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的实业

在房间里看一本书,艰难的实业,讲一家小五金厂艰难的生存史。

书还没看完,看到大概五分之一左右,故事正待进入高潮。

柳钧从德国留学回来,想将老爸半死不活的五金厂起死回生,于是潜心专研,刻苦研发,终于设计出一种高利润的精密零配件,结果才做了三批货,就被代工厂窃取了数据,大量仿制,柳钧产品的利润一下降下来,最终核算下来,利润抵不上研发成本,亏钱不讨好。

其实一开始柳钧就想到代工厂可能窃取数据自己去做,于是柳钧和他们签订保密协议,当时很多人劝他不要太迷信这个协议,在国内这个不可靠,但柳钧接受的德国教育告诉他,社会上有契约精神,他不信这个邪,要拿着协议去打官司。

结果没有一家律师行愿意接他的案子,因为他告的代工厂太有势力,黑白两道都有人,并且在他告代工厂的同时,代工厂已经知会当地地税局,去查他老爸工厂的账目。

国内小企业的账目哪是经得住查的?谁没个偷税漏税,老爸一听就明白,给税务交的罚款比官司打赢得到的赔偿还多,于是拉下面子,去给代工厂赔不是,并要求儿子柳钧撤诉。

柳钧很生气,一怒之下将图纸数据卖给了很多企业,几十家工厂同时开工,大量产品上市,产品价格直线下降,最初那家代工厂也陷入亏本状态,好解气。

整个过程中,有个问题,为什么当时的人不重视专利保护,行业间没有契约精神呢?

书中有位高人一句话说的很好,他说,因为当时国情不一样,国家默许企业侵犯一点点人家的专利,不然如果那些技术都掌握在外国人手上,国家发展太慢,经济上来太迟缓,会错过很多时机。

由此也带来一个弊端,研发人员没有研发动力,大部分的工厂都在买国外图纸,然后消化吸收仿制,但好处也确实明显,我们学到了新的技术,并且能加以创造改进。

所处的层次不一样,进步的速度也就不一样。

当前面没有比我们更优秀的技术,专利确实应该保护起来了,因为这样能赚到钱,能更好激励研发人员更多地探索,研发更高级的技术,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创造美好的未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艰难的实业)