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麦家理想谷
本文原创,转载请联系
/
电影圈里一直流传着一句话:一张好海报价值2000万票房。
你会因为一张海报,去为一部电影买单吗?
放眼国内的很多电影海报,无外乎两种套路:“明星大头+大场景”或者各种抄袭借鉴,简直让我们审美无能、吐槽无力。
但凡事也不能一棍子打死,比如阿谷君今天要和大家聊得这位设计师,他设计的海报就绝对是“价值2000万票房”的良心之作,很多人甚至说他凭一己之力将国内海报设计拉升到了国际顶尖水平,被外媒盛赞为“崛起的中国设计”!
你一定被他设计的海报惊艳过!
▲《大鱼海棠》系列人物海报
2014年,一组海报让《黄金时代》未播先火。因为这组海报,BBC更是直接将《黄金时代》列入了威尼斯电影节最值得期待的影片。
国外的影迷们不敢相信,中国竟然也有如此天才的电影海报。
大家可以自行感受一下这组海报。
这是《黄金时代》的首款泼墨版海报。肆意的墨汁完美地突显出了萧红文人墨客的身份和乱世漂萍的气质,极富神韵。
这是《黄金时代》的笔锋版海报。
利刃一般的笔锋之下,人物被衬托得特别渺小和脆弱,画面隐隐透露出一丝危险的气息,象征着那个风雨如晦的乱世。
这幅美国版的海报当时震惊了美国电影圈。海报的主体是一只金色的笔尖,而人物的形象被缩小处理成只剩一个剪影,对着一树腊梅,似乎在象征着萧红灵魂的丰盛。
还有其他国际版的海报,阿谷君就不一一展开说了,总之都深得本土文化精髓,同时将电影的内涵表达得淋漓尽致。
▲法国版
▲日本版
▲韩国版
▲台湾版
去年,国内上了一部叫做《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电影,口碑很好,电影的海报也让很多人印象深刻。
这组海报初看是六件文物,但是当你仔细看的时候你会发现,每一件文物上都有所缺损,而每一处残损的地方都镶嵌着一名小小的正在工作的修复师。
▲明代“锡红水仙花纹图盘”
▲明代“边景昭 竹鹤图轴”
▲宋代“汝窑天青釉弦纹三足樽”
▲清晚期“掐丝珐琅万寿无疆中碗”
▲明代“自在观音像”
▲清代“黑色绸绣菊花双蝶图竹柄团扇”
这创意,这构思,简直绝了!
2015年陈凯歌的《道士下山》,曾让很多人满怀期待地走进影院。不得不说,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被电影的海报给“忽悠”了。
《道士下山》的海报同样是大师级别的制作。
一条水墨山间古道,小道士飘然下山来,整幅画给人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仿佛江湖上即将要发生一件大事了。
最后,很多看了电影的人都开始为海报打抱不平了,觉得电影“配不上”这么好的海报。
这些海报全都出自一位叫黄海的设计师之手。
这位传奇的设计师刚开始干的工作其实和设计完全没关系。
“当时我觉得设计师不被尊重,所以宁可把专业放在心里,也不想在那个环境里夭折”。
所以从小喜欢绘画的黄海,1999年从厦门大学美术系毕业之后,抛弃自己的专业,进了电视台当了三年的社会新闻记者。
2002年,黄海成了一名北漂。进入了以“虐”著称的奥美广告公司,师从台湾广告文案大师刘继武先生。这段时间是黄海成长异常迅速的时期,被“虐”得越惨,抗住了,成长就越快。
▲奥美由大卫·奥格威于1948年创立,目前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传播集团之一,黄海去的是中国分公司,能进去是无数广告人的梦想。
2007年,经历了奥美的磨炼后,黄海加入了远山广告,历任首席设计师、美术总监和创意总监,值得一提的是,远山广告是中国第一家把“电影海报设计”作为专业来操作的广告公司。
也就是在这一年,黄海迎来了他的电影海报处女作。
这部电影是姜文的《太阳照常升起》,这是姜文在蛰伏了七年之后推出的一大力作。据说,当时姜文已经毙了几百张电影海报,直到他看到了下面这幅黄海设计的海报,大腿一拍:“就是他了!”
