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声》中到底有几个心声?

《心声》是黄蓓佳的作品。写的是少年李京京想在公开课上朗读《万卡》这篇文章,因为这篇文章“太抓人心”了,万卡的生活经历和他有太多的相似点,打动了他的心。可是,老师却无情地拒绝了他。理由是他的声音沙哑。可是,公开课上,老师安排的赵小桢因为胆小不敢起来朗读了,老师不得已给勇敢举手的京京一个机会,结果投入其中的京京用他沙哑的嗓子,动情地朗读,打动了所有人,老师也声音颤抖地请他把书读完。

契诃夫把《万卡》写得打动了京京的心,让京京感叹“这写故事的人真有本事”,因为京京从书中读出了自己,触动了他对乡下爷爷和小伙伴妮儿的深深地怀念。 如同京京喜欢《万卡》一样 ,我也很喜欢这篇文章,我也不由得赞叹一声:黄蓓佳太厉害了。她把人物写活了!京京仿佛就在眼前,这小人儿的纯真眸子,脏兮兮的小手,心愿被拒绝后的委屈,给别人提意见后遭到嘲笑的郁闷,都历历在目。她真是太会写了,一下子抓住了我的心。

在研究课后研讨与练习时,我探寻京京的心声是什么,我认为表面看是京京想在公开课上朗读《万卡》这篇文章,深层含义应该有三个:一、希望老师能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孩子。课堂上孩子是主体,教师起到的是主导作用。老师怎么能提前安排公开课上谁读哪一段呢?谁愿意读谁就读。可是老师却不这样做,她安排得很具体,谁读哪一段,提前还要好好练一练。她不但拒绝了京京的请求,还无情地说京京嗓子沙哑,不能读书?读书还需要唱歌的嗓子吗?她还总是批评京京,她只看到京京有双肮脏的小手,却没有关注过京京的生活状况,同时也揭露了现在老师公开课弄虚作假的陋习。

二,希望有一个和睦的家庭。大人们吵架,不能把气撒在孩子身上。文中京京的妈妈真有意思,两口子经常吵架不说,生气了还边哭边打京京,京京心里该有多苦啊!本来在乡下爷爷那过得好好的,虽然日子苦点,可是,多么温馨啊,给爷爷屁颠屁颠地点烟,依偎在爷爷身上,看着那亮晶晶的天河,听爷爷慢吞吞地讲那那牛郎织女的故事。这样一对比,京京怎能不思念乡下的爷爷。

参考用书就给了这两条。我觉得还不够,还应该加上一条:京京还渴望班里的同学能友好相处,像他和妮儿在一起那样开心地玩耍,互相帮助。可是班级同学因为他是乡下来的脏孩子,都无视他,看不起他,他没有朋友,而且他们对他正确的建议不但不接受,还冷嘲热讽。所以,他多么希望大家能其乐融融地团结互助啊!

缺什么,想什么。综合考虑,京京的处境,京京应该有三个心声。从文章看,老师勇于改过自新,同学被他的朗诵都感动哭了,下一步应该能接纳这个乡下来的小男孩。最后,他会写一封信给爷爷,爷爷也能收到写封信,会不会告诉那对为人父母,却不会做父母的儿子和媳妇,完成京京的想要有个温暖的家的愿望呢?

(草就,有待修改。)

你可能感兴趣的:(《心声》中到底有几个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