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岩书院楹联群第一期作业(丽谯楼)点评

星岩书院楹联群第一期作业:

点评:邓伟林(天伟之歌)

星岩书院楹联群第一期作业(丽谯楼)点评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星岩书院楹联群第一期作业(丽谯楼)点评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楹联:题肇庆丽谯楼

点评:邓伟林(天伟之歌)

1.

肇庆府中,历宋涵明,一面红墙留印记;

丽谯楼上,改天换地,几多墨客献风骚。

上联写出了丽谯楼的千年历史和印迹,下联写出了今时风貌,忆古颂今,布局不错。不足之处为一分句是多余的,省去后更精炼。

历宋涵明,一面红墙留印记;

改天换地,几多墨客献风骚。

2.

瘦金飘逸,仙鹤呈祥,描就繁华景象,万民肇庆;

端砚遗风,铜壶滴漏,频催发奋精神,千古谯楼。

一二分句写景,采用句内自对形式,不错,第三分句是抒情。第四分句是画蛇添足,省去后更精炼。

瘦金飘逸,仙鹤呈祥,描就繁华景象;

端砚遗风,铜壶滴漏,频催发奋精神。

3.

御笔赐名传粤海:

包公正气振神州。

上联写御笔题字,下联写包公正气,布局是不错的。赐名,动宾式,而正气是偏正式,这里对不太工。粤海与神州,都是地方名词,对仗可以。但是,传粤海,振神州,切入的角度一样,所以显得单调了,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写,才能更生动,形象。

御笔悬楼,三字瘦金辉万代;

包公治府,一身正气凛千山。

万代,是指时间之长,千山,是指地域之广,纵向与横向同时切入,使整联更宽恢宏。另外,三,万,一,千,这几个数词运用,使整联更加吸引眼球。

4.

墙红基厚,更楼高供御书,由此吉名传肇庆;

民朴风清,且衙正多廉吏,因之美誉有包公。

上联写肇庆府名之由来,下联写包公美誉,切入点不同,布局不错。但是,三分句的联,领字不要用得过多。更与且,都是领字,意思一样,这样不太好。“由于"与"因之",也是领字,这两个词意思也基本一样,而且这两个词,象写白话文,不似联家笔法。建议修改:

基厚墙红,凭御笔悬楼,千载吉名彰肇庆;

官廉衙洁,自西江抛砚,九州百姓颂包公。

千载是时间之长,九州是地域之宽,这样写,整体的场景就会更宽广。

5.

宋帝御书,铜壶滴漏明朝立;

国民革命,叶挺将军青史留。

这副作品,上联写古代宋徽宗御笔题字,肇庆府开启;下联写国民革命历史事件,写出了丽谯楼所经历史风霜。布局是好的,但整体读来,存在一些问题。上联一分句写宋帝御书,二分句写明朝的物件,中间缺少了过渡词,读来觉得有脱节感。下联二分句写叶挺将军青史留,但叶挺将军的功绩仅定这场革命的一个小部分,所以这样写过于局限。建议修改:

宋帝御书,红楼复现;

国民革命,青史长留。

复现的复字,写出了千年风雨,使丽谯楼有所失,更有所得。红楼是丽谯楼的特色,是其灵魂所在。红楼复现,正是让丽谯楼再展活力,肇庆府在千秋风雨洗礼后,重发光茫。红楼与青史,对仗很工。复现与长留,写出了沧桑味道。

6.

旧址钟灵,浩气贞祥开泰运:

明宫毓秀,清风淑惠兆韶光。

钟灵毓秀本是一个词汇,将它分开嵌入上下联中,即使不算合掌,也是张力不足。此作品,只从字词上去看对仗,完全有问题。但作品不能只追求工对,还要使上下联有不同的切入角度,这样去写,才形象与饱满。我们可以把上下联,分别釆用包公事迹和丽谯楼历史文物,从两个不同角度去写。

廉洁奉公身,西水红楼弘正气:

钟灵毓秀地,铜壶金匾兆韶光。

西水与红楼,铜壶与金匾,是上下对仗,也是句内自对。

7.

红台高玉楼,肇庆府名扬海内;

白锦瘦金字,中华皇体放天涯。

丽谯楼俗称红楼,建在高台之上,所以"红台高玉楼"这句,觉得词不达意,似为了下联"白锦瘦金字"而凑对。扬海内与放天涯,所选取的角度是一样的,意思太接近,拓展不足。中华皇体,这个词,明白其意思,但古今书籍都没发现有样用法。放天涯的放字,也用得不够大气。用整个下联去写瘦金体三个字,个人觉得没这个必要,应以这三个字为背景去论述历史才合适。综观全联,作者过于注重对仗,而忽略了材料的选取,所以读来未得气势。在原联基础上,我将此联改为怀思凭吊之联:

宋帝亲题,金匾红楼怀岁月;

明宫成忆,铜钟藤鼓报沧桑。

8.

福自皇封地,添加御书,府衙红楼雄肇庆;

功成包青天,廉洁行政,端州声誉亮中华。

上联写御书使肇庆府威名远播;下联写包公在府衙任职时的廉洁风气。谋篇布局不错。但在对仗方面,一二分句有多处词性不对应之处。如添加对廉洁,御书与行政等等。格律方面,包青天的青字,应用仄声,添加的加字应仄声,廉洁的洁字应平声。府衙的衙字应仄声。写联,整体用古体去写,则有些现代词语就可替换,如"添加"这个词,就与整体不协调。建议稍作调整。

福地屹红楼,悬金字御书,千载威名彰肇庆;

西江抛墨砚,鉴青天朗月,一身正气凛神州。

9.

