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语:以下6则短文,主要围绕生活中的见闻而作出的解读,诸如“赚钱”、“死亡”、“歧视”、“活着”、“村落”等事物。
Content
1.一则报道:湖南地下“六合彩”玄机揭秘
其实,地下六合彩是可以的,因为国家强制居民购买 体育和福利彩是值得商榷的,再加上社会贫富差距日益加大导致很多农村居民想要“发财”心愿强烈。在消费资本主义经济里,居民往往不是通过生产去获取财富,相反,是通过资本运作或直接跟资金相关的活动谋取暴利的。
妇女在农村地下庄家组织的六合彩购买过程中,找到了反抗传统社会男性专权从而获得个人经济、想法自由的可能途径,因为她们也能够在“聪明、命运、运气”等概念下赢得财富。新自由主义的来临,绝对的权威已经失去社会控制上的意义,通过这种博彩方式让那些农村群体感觉到“原来自己也会运气好、聪明能干”,尽管这实际上会让他们沉沦、负债、甚至丧生。
2.中国村落聚集特点
中国大部分村落都至今保留着"家族群"的影子。在我曾经成长的村落(摇石山村),每一个"姓氏"的家族群总是聚居在一个空间,这样有利于氏族的管理和与他族打交道。那边有,"李氏"、“何氏“、“高氏”、“王氏”、“徐氏”、“文氏”、“吴氏”、“高氏”、“赵氏”、“杨氏”、“黄氏”等主要族群,他们聚居的地方也以该姓氏为命名方式,如“何家边”、“王家垭”等。如果追溯这些氏族至前3~4代,那么他们都就只有一个共同的先辈。
因为19-20世纪中国乡村的人均预期寿命较短,所以很多人较早就因疾病或饥荒战乱过早夭折了,导致每一个家庭都不得不多生育几个小孩来最大程度保证存活率。我父母那一辈都不得不接受“父母婚约”的强制社会系统,婚姻也主要发生在熟人圈子的衍生圈子里,不过交通的不便和通讯的落后使得婚姻主要局限于同村、同乡之间。
3.死亡的恐惧反省
老了就会死亡,对死亡恐惧吗?大多数人会恐惧死亡,因为死的过程是会痛苦的。那有没有人享受死亡的过程?有,他们看不到活着的希望,从而对活着的那个未来充满恐惧。活着有时是会让人恐惧的,死亡也是会让人恐惧的,那有部分人会选择逃避恐惧的活着方式——“隐形人”(确实活着,但整个世界却没有了他的消息)。
当你老了,不能动了,那死亡随时都会来临,可是此时活着的盼头是什么?当大多数群体都把“小孩”当成“亲爹”来赡养,而把“亲爹”当成“隐形人”来对待,那在养育小孩过程中,会不会因为培养失败而最终让自己成了“隐形人”?
我想,人越衰老,越需要为自己的价值而活着,这样就脱掉了隐形衣变成了真正的"人"。
4.赚钱是为啥?
赚钱干什么?为了生活得更好。赚钱本身会让生活更好吗?大部分群体都亲身体验到“赚钱会流汗出血”,所以不认为赚钱本身会让生活更好,不过赚钱过后所得到的结果会让生活更好。
赚钱本身给生活的痛或苦是赚钱的个体承受着,但赚钱过后得到的结果会让依靠这个赚钱个体生活的他人过得更好,所以赚钱是否能够让这个赚钱个体生活得更好,需要看看这个个体是不是会因为依靠他赚钱而让他人生活得更好,从而他自己也就生活得更好。
有没有赚钱本身就让生活更好?有,那就是把赚钱当成那个能够承载赚钱的载体的副产品。比如,吃饭吃得多可以赚钱,那你也有一个吃饭的极限在前面,在那个极限之后,赚钱就会成为对生活不好的事物了;
然而,若他人吃撑了自己做的饭而为此感到生活更好,那赚钱本身就只是作为让他人吃撑自己做的饭这个会让生活更好过程的副产品,此时,赚钱本身就是会让生活更好的过程了。
5. 包容性的移民态度
中国这个社会依然“严重”缺乏对“不同”的包容性,这会成为严重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绊脚石。中国媒体天天在哪里报道美国因为种族歧视而频发的暴力事件,可是隐藏在中国大众嘲笑的背后,往往是中国绝大部分群体都在通过各种途径“歧视其他户籍人、种族人、阶层人等”。
在中国最开放、包容的城市如广州、深圳里(中国南方是思想最开放的地域),有大批来自非洲、南亚各个国家的生意人,可惜令人遗憾地是,他们绝大部分并不能够很好地得到当地中国群体的接纳。因为,在“崇洋媚外”、“欺软怕硬”的中国精神传统雾霾下,颜色稍微黑一点、面相稍微不公众化一点的个体,往往会遭到很多中国群体给他们贴上诸如“贩毒的”、“走私的”、“强奸犯”等标签。
中国群体一直以为“川普总统”是个“种族主义者”、“民粹主义者”,可是,在我们自己国界范围内,那些来自于其他第三世界国家的外国人却经常遭到这个社会系统的排挤。在让外来者获得尊重感这一方面,我们的国家做得还远远不够,需要共同维持好一个友好国家的形象。(Sorry for the Emotional words)
6.富豪若不劳动会咋样?
有很多人研究首富聚集地、属相、星座、姓氏、产业集聚、学历程度、出生背景、个人特点、配偶情况、发家第一桶金等,看起来还是很受到市场接受的,然而,财富成功的因素还是比较复杂而难以线性理解的。
个人而言,工作最终还是生活的全部意义。如果,这些首富说自己不再经营管理其公司而选择云游四海,那,人们还是会很少去谈论他们。因为他们已经相当于死去了,只不过公司还是在由其他人运营管理罢了。这就是为什么你不知道“波音”公司的创始人,但你知道波音这个公司的原因。
“惟有劳动才是生活意义的来源”,这句话始终是正确的。即使你奔赴外地旅游,它依然是一种劳动,只不过这里的“劳动”是与“主动地”范式联系起来的。平时说的那种很忙碌的“劳动”,大多数是与“被动地”范式联系起来的。劳动通过“主动地”或“被动地”范式,与人生的瘟疫“无聊”在时刻战斗着,因为我们太害怕这个心理状态『无聊』。
上面提及的“被动地”范式的“劳动”也让我们觉得痛苦和劳累,但比起来那种“让人失去自由的无聊状态”所带来的绝望感,我们往往会选择尽管有些不情愿但能够让“无聊”落败的『被动范式劳动』。
“无聊的状态”可以用“常年关在狭窄监狱的独囚犯”,没有可以交谈的对象(排除那些泥土和食物作为对象),很快这个独囚就会因无聊心境所带来的绝望感而选择自杀。独囚没有任何"或主动或被动范式地"劳动,但很快就失去了生活的prospe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