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互联网泡沫
互联网泡沫(又称科网泡沫或dot泡沫)是指由1995年至2001年间与信息技术及互联网相关的投机泡沫事件。
在欧美、亚洲多个股票市场中,互联网及信息技术相关企业的股价高速上升,在2000年3月10日纳斯达克指数触及5,408.60的最高点时达到顶峰。在此期间,西方国家的投机者看到互联网板块及相关领域的快速增长,纷纷向此一方面投机。这一时期的标志是通常被称为“.com”的互联网公司不断成立。公司可以简单地通过在他们名字上添加“e-”前缀或是“.com”的后缀来使其股票价格增长。股价的飙升和买家炒作的结合,以及风险投资的广泛利用,为这些企业摒弃标准的商业模式创造温床。它们突破传统模式的底线,转而关注于如何增加市场份额,但大部分最终都投资失败收场。只有少部分dot-Com公司,如Amazon-Com及eBay在最后生存下来。 网络经济泡沫的崩溃在2000年3月到2002年10月间抹去了技术公司约5万亿美元的市值。
2、数字货币市场现状
数字货币数量:1349
交易市场数量:7368
市值:$507,028,834,699
24小时交易量:$36,760,040,394
比特币(BTC)占比:56.1%
GBI指数:20006点
关于市值的计算,数字货币市场的市值网站Coinmarketcap.com,他们只计算Circulating Supply(流通供给量),这并不包括未开采数字货币数量或由团队成员持有的数字货币数量。事实上,整个市场的市值远大于此。
2014年只有32种数字货币的市值超过100万美元,还有354种的市值只有不到5万美元,也就是说大部分的交易价格都不足1美分。
2017年12月13日,市值超过1百万美元的数字货币种类达到639个,较一年以前的69种增长了926%。所有数字货币总市值更是火箭速度增长,从2017年1月1日的188亿美元增长到5104亿美元,增幅度达2715%。
GBI (Global Blockchain Index )区块链全球指数从2017年1月1日的1000点增长到20006点,增幅达2000%
3、疯狂的ICO
ICO(是Initial Coin Offering缩写),首次币发行,源自股票市场的首次公开发行(IPO)概念,是区块链项目首次发行代币,募集比特币、以太坊以发行新的数字货币的行为。
时间拉到2013年底到2014年初,那是市场上也涌现了大量的ICO,当时也正是比特币价格上涨幅度最大的时候。
2013年的ICO项目未来币NXT,募集了21个比特币(当时约为6000美金),后来全盛时期NXT市值超过了1亿美元(现在只有1000万美元),最早的投资者获得了上万倍的回报。
由于这个“创富效应”导致后来者都疯狂的想办法参与类似的ICO项目。很不幸,大部分ICO 都因过度炒作或者诈骗而宣告失败。不过,至今为止最成功的ICO项目以太坊,也是在那个时候出现的。
2014年,ICO融资规模尚不到0.26亿美元,2015年还一度下降至0.14亿美元。但随着2016年下半年数字货币市场渐热,ICO规模出现了爆发式增长:2016年其融资规模突破了2亿美元,2017年仅上半年融资规模就达到了12.66亿美元。海外机构CoinDesk的统计发现,今年以来全球ICO融资额已经高达35亿美元。
Coin Center区块链研究主管Peter Van Valkenburgh表示,许多代币发行就是证券诈骗,跟典型的金字塔或庞氏骗局没有差别。
4、对比
相似之处:
互联网和数字货币都被认为是改变世界的技术。
数字货币交易所对应股票二级交易市场。
ICO(代币发行)对应 IPO(首次公开募股)。
在 ICO 世界里,一个噱头加上一份白皮书就能筹到大笔资金。在互联网泡沫时代,大多数IPO的公司只需要一个与互联网模糊相关的经营理念就能取得成功。
一些传统企业只是在他们的公司名称中添加了“区块链”或是发行了什么币,因此它们的价值大幅上涨。在互联网泡沫时代,现有的科技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时决定增加“.com”的公司名称,就会看到他们的股票有30-50%涨幅。
当股价(数字货币)暴涨的时候,大妈蜂拥而至,人人为之疯狂。
题外话:早期的纳斯达克和数字货币市场一样,全部都是屌丝,知道微软1986年登陆以后才得以改观。事实上,尽管接纳了全球数千家高科技公司,但鲜为人知的是,23年有1.3万家公司退市。今天的7家高富帅公司占据了市值的一大半,80%是僵尸公司。这和数字货币市场的情况也是比较吻合的。以比特币为首的主流数字货币占据了总市值的86%,80%的数字货币半死不活或终将走向失败。
不同之处:
互联网泡沫中,由于监管的存在,杜绝了大多数诈骗的可能性。基于加密货币的 ICO,由于监管的滞后,存在大量的骗局。
互联网泡沫的主要投资者是机构。在加密货币领域,主要投资者是散户,比特币登入期货市场及ETF获批之后投资主体会发生改变。
互联网泡沫时有些公司是黑箱项目,投了之后大家并不了解项目的执行情况,可能一两年就死了。而ICO项目则很快就能在二级市场交易,大家也都能看到项目的代码提交和开发进度,以及在测试链和正式链上的运行情况,相对而言比互联网泡沫时期透明很多。
数字货币的时间密度,远远超过了互联网的时间密度。互联网行业经历过的“寒冬期”放在区块链可能时间会比较短,但是短期内可能市场的震荡和波动是非常大的。微软花了17年才涨回2000年互联网泡沫以前的6000亿美元市值,亚马逊和苹果也是如此。所以从可持续性讲,ICO的生命力可能会比较持久。
5、结尾
泡沫有两个必要因素:现实中主导的潜在趋势,和对这个趋势的错误理解。当趋势与错误理解正向地彼此强化时,就引发了暴涨—暴跌的过程。
—— 乔治·索罗斯
当股价、币价上涨之时人们都会为之疯狂,但上涨必伴随下跌,股票和数字货币都无法幸免。
历史向我们展示了三个主要的 “比特币泡沫”(比特币占数字货币总市值比例:56.1%):
2011年6月中旬,一位名为Allinvain的用户声称自己价值50多万没会员的2.5万个比特币被人盗走。一分钟内比特币价格从17美元跌至10美元,几分钟后价格进一步被砸到了0.0134美元。最终,共有26万个比特币以1美分价格成交。人心惶惶的30分钟后,价格重回13美元。
2013年4月10日,在一系列因素影响下,比特币涨到了最高266美元。正在大众狂欢上演时,暴跌来袭,当晚跌至105美元。一周内,最低跌至50美元,跌幅近80%。
2013年11月29日,比特币价格到达1242美元的阶段性高点。据测算,到11月中国比特币持有量已经稳居世界第二,交易量居全球第一。随着2013年12月5日央行等五部委发布《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比特币价格在两天内下跌超过50%,最低探至576美元。随后,比特币迎来了数年低迷,2015年初最低跌到150美元左右,跌幅超8成。
加密货币市场会崩盘吗? 我不能确定。但历史,却无疑会成为思考问题的指南和汲取教训的源泉。
正如6万亿美元的互联网泡沫在 2000 年破灭,比特币和加密货币在未来也可能会经历相同的周期。
泡沫可以筛选出市场上真正的参与者,并清洗掉所有想于此赚快钱的人。
重要的是,这项技术是真实的,而且必将改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