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快与慢是非常推荐的一本心理书籍,此书的运用场景可以在生活、聊天、工作、商务谈判及文案营销,这本书比较难啃,却非常值得阅读,另外本书的案例是非常充分的,已引起我们对不同场景的联想,对心理产生的思考。此书分别围绕:系统1与系统2所存在的价值;启发与偏见;联想的机制;人类懒惰造成的损失;脱口而出的答案;知道的错觉等。将本书具有价值性东西整理了出来,以便思考。
当别人问你在想什么时,你一般都能回答上来,你觉得自己知道脑子里在想什么,通常就是一种意识自然而然导出另一种来,但这不是大脑工作的唯一方式,也不是求典型的工作方式,大多数印象和想法都是从意识经验中得来,而人们感受不到这一过程。
正确判断能有效的干预错误,以降低错误判断和决策经常造成的损失;
人们在轻松愉快的七分钟过度几个小时连续不间断的工作市场,工作中的乐趣使我们变得格外有耐心,人在放松惬意的情况下,更容易取得满意的结果;
大脑容易受系统性的误差影响;
当我们看到一个人照片是,会判定这个人是生气还是高兴,推测被观察对象即将做出的举动并不难,这种活动是无意识,而且毫不费力的,这就是快思考;
17*2是一道乘法题,也许要是有笔,你会算出答案,或者模糊知道答案的范围值,由于想不出一个准确的答案,你认为自己得想想是不是要做这道题,如果你还没有做这道题,就该试着做一做,哪怕完成一部分也好。按部就班的运算过程便是慢思考;
然而慢思考一种脑力工作,需要刻意,努力,并且有序进行,同时身体也会参与其中,会让你肌肉紧张,血压上升,心跳加速,如果细看的话,瞳孔也会放大,当你完成一个慢思考的过程,一切便恢复正常。
正确定义快慢思考:
系统1的运营是无意识且快速的,不怎么费脑力,没有感觉,完全处于自主控制状态——快思考
系统2将注意力转移到需要费脑力的大脑活动上来,例如复杂的运算,系统2的运行通常与行为,选择和专注等主观体验相关联——慢思考
系统1的自主行为例子:
·确定两件物品孰远孰近;
·确定突然出现的声源;
·看到恐怖画面后做出的厌恶的表情;
·观察语气中的不善友;
·回答2+2=?
·读大型广告牌上的字
·理解简单的句子;
系统1的诸多能力包括一些与生俱来的能力,这些能力与其他动物的本能一样,我们生来就能感知周的世界,能够认识事物,可以集中注意力,会规避风险,会害怕蜘蛛,思维时快时慢。而上面列出的大脑都是完全无意识的,因为人类突然的一声响后会自然的确定声源,看到2+2不禁思考就知道等于4;提中国首都会想到北京等。其他的一些行为可能会受到大脑控制,比如咀嚼的动作,但大体上还是无意识的。
而系统2的运作是高度多样化的,需要集中注意力,但若注意力分散,运作也会随之中断,系统2运作的例子:
·赛跑是随时做好起跑准备;
·关注马戏团里的某个小丑;
·在一间嘈杂,拥挤的屋子里关注某个人的声音;
·寻找某位白发的妇女;
·观察自己在社交场合的做法是否得体;
·数文章中某页字母a的出现次数;
·比较两款洗衣机的总体功效;
系统2具有某些改变系统1运作方式的能力,通过能控制注意力和记忆力的一般自主运行功能的方法可以实现这些改变。
“主意力要集中”这个耳熟能详的短语是很有道理的,如果将原本的应该分配给某些活动的注意力分散开来,如果分散掉的注意力有限,还可以接受,但是如果你想透支你的注意力,将其他过度分散到其他的事情来,结果就会失败,例如,当司机正在一条匝道上赶超一辆卡车时,卡上的成年乘客会明智的停止与司机交谈,因为他们清楚知道,在这个时候让司机分心并不是什么好事情,而司机此时会屏蔽掉别人的话语,仿佛暂时失聪一般。
但人们太过于专注某件事的时候,就会屏蔽到其他的事情,即使平时很感兴趣的事也不例外。
系统1是自主运行的,而系统2则是通常处于不费力的放松状态下,运行时只有部分的能力参与,系统1不断的为系统2提供印象,直觉,意向和感觉等能信息,如果系统2接收了这些信息,则会将印象,直觉转变为信念,将冲动转化为自主行为。你一般会相信自己的最初印象,并依自己的想法行动。
“发现别人的错误总比发现发现在错误更容易”——语录
我们的大脑,特别是系统1,似乎拥有一些特别的能力,能够构想和领会施动者的故事,这些故事有其特有的特性,习惯和能力,你会快会对那个监守自盗的人产生坏印象,认为他还会继续偷盗,而且你暂时无法忘掉这个人。