红楼奉御书见朝更代改

青天抛端砚传正气清流

格律有误,青天的天字,应用仄声。单边十字,读来冗长,不若改为55式的2个分句联。

红楼奉御书,见朝更代改

青天抛端砚,传正气清流

改为55式之后,还是觉得两个分句间,缺少了气脉连接。奉御书,为什么见到朝代更改呢?中间需加以说明。那我们再来添加些说明:

红楼奉御书,风雨里朝更代改;

碧水抛端砚,天地间正气清流。

风雨,说明时间之久远,世道之沧桑。天地间,突出了胸怀之广阔,正能量影响力之巨大。

10.

多才赵佶登基,艺海奇王题肇芳名远;

盛绩包公掷砚,高天瑞气惠民青史传。

写联,要有联味,技巧是用曲笔去写,不要平铺直叙,全盘罗列。写丽谯楼联,是通过写景去写史实,写物去写事件,而不是介绍生平,介绍政绩。抓住御笔题字去写肇庆,而不是去写宋徽宗。抓住掷砚去写廉洁,而不是去写高天瑞气惠民。这个作品,感觉主次不分明,语句还可更精炼。建议修改一下:

御笔亲题,肇庆府威名远播。

西江砚掷,包青天正气长存。

11.

丽谯胜绩春光好

城府廉明气象新

这个作品七个字,短小精炼。但是,由于词性不对,所以对仗不太好。丽谯,是指丽谯楼,名词;城府也是作为地方名词,对仗可以的。不过,丽谯二字最好不要这样入联,可以用鹤格之类,运用艺术手法和创作技巧去嵌入。胜绩是偏正构,而廉明是并列结构,对仗不工。春光好和气象新这组对仗看似没什么问题,但是春光好、气象新,意思过于接近,即使不合掌,其张力也不足。我们既可以纵向横向相结合去写,不同角度去切入,才能使内容更丰富,生动形象。综合以上观点,建议修改为:

红楼胜绩古今颂;

西水澄波气象新。

丽谯楼俗称红楼。红楼和西水都是偏正式,对仗工整。古今,既写出了千年历史,也写出了沧桑感。西水澄波,隐喻了包公抛砚典故,澄波两字,隐喻包公的廉洁。

12.

丽日高悬,谯楼瑞彩千门照,

包公善政,肇庆廉风百径流。

咏谯楼而不直写谯楼,书肇庆而不直用肇庆二字。颂包公而不写人名,这就需用曲笔去写。丽谯楼,高台与红楼是其独特之处。府衙中树立了包拯廉洁的形象,还有西江掷砚的典故,这些素材我们都可以充分、合理地利用。上联千门照,门字何解?门指哪里?因为每个字,都要解释得通。下联廉风百径流,指包公的廉洁精神影响了中华大地,这个还是可以解释得过去。但是,千门照与百径流,都是同一个线路去写,意思也过于接近,没拓展。这个作品,不是怀古,不是凭吊,而是颂扬包公精神,颂扬丽谯楼现在的新景象。我们可以把这种情操进一步升华:

丽日高悬,楼台再续兴邦意;

廉风长绕,山水同歌掷砚心。

掷(音:砸)

楼台,指红楼与高台,点明是丽谯楼。名楼重光,再续历史辉煌。山水,指肇庆的山山水水,也指西江,掷砚心,即引用包公西江掷砚,恪(音:确)守清廉的典故,颂扬包公清廉忠正之心。使联句意境提升一个新高度。

13.

柔情似水余韵传千古,

皓月当空清华绕红楼。

格律有误。红楼的红字应仄声。这副作品,除了红楼两字能写出丽谯楼的独特之处外,其它的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此联虽长,但实用处不多。柔情似水,指哪里?清华,指云彩光华吧,还是指丽谯楼灯光?但这些景象,几乎每一个亭台楼阁塔桥,都可用,所以没抓住特点。试改一下:

铜钟藤鼓传千载;

金匾红楼震一方。

抓住特点,铜钟藤鼓,金匾红楼,既是句内自对,也是上下对。震一方,指名震南粤,千载,指千年历史。

14.

御书楼前,揽一池烟月,尽知今古;

肇庆府上,承千载荫荣,弗忘先贤。

这个作品不错,特别是二三分句,很轻盈,四两可拨千斤,一池烟月知今古,好!但御书楼前,肇庆府上,这两句,不必直写,最好用曲笔。

轻倚红楼,揽一池烟月,尽知今古;

远观碧水,承千载荫荣,弗忘先贤。

这样,通过近看与远眺,再入景,由景而激发情感,可能会更佳。

15.

红楼高耸,杰阁重檐, 永历称皇二月始逃逸。

古郡悠长,清风砚渚, 包公上任三年行洁廉。

此联一二分句写景,并隐隐感受到情之所在。但三分句的历史描述使整联失色。这些典故与史实,应通过景物或抒情文字去曲笔写出,而不是平铺直叙。修改如下,供参考:

古郡悠长,幸有清风萦砚渚;

红楼高耸,惜无藤鼓报沧桑。

幸有清风,表达包公清廉之赞美。惜无藤鼓,写出对历史之怀念和对世事沧桑之无奈。

你可能感兴趣的:(星岩书院楹联群第一期作业(丽谯楼)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