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D9——破窗理论如何拯救你破碎的人生?

破窗效应(英语:Broken windows theory)是犯罪学的一个理论,该理论由詹姆士·威尔逊(James Q. Wilson)及乔治·凯林(George L. Kelling)提出,并刊于《The Atlantic Monthly》1982年3月版的一篇题为《Broken Windows》的文章。

此理论认为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一幢有少许破窗的建筑为例,如果那些窗不被修理好,可能将会有破坏者破坏更多的窗户。最终他们甚至会闯入建筑内,如果发现无人居住,也许就在那里定居或者纵火。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被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条人行道有些许纸屑,不久后就会有更多垃圾,最终人们会视若理所当然地将垃圾顺手丢弃在地上。这个现象,就是犯罪心理学中的破窗效应。

这个理论是我在阅读《从行动开始》这本书的时候看到的,乍一看,这条理论满满的都是负能量,就因为一扇破碎的窗户,就变成犯罪的衍生地,但细思考,如果能够从细微处做起,是不是同样会有好的效果产生呢?

还记得曾经读过一个小故事,故事是这样说的:

情人节的夜晚,小姑娘卖到深夜的玫瑰花,还剩下一支,于是赠送给了街边的乞丐;

乞丐拿到这支玫瑰花后,惊喜之余,就在思考应该把它放在哪里衬托它的美?

于是回到破败的家中,找了一只肮脏的花瓶,洗干净,倒上干净的水,非常有仪式感的把玫瑰花插进去,然后放在桌上;

花很美,花瓶很美,但是桌子不够干净,于是擦桌子,然后屋子乱七八糟的,于是收拾屋子,然后破败的家逐渐呈现出了生气,原来穷不代表不能拥有美好。

忽然看到镜中的自己,邋遢、脏污、胡子头发乱,这样的自己怎么配得上这样美好的房间?

于是做好个人清洁,找到干净的衣服穿上,再看镜中的自己,终于满意。

准备出门,看到乞讨的那只碗,在内心中问自己,我还要继续乞讨吗?

于是去找了一份保安的工作,再然后遇见越来越好的自己。

如果说破窗理论是用一扇破碎的窗,毁了一个街区,那么这就是一朵玫瑰花拯救了一个年轻人的一生。

世界其实就是这样矛盾的,类似的事情时有发生,关键是主人翁你怎么看?怎么做?

你选择破罐子破摔,那就只能拥有破碎的人生,哪怕这碎片中还有闪闪发亮的光芒,因为你忽略,它无能为力。

你选择美好前行,再破碎的人生,都可以慢慢的修复,甚至会恢复如初,并且整个人都会发出光芒。

天黑了,你遗憾,那就黑到底!

天黑了,你期待,那就是群星闪耀!

你可能感兴趣的:(日更D9——破窗理论如何拯救你破碎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