懒惰的思维与延迟满足的矛盾
当你执行一个任务越来越熟练时,需要付出的努力成都就会降低,对大脑的各项研究证明,与想动相关的的活动模式会随着熟练程度的加强而变化,一些大脑区域将不再参与其中。天才也是如此,通过观察瞳孔的变化和大脑活动,发我们发现在高智商的人往往需要较少的努力便可解决同样的问题,普遍的“最省力法则”不仅适用于体力活,还适用我们的认知行为,在经济行为中,付出就是成本,学习较能是为了追求利益和成本的平衡。因为懒惰是人类的本性。
系统2也有一个自然的速度,大脑没有专门处理某项任务时,你可以分散经历随意观察自己周围发生了什么。举个例子:在和朋友悠闲散步时,让他算是“23*78”的结果,而且立刻就要算出来,这时他肯定会停下脚步来算。人们可以在散步时思考,却无法利用短时记忆来完成这样一项负责的心算任务。如果我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构建一个复杂的理论,我希望无人打扰,而且坐着思考比站着强。
通常情况下,不断转换任务和提高大脑运转速度从本质上说是不会让人感到快乐的。
人若既有认知任务在手又同时感受到诱惑的影响,就容易屈从诱惑,系统2在忙碌时,系统的1行为的影响会更大,而且,系统1也更偏爱甜食(甜食会促使大脑多巴胺分泌,产生远远不断的兴奋感)
脱口而出的答案
当人们忙于认知活动时,更有可能做出自私的选择,会带有性别歧视的字眼,并且在社交场合中做出肤浅的评判。
如果你必须强迫自己进行去做某件事,而此时这件事又面临一个新的挑战,你会很不情愿或是根本无法进行自我控制,这种现象命名为自我损耗。
自我损耗的例子也有很多,举例:
·对震撼人心的电影抑制情感的共鸣;
·对某盾事做出选择;
·对同伴不好的行为做出委婉回应;
联想的神奇力量
事物在你大脑中唤起的想法激发出许多其他的想法,而且这些联想的行为在你大脑中迅速扩展开来,我们称之为——联想激活。
在一秒钟的左右的时间里,你就能自主且无意识的完成一件了不起的事。一旦发生了完全出乎意料的事情,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简单词语被放在了一起,你的系统1将这两个随意联系起来,试图弄清具体情况。
联想具有三个特征:相似性,时空相接以及因果关系。
什么是观点:我愿意坚守开放性的看法,可他能是具体的,也可能是抽象的。心理学家认为,观点是一张巨网上的节点,他们称其为联想记忆。
而联想结构多种多样:因果联系(病毒 联想到感冒);事物及其他性联系(柠檬 联想到 绿色);事物及其种类的联系(香蕉 联想到 水果)个人观点:联想记忆是非常带有偏见性,而他运用的场景确实非常多,如在品牌营销,运用好的联想,会让人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引发传播,比如江小白白酒的文案;在头脑风暴会议中,联想碰撞出的火花,是无限的。)
联想的工作原理:一瞬间会发生很多事情,思维活动唤起一个看法不仅会引发另一个看法,它还会激发我们很多其他看法,而这些看法还会让我们想到另外一些看法。
钱这一概念会滋生个人主义:不愿意和他人在一起,不愿意依赖他人,也不愿意接受他人的请求——语录
你的直觉可能是错觉
系统1给带你的各种印象经常会变成你的信念,而且是你作出选择和开展的行动力的源泉。他可以将当下的情形与最近发生的事情联系起来,再结合对自近期各种预期的考虑,对发生在你身上,或者你身边的事作出心照不宣的解释。
有时候直觉是给我们的判断力是接近正确的,而且这种判断都是毫无进行思考的。但时直接可能是错觉,一种营销上错觉,一种被操控的错觉。
当认知处于放松状态的时候,你的心情可能不错,因为会喜欢自己亲眼所见的事物,相信你亲耳所闻的消息,相信你的直觉,感到当时状态是舒适而且熟悉的。此时你的想法也可能是相对随意、肤浅的。当你感到紧张时,你更有可能警惕,多疑,会对手头上的事情投入更多的经历,感到局促,较少犯错,但是的直觉和创造相较平时会下降。(从这面这段话,可以了解出纠结症的起因)
错觉这个词会让人马上联系到视觉错觉,但在心理学来讲,错觉并不是视觉才能出现的错觉,记忆也容易产生错觉,并且这种现象更普遍。
什么样的信息更容易人信服呢?
