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与西方人对知识的看法

      在此之前,我先讲两个例子。当年欧几里得讲几何学,有学生发问道,这学问能带来什么好处?欧几里得叫奴隶给他一块钱,还讽刺道:这位先生要从学问里找好处啊!

      又过了很多年,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演示给别人看,有位贵妇说:这有什么用?法拉第反问道:刚生出来的小孩子又有什么用?

      按照中国人的标准,这个学生和贵妇都有道理,法拉第和欧几里得没有道理,因为学以致用嘛,没有用处的学问,哪能叫做学问。西方的智者站在老师的这一边,赞美欧几里得和法拉第,鄙视学生和贵妇。要把这件事情放到古代中国给那里的智者看,恐怕他们会鄙视法拉第和欧几里德,还会赞扬贵妇和学生。而到了今天,我们可以看出,欧几里得和法拉第的发明显然对现代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这是不可否认的。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中国人和西方人不同的看法呢?

        我认为: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有着重实用的倾向。你看,在中国传统思维中,有些东西制造出来就是要被使用的,有它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如果你制造出来没有用,那要这东西又有什么用呢?抱着这种态度,我们可以欣赏一切被发明出来的东西,比如说电动机,比如说电磁感应等等。这一切被发明出来的东西,对我们生活都造成了很大很大的影响。

        而对于西方的思维呢,他们对知识抱的是一种求知的态度。比如说在西方的智慧里,怎样发明电动机,是个已经解决了的问题,所以才会有电动机。西方的智者有一股,不管三七二十一总要把自己往聪明里头弄的劲儿,为了变聪明就需要知识,不管电磁感应有没有用,我们先知道了再说。换言之,追求知识与利益无关,这是一种兴趣。这也就是罗素先生说的,他赞成不计成败利钝地追求客观真理

        中国人还认为:求学是痛苦的。因为苦海无涯苦作舟嘛。在古代中国,学生不仅要背四书五经,还要挨戒尺板子。如果不是考虑到他们的承受范围,恐怕连老虎凳也要用上了。学习本身很痛苦,必须以更大的痛苦为推动力,这和调教牲口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但也有人认为学习是快乐的,因为,孔夫子曾经说:学而时习之,不易乐乎?但他老人家毕竟是圣人,和我们不一样。再者说,也没有人敢打他的板子。从书上看,一些古代圣人曾从思辨中得到一些快乐,但从春秋之后一直到现代,再没有中国人敢说学习是快乐的了。一切智力的活动都是如此,谁要说动脑子有乐趣,恐怕也要让他坐老虎凳了。

      而对于西方人呢, 他们对知识的态度不是痛苦的,而是一种兴趣,是一种热爱。我记得有一个物理学家快死的时候说:我就要死了,带上两道难题去问上帝。你看他在天堂里享受快乐还不嫌够,还要在那里讨论物理!总的来说,西方人对于知识是无比热爱的。在人家看来这是快乐无比的,而在我们看来,这是毫无乐趣的。就像是一个太监,面对后宫三千佳丽。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人与西方人对知识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