让所有人喜欢我,我终于,摘掉了“老好人”的帽子,也终于更深入地做自己了!
现在的我,与内在的自己的连接越来越深入,对于内在的声音,我做到了保持清醒、保持关注,其次是尊重内心的声音并付诸行动。也因此,我做的每一个决定,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不损害别人利益的前提下,最大程度上遵照内心的意愿,让自己少了一些纠结、多了一些舒适。
最后,我想给能够坚持读完这篇文章的你说一句:学会****倾听内心的声音,勇敢地遵照内心的意愿做自己真心想做的事,不再为外界所束缚!而这条路很难走,很漫长,但是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