如果某个答案看起来比较熟悉,我就猜测他可能就是正确答案;如果某个答案看起来比较生僻(或者非常极端)我便会排除他。系统1让人产生熟悉感,系统2依靠系统1产生的这种熟悉感来操作正误判断。
任何联想机制运行更轻松,更顺利的事物都会使我们心生偏见 ——语录
在一段话或一个事件中,只要熟悉其中某一个短语,就会对整个陈述都很熟悉,也会因此对陈述内容信以为真,如果不清楚某个陈述的来源,也无法将其与自己知道的事物联系起来,这时你就别无选择,只能跟着认知放松的感觉走了。
如果信息富有逻辑性,与你所持有的信念或者偏好有联系,或是源于你信任或和喜爱的信息源,你便会有认知放松之感。其中认知放松之感可能来自:字体的清晰和优美的韵律。
创新是发生在让人无限联想无限的环境中
人的心情在这项直觉性任务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如果心情好的情况下,猜测的准确率会提高一倍,心情不好的情况下,会完全无法准确的完成这项直觉性任务。当我们不舒服的和不开心时,就会丧失直觉。(这点女孩或许有很强感受)
从第一次惊喜到第二次习以为常
系统1的主要功能是维护并更新你个人世界模式,它呈现的常态下的思维模式。这个模式由许多联想和结果共同组成,这些联想由情景、事件、行为等概念引发,而结果总是伴随着某种规律出现。
对惊喜的承受能力是你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惊喜本身也是最敏感的指示,它可以表明我们如何理解这个世界,我们希望从这个世界中得到什么。惊喜主要有两种形式,有些事积极的、有意识的——你知道你正在等待某件特别的事情发生。当时间迫近时,听到敲门声,你会期望是你的孩子放学回家了;打开门时,你期望听到自己熟悉的声音。如果非常期望的事情没有发生,你会很惊讶;你不会等待的事情并没有发生,但如果真的发生了,你也不会怎么惊讶,因为这些事在你某种环境下是正常,尽管可能不是你欣然盼望的。
眼见为实的想法往往让我们仓促作出决定
每个人对自身想法的自信程度主要的取决于他们的对亲眼所见的讲述效果,人们对已有的信息勾勒出的故事连贯性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一个好的故事最重要的是信息的前后一致性,而不是其完整性,你会经常发现,知道的很少反而可以把已知的所有事物都囊括进连贯的思维模式中。眼见为实是是快思考的一种形式,让我们对当下作出判断,而非经过系统2的深思。
我们究竟是如何作出判断的呢?
我们在对已有问题进行回答时,系统2会通过调动注意力并且通过搜寻记忆去寻找答案。
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会碰到形形色色的人,而有时我们判定一个人的好坏则会通过眼见为实来评估,比如我们看脸型,而看脸型也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能力,比如看陌生人脸型,就可分辨他是否强势,是否有潜在威胁,是否有好,是否充满敌意(在地铁抽查案件,警察叔叔更多是通过看脸型来抽查的)。回想小时候我们上学,是否通过脸型来投票出班长,组长,学习委员呢,而不是通过学习成绩来评估。虽然这不是最准确的方式,但是是系统1最舒服的方式。
因为喜欢,所有认同
一旦加入情感因素,结论对论证的主导作用便会最大程度的凸显出来,认为人们决定了他们的世界观,这就是情感式启发。
在工作中常见的就是各花入各眼,因为喜欢所以相同。
---
思考快与慢是非常可读的一本心理书,接下来会持续更新未来几个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