黄海的这幅海报采用亮丽的大红色作为底色,非常具有视觉冲击力。画面正中,周韵饰演的“疯妈”赤脚迈出一大步,右面右上角是一双挂在树枝上的绣花鞋。整幅画构图简单,但却有一股原始的狂野的力量。
另外两幅黄海为《太阳照常升起》设计的海报同样评价颇高。
这一次,黄海一战成名。
2012年,黄海离开远山广告,创立了竹也文化,开启属于自己的电影海报设计界传奇。
黄海一直自称是“为电影做嫁衣的人”,对于电影海报的制作有着独特见解。
“我觉得设计海报是做减法,刨去边角料,挖出电影的内核。”
要做减法,就得先做加法。他就得在前期工作上做很多加法,花很多时间研究剧本,和导演沟通,甚至去片场感受拍摄过程。
黄海也是一个不按常规套路出牌的人。以往的很多电影海报都喜欢突出明星,甚至恨不能做成明星的个人写真。
▲《让子弹飞》海报,三位主演都只露了1/3脸
但黄海不这么想,他认为,他认为电影的主角永远是电影想要传达的内涵,明星也是为此服务的。所以,他的海报突出的是内涵,而不是明星。
设计《寒战》“冰封”版海报时,因为素材限制没让每个大明星露正脸,香港片方不干了,这张海报于是被雪藏了。而黄海觉得,不能为了“正脸”牺牲整体效果,他坚持不改设计。
一番解释后片方被说服了,因为他们发现海报里“冰封”的概念和片名“寒战”的内涵太搭了,海报还是推了,还成了影片系列海报中最亮眼的一张。
黄海设计的电影海报风格多变,不拘泥于套路,玩得转小清新,也玩得转蒸汽朋克。
他不断尝试各种风格,作品都让人叫绝。
▲《念念》海报,文艺到骨子里的海报
▲《太极》海报玩起了朋克风,表达了工业革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
▲机械风的《寻龙诀》海报
▲赵薇主演的《花木兰》海报,一具头盔+一抹红唇代表着花木兰巾帼英雄的形象
▲《让子弹飞》国际版海报
然而万变不离其宗,黄海的作品中有一个内核从来没有变过:中国风,东方美学。
还记得那组刷屏的《大鱼海棠》的海报吗?也是黄海作品。
他认为:随着市场的膨胀,功利性越来越强,每个人似乎都在跟着商业走,盲目地学习西方理念和技术,丢失了很多东方的审美。
有一次日本片方请来黄海设计中国版海报,黄海童心大发,打造了一组“四大名著版”哆啦A梦、哆宝玉和野比黛玉、豹子头叮当……简直萌翻了。
“中国审美不单单是水墨画、毛笔字那么简单,而是一种思维、意境”,这也是黄海在他的海报里一直想传达的思想。
如今的黄海已经算得上是业内的红人了,不必宣传就有大批导演主动找上门来,包括姜文、许鞍华、周星驰等,乃至国外的电影团队。
但他依然保持着谦虚低调的姿态,也很少会接受媒体的采访,坚持“用作品说话”。
▲《捉妖记》国际版海报没有出现萌萌哒的胡巴,而是将大幅画面全部留给了“东方巨妖”,玩了一把东方奇幻风
在浮躁而光怪陆离的电影圈,黄海的存在非常难得。
他用他的行动告诉我们,保持一颗虔诚的工匠之心,用心去做好作品才是最重要的。
2016年第53届台北金马影展,主办方找到黄海,希望由他来制作主海报。
黄海毫不犹豫答应了,又做出了一款现象级的刷屏海报。
海报向已逝的台湾导演杨德昌的经典作品《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致敬,画面中的男孩正是《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的少年主角,手中的光象征“电影之光”。
“电影之光”是什么?
也许黄海的故事可以给我们一个答案:保持低调的初心,坚持用作品说话。
这也是我们当下电影圈特别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