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物丧志”这句话害苦了很多中国的儿童,大多数父母都认为,玩乐和学习努力是水火不容的,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美国儿童之父Fred Rogers 曾经说过, 为了能健康的成长,孩子不需要过早地知道怎样去学习,只要知道怎样去玩就好了。
2014年,新加坡一项调查显示,新加坡儿童每年可以自由玩乐的时间,比他们的父母在童年时期玩乐时间少了448个小时,平均每日少了1小时20分钟。
对此,新加坡教育部长王瑞杰说:“游戏能够培养孩子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创意,它在培养孩子社交技能和自信心上扮演重要的角色。我希望家长能给孩子多些时间,自由发挥想象力,探索周围事物。”
然而,现实中,很多父母对孩子的安全问题过于重视,生怕孩子意外的磕磕碰碰和受伤。对孩子的玩乐过多的限制,导致很多孩子失去了更多的快乐。
对于孩子来说,玩乐究竟有多重要,爸爸妈妈们,真的应该好好了解一下。
1、培育亲密,远离孤独感
在电影《伴你高飞》 中,失去母亲的艾米被送到了与母亲离异多年的父亲身边,因久不见面,父女最初相处生疏而隔阂。后来艾米捡回了一窝被遗弃的大雁蛋。
但出于政府野雁不可以家养的规定,父亲亲自动手为她制作了一架滑翔机,陪她带着小雁学会飞翔,在迁徙季节一路护送“雁妈妈”带领小雁们飞向安大略湖。
在这个陪孩子开心玩耍的过程中,父女两人的心最终紧紧相连。
心理学家劳伦斯·科恩说过“ 游戏可以帮助我们和孩子调到同一频道,当你和孩子实现了高质量的联结和同频时,你会惊奇地发现,原来你们可以一起完成这么多挑战。而这会给你和孩子都带来巨大的信心;对自己的信心、对对方的信心以及对你们之间亲密关系的信心。”
电影当中的父亲就是通过以玩乐的方式帮助女儿做她最想的事情,让孩子感受到了浓浓的父爱,最终才成功的虏获了女儿的心。
由此可见,陪孩子玩乐可以在父母与孩子之间建立起一道沟通的桥梁,是加强亲子之间的亲密感和信任度必不可少的一种渠道。
2、提高情商,自信社交
著名心理学家安东尼·佩列格里尼发现, 普遍来说,自由玩耍特别是自由打闹,会从整体上提高孩子在校的表现,从考试分数到与同龄人交往的能力。
国外“玩学一体化”这种新型的教育模式早就为家长们所熟知,调查结果发现,这种玩乐模式不仅能够提升孩子的生活技能以及其他方面的专业知识,最重要的是,其还能提升孩子的领导能力。
比如在亲子类综艺节目《星空下的童话》中,由于比拼失败,没有如愿演到心仪角色的小朋友在节目中崩溃大哭。
童话辅导员认真引导孩子,先让孩子明白“哭解决不了问题”的道理,然后向其他小朋友提出一个问题,“这个角色可以两个人一起演吗?”,在其他小朋友说出不可以的回答后,才耐心说服闹脾气的小朋友认识到其他角色同样值得挑战。
这样“玩学一体”、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孩子全心身投入到游戏中,可以加深孩子对万事万物的感触,也通过玩乐的方式让孩子学会了如何与他人相处,提高了孩子的抗挫能力。
3、保持快乐,脱离悲伤
潘克塞普发现, 当哺乳动物负责玩耍的大脑回路被激活,尤其是被打闹游戏激活时,快乐的感觉就会产生。
在《亲子打闹游戏的艺术》一书中提到一个案例,一个研究水獭的生物学家,决定训练水獭在水中穿越一个铁环,任务完成后给它们食物奖励。没想到水獭刚学会这个本领,便开始尝试自己的各种创意......倒着游过铁环,然后停下来看看有没有奖励。或者,按照规定穿过铁环后调个头,换另一条路回到出发点。又或者,在穿越铁环的过程中突然停下来。每次玩出新花样后,它们都会充满期待地等着,这一次的“创意”会不会得到奖励?
很明显,水獭不断玩耍、探索的过程,并不全是为了得到食物,另一个很重要的动力是给自己招乐子。而正是这样一些有趣的尝试,让它们对这个世界的了解,比仅仅为了食物而只重复一个动作来得更多。
正如雅克·潘克塞普博士提到的“很难用言语形容真实生活中的游戏状态。但几乎所有哺乳动物在玩耍时都给人这样一种印象:不失分寸的兴奋,充满活力的打闹。”
当孩子在游乐中得到快乐时,他才更有多余和充沛的精力去注意到游戏当中蕴含的其他有益的技能,一旦引起孩子的兴趣,这才是教育的真正开始。
4、掌握技巧,让孩子在玩乐中成长
尽管孩子玩乐有重要的意义,但有的父母也会担心,这样会让孩子变得更淘气、更冲动、攻击性更强,从而陷入一种毫无规矩、混乱无序的互动习惯中,所以,为了让孩子享受到玩乐的真正好处,父母要学会以下几个技巧:
第一:要确保游戏环境的安全
游戏开始之前,我们要先确保环境是否安全,剔除掉任何有可能造成人身伤害的因素,比如尖锐的角、容易让人滑倒的垫子、贵重的玻璃花瓶、吊扇,取下身上佩戴的首饰、手表以及其他任何可能损坏或伤到人的东西。
可以在柔软的地面进行,如草地,或者铺着地毯、垫子的地面上。要避免直接在瓷砖、水泥或硬木地面上游戏。
安全是一切教育的前提,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孩子少受伤害,才能更加勇敢地积极探索。
第二、放手让自己探索游戏的乐趣
很多父母总会有自己的经验和对事物的看法。然而,如果把自己以往的知识经验直接强加到孩子意识上,会使孩子丧失对未知探索的兴趣。
比如说,孩子喜欢搭建积木,但是总是会倒下了,你不要急着告诉他:“这个不应该把大的放在最高,应该找个小的……”就算反反复复倒下来,你也要让孩子多尝试几次,去感受其中的因果关系。
这样不仅会阻碍孩子形成自己的思维意识,也会大大破坏孩子的专注力。
第三、女孩也有打闹的权利
根据佩莱格里尼的观察,打闹游戏和孩子性别之间还是有着密切的关联。天生的激素不同,后天的养育方式同样颇具影响。
几乎所有孩子都喜欢打闹游戏,但相比较女孩,男孩更喜欢戏弄、推搡和攻击别人,正因如此,男孩更需要父母特别爸爸给他示范没有攻击性的、友好的肢体互动方式,拥抱和打闹都不可或缺。
女孩则相反,她们擅长“关系攻击”“翻白眼、摆黑脸......”
斯图尔特·布朗认为、女孩通过心理战威胁、排斥别人的刻薄行为和男孩的攻击类型,都会阻碍游戏的进行,以及让别人受伤。而在健康的互动中,女孩则会掌握分寸,有利于让女孩子们更直接地面对自己的感受,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
与其因为学习与孩子争得面红耳赤,不如暂时放下一切与孩子尽情玩耍,共同享受开心的亲子时光。
玩乐不是洪水猛兽,而是亲子教育中的重要一环。
适度而得当的玩乐,不仅于孩子成长有益,更有利于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和家庭氛围。
解开束缚孩子天性的绳索,让孩子在玩乐中快乐成长,在快乐中更好学习吧!
作者:丹妮,自由撰稿人,一个热衷于研究教育和心理的